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把握和创造战略机遇期

所谓战略机遇期,通常是指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或条件,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思索战略机遇期可以有不同角度,其中重要的一个角度是战略机遇期的性质。概括地讲,战略机遇期的产生要么是外生,要么是内生。战略机遇期的外生性是说,对该国而言,所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机会与条件外在于或独立于该国的选择或行为;换言之,对特定国家尤其是对绝大多数世界格局中非系统重要性国家来说,能做的事情大多是被动地等待机遇的到来并充分利用之。鉴于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形形色色的机遇会自发涌现,便车经常就停在眼前,并且有可能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国家而言机遇出现的频率与规模高于历史平均值。面对如此局面,一国能否抓住机遇、特别是能否成功迎接挑战,便成为需求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简而言之,战略机遇期的外生性要求如下:静观其变,变中寻机,见机行事,事半功倍。

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是指,对特定国家而言,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机缘与境况内在于或取决于该国的选择或行为;换言之,对该国来说,任何机遇均来自于自身主动地创造或采取行动成功地化挑战为机遇。以内生的视角审视战略机遇期,主要基于如下四个逻辑或现实条件:其一是各个博弈者之间的互动性或相互依赖性甚高;其二是所有国家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其决策对其主要竞争者产生正外部性效果的情况绝非普遍,即使有通常也不是故意为之;其三是各国利益的边界以及对利益的认知并非固定不变;其四是特定国家自身系统影响力足够大,以至于一方面在国际竞争中置身事外已无可能,另一方面其政策制定与实施可以改变其竞争者或合作者的效用函数。简言之,动中求机乃内生性战略机遇期的实质。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大致可以分别作为外生性和内生性战略机遇期的对应策略。作为一种原则,兼顾两种策略理所应当。更重要的是,随着特定国家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外部环境的演化或突变,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两种策略的排序或侧重点便需要做相应调整。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世界中,2014年的世界,将见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产出总量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超过发达国家,目睹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非中性国际制度的确立和基于狭隘利益的政策实施。作为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综合实力业已增强至如此程度,以至于中国对外政策已能够产生较大的国际回荡效应。

十多年前中国提出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时,其侧重点是也应该是战略机遇期的外生性;今天谈及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时,其侧重点则是也应该是战略机遇期的外生性和内生性并重,而在一些功能性的议题上,更应看重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

中国正处在文明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先哲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尽管书写此句的语境与这里所讨论议题的语境不同,尽管对相同文字的解读各异,但老子的道德物势之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某种精神上的关联。倡导并践行基本的价值理念,把德行制度化以求滋养,用财富创造奠定物质基础,充分把握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在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分之一世纪的今天,谁又能阻挡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业已形成的强大运势呢!


[1]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