各国读者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两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多语种出版后,不仅迅速在全球热销,也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关注和热议。

很多外国读者在购书后都留下了书评,现将外文出版社收集和翻译的书评摘录如下:

——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10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相当于整个非洲人口的总和。同时,在中国也诞生了世界最大的市场,由3亿中上阶层组成,他们拥有积蓄来改善生活。这一切对于中国而言只是刚刚开始。中上阶层人群再增加2亿,这是习主席明确的首要目标,也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人群将扩大至5亿,约两倍于现在美国的消费者数量。

——我刚刚收到的这本书,囊括了近3年来习主席写的文章,更为重要的是,它阐述了作者的想法和出发点。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恐怕这些没有太多意义,但如果你在中国做生意,或是顺应经济、国家政策行事,那么你将需要这本书。因为坦白地说,当今世界发展最快(不久将是最大)的经济体正是由这个人领导的。

——习主席送自己的独生女来美国上大学,说明了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对美国的看法。中美在大多数政治问题上有很多共同利益,这对世界和平而言也是个好兆头。

——这是一本珍贵的书,里面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思想和宣言。文章是从他的演讲和谈话里摘录的,分为79个章节。另外,书中附录有主席的照片共45张,大多是彩色高清的,看起来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官方照片,还有3张是习主席年轻时期的个人照。这些讲话显示出习主席是一个非常低调务实、审慎明理的人,如果你通晓中国的内政外交的话,可以在这些文章中看到他的坚持不懈和坚定信念。

——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写的伟大的书。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受益匪浅。

——一本非常优秀的书,每个人都需要认真读一下。这本书将改变美国的未来。

为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更好地推向全世界,外文出版社还通过在境外组织首发式、研讨会等活动,听取一些国内外学者和政要的评论和建议。他们先后在德国、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巴西、韩国、越南、秘鲁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图书首发式,在柬埔寨、英国、美国、南非、印度、捷克、法国、吉尔吉斯斯坦、埃及等国家举办了研讨会。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在首发式和研讨会上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评论。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行时,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首发式上说,自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涵盖各个领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立场,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书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以及一个开放、稳定和富裕的中国,符合欧洲利益。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致辞时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发行正当其时。许多外国人希望知道中国领导人如何治理偌大一个国家,且迄今未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此时用多语种发行中国国家主席的书籍,并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真是令人欣喜。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库恩评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表达和丰富了中国梦。“这本书写的是习近平主席的所思所想,既坦诚又全面,反映了一位爱国者的自豪。”德国一家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电影制片公司巴贝斯堡(The Babelsberg Film Studio)的首席执行官查理·韦伯斯特先生在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文版图书后,决定购买100册书,同时也表示,他第一次看到一个中国领导人如此清晰地阐述中国的未来和对中国梦的解释,他希望能与中方合作,根据书中的内容拍摄一部纪录片。在好莱坞的电影人中,该书的出版也引起极大关注,好莱坞的著名编剧大卫·弗莱曼、《乔布斯》的制片人楚伯都称赞这本书英文翻译得非常好,易懂传神,书中传递出来自中国最高层的声音,有助于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正确理解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梦的解释。他们也希望在电影中更多地使用中国元素,与中国电影界开展合作。

2014年12月,在巴基斯坦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首发式时,巴基斯坦政界、军界、外交界、学界和媒体记者等近400人参加活动。巴总统侯赛因亲自出席并致辞,他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效治理国家的理念,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具体问题的观点和立场。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2015年4月,在英国书展期间举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推介会上,曾访问中国30多次的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是中英两国增进相互了解的又一重要进展,并具有全球性意义。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在发言时说:“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整套的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体系。世界需要思想体系,以灵活应对各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说,当前中英关系正处在一个“黄金时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亮相伦敦书展,将进一步促进英国公众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认识当代中国,进而深化中英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015年5月,在美国书展期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研讨推广会成功举办。这是该书在美国图书市场首次进行集中展示推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讨推介会写下了这样的贺词:“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着重阐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依法治国以及党建四个方面的内容,而正是这四个方面内容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框架。”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研讨推介会上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和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治理国家的思考和实践,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当代中国之窗。

2016年3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讨会在捷克众议院举行,中捷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研讨会。众议院副主席菲利普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都浓缩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中。通过该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有些什么样的体会呢?

第一,关心中国,了解中国,努力读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劲的时代潮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那么多国家引起关注和热议,就是这样的时代潮流的一个表现。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现在的许多人可能都难以想象,当年的中国人到国外去求学、找工作,是怎样一种热乎乎的劲头。为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当年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都有年轻人自发聚集在一起,组织学外文的“英语角”。我有个同事的妹妹,外文不行,就要我给她写几张卡片,一面写的是中文,另一面写的是英文,内容包括问路、买票、找住宿等日常英语。一个小姑娘就这样带着几张卡片出国去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出国时,单位的同事和家里人是多么当一回事,又是换外汇,又是做西装,同事们还在办公室里相互帮助,教你怎样打领带。“让中国了解世界”,就是这样从走出国门开始,从学习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开始,在中国人通过到国外求学、打工、做生意等方式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同时,中国和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与此同时,这些也推动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进程。特别是,在“引进来”、“走出去”、全方位开放一步一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记者、商人、企业家、青年学生、旅游者等,一批又一批来到了中国。正如我们出去的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样,外国人也在我们这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今天,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轻人学中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在一个讨论人权的国际研讨会上,有位外国学者说,她过去常去上海,正如上海人说的“一年一个样”,她每年看到的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上海。尽管有的人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的,认为中国强大了对他们是最大的威胁,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变化是当代世界最了不起的变化。记得在2013年第一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有位欧洲政要在会上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人老是说要向世界学习,现在到了世界向中国学习的时候了。”诸如此类现象,都表明整个时代潮流的走向已经从“中国了解世界”转到“世界了解中国”。

有意思的是,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中国人在对世界的了解中也更了解中国。许多中国人刚走出国门,为五彩纷呈的世界赞叹,甚至在发达国家的繁华景象下迷失了方向。但是,随着他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特别是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短短30多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许多人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深圳有一位80后出生的青年企业家对我说,他到国外求学后,就留在那里工作,对那里的制度和社会的了解与他在国内和刚出国时相比大不一样了。比如,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城市的基本建设十分落后,还没有人管。又比如,我们这里有官僚主义,办事要送礼,这确实是我们的不足,但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他们也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完全一样。他说:“我走了30多个国家,最后还是决定回国创业,不是偶然的,是因为出国后对世界了解多了,对中国了解也深刻了。”这使我们认识到,要读懂中国,不仅外国人要读,中国人也要读。在读懂世界的同时读懂中国,比没有比较的读更有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后,从领导班子集体亮相开始,到中国梦的提出,特别是“老虎”、“苍蝇”一起打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老虎”比喻的是级别比较高的腐败干部,“苍蝇”比喻的是级别比较低的腐败干部。,雷厉风行进行反腐败斗争,以及军队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大决策,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问世就引人瞩目。大家都期待从这部权威的著作中近距离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掌握国际舞台话语权,改变中国在世界失语的状况,开始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和新进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各个国家读者中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和热议,意味着中国长期以来在世界失语的状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自世界范围工业革命以来,由于错失了工业化的机会而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落后挨打开始,丧权辱国,山河破碎,一步一步成为遭世界上所有列强欺凌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如毛泽东当年宣布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页。,多少年来,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被人看不起的局面由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把用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逼到谈判桌上,中国人民挨打的历史才结束了。

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冷战的历史条件下,长期以来处于外部封锁的环境之中,这种封锁不仅是经济的,而且是文化的和舆论的,中国的声音传播不出去,世界各国人民只能通过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歪曲的报道了解中国,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没有话语权。就是在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也只是拿到了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麦克,掌握不了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这种情况到中国改革开放后才一步一步得以扭转,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邓小平两度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新闻人物。在邓小平成为该刊1985年的年度新闻人物时,出版者在序言中是这样写的:“从一九二七年以来,《时代》杂志总要对过去一年当中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作一番评选,不论其是好是坏,只要对于世界的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用,均在评选之列。在评选第五十九年度的‘新闻人物’时,编辑们曾考虑将诸如朝气勃勃的苏联新领导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被囚禁的南非黑人领袖、反对种族隔离的象征尼尔逊·曼德拉,为救济非洲灾民而举行音乐会进行募捐的巴勃·格尔多夫为头版的新闻人物。编辑们不为内容庞杂的日常新闻所束缚,最后重点研究了对历史产生巨大潜在影响的事件:中国进行的全面经济改革。这场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派的挑战,对十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一种解放。有鉴于给中国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革,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成了《时代》杂志一九八五年的年代新闻人物。”杨鹏翔:《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这件事的意义,就在于邓小平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不仅传播到了世界,而且开始进入了国外的主流媒体。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还不响,传播能力尤其低下。记得1993年后,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电视台下了很大功夫推进“上星”工程(建立了中国的卫星电视系统),创办中国报纸海外版,加大中国图书翻译出口力度,但是,卫视落地和在海外发行报刊图书在许多西方国家遇到很大的障碍。这说明增强中国的海外传播力,掌握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际舆论,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他本人首先身体力行,每次出访前都在要访问的国家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中国观点和中国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图书出口额大幅度增加,中国学者在国外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更是倍增,尤其是中国制作的优秀电视片和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影视市场的生力军,受到各个国家广大观众的喜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各个国家那么受欢迎,更是表明中国在世界失语的状况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变。

第三,世界人民关心中国,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最重要的,是关心和关注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治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那么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名特别抢眼、主题特别吸引人,点到了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时代中国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公认是一场伟大的而且崭新的革命。因此,中国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出台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人换届以后,对新一届中央领导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大家更为关心。事实上,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国际政治的一个特点,每一个国家领导人更换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处在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的走向更容易为世人瞩目。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关注中国政治的走向。

而治国理政问题之所以更引人注目,还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党中央在十七大前就已经强调指出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改革问题上,十八大前,从地方到中央,呼唤深化改革的声音就已经十分强烈,国有企业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都已经提出;在稳定问题上,如何在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化解各方面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都已经急迫地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国家治理问题上,怎样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同时,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十八大前也已经被提到是否“高举旗帜”的全局地位。与此同时,针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怎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问题也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极其复杂,不仅聚焦到“治国理政”这个关键词上,而且突出地、尖锐地、急迫地摆在党的十八大后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至于十八大后,党中央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严峻。我们常讲的“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就是从十八大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只有8年,按天数算,也不到3000天。而从世界经济来看,已经延续8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何时有转机,至今看不到头,贸易保护主义却开始抬头,对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从地缘政治和中国周边环境来看,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旗号下,或亲自出马,或挑唆中国邻国,给中国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妄图遏制中国和平发展,让我们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从国家安全来看,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相互联系,特别是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给国家安全形势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挑战。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过的经济新常态,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有缓解,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度也大。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对老百姓“欠账”过多,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问题要经过很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解决。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价值取向多元化,特别是“虚拟”世界的管理遇到从来没有过的新问题,国际交流中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从反腐倡廉形势来看,在形成“不敢腐”的震慑力后,解决“不能腐”、“不想腐”还须时日,干部队伍中出现“不作为”等新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更要久久为功、持续努力。诸如此类斗争,是对中国共产党新的严峻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是十八大之前已经存在,现在更复杂更严重;有的是十八大时有所预料的,但是问题的严重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的是十八大时没有预料到的,现在不仅发生了,而且发展很快。因此,十八大后,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他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中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出版,使得大家能够更全面也更准确地了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2月5日至7日,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分别在比勒陀利亚、开普敦举行了两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书评会”。会上,南非官员、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这部书拥有“超越黄金的价值”,是“所有政党的卓越指南”。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基辛格说:“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