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范围与方法

本书以“张籍、王建体”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张籍、王建的诗歌,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作家作品分析的方法、文学史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文学史阶段性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张籍、王建二人并称的由来及其含义,分析二人诗歌的创作背景、渊源、内容、成就以及影响。希望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张籍、王建及其诗歌创作的整体面貌,能以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张籍、王建在诗史的流变过程中的地位。

本书中所引用的张籍、王建诗歌以1959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张籍诗集》《王建诗集》为底本,文中将不再标注诗歌页码。同时参照了其他版本:张籍的是中国台湾学者李建昆校注的2001年出版的《张籍诗集校注》;王建的有王宗堂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的《王建诗集校注》,以及尹占华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的《王建诗集校注》,这些都是近几年来新出的较好的注本,本书引用时,将会在脚注中注明各项信息。


[1]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9页。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3] 转引自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中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8页。

[4] 纪作亮:《张籍研究》,黄山书社1986年版。

[5] 迟乃鹏:《王建研究丛稿》,巴蜀书社1997年版。

[6] 徐澄宇:《张王乐府》,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7]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张籍诗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9] 李建昆:《张籍诗集校注》,台北华泰文化事业公司2001年版。

[10]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王建诗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11] 王宗堂校注:《王建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2] 尹占华校注:《王建诗集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版。

[13] 卞孝萱:《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4、5期合刊。

[14] 潘竞翰:《张籍系年考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15] 纪作亮:《张籍籍贯考辨》,《阜阳师院学报》1984年第1、2期。

[16] 见霍松林主编《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 迟乃鹏:《张籍、刘禹锡相替为主客郎中前后事迹考》,《南充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

[18] 谢荣福:《张籍杂考二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19] 纪作亮:《张籍年谱》,《阜阳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

[20] 朱宏恢:《从白居易张籍的酬唱诗看他们的交往》,《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21] 李一飞:《张籍、王建交游考述》,《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

[22] 迟乃鹏:《〈张籍、王建交游考述〉商榷》,《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23] 刘国盈:《韩愈与张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4] 吴莺莺:《张籍与韩愈、白居易的交游及唱和》,《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25] 谭优学:《王建行年考》,《西南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

[26] 迟乃鹏:《王建生平事迹考》(上、下),上篇载《成都师专学报》(综合版)1990年第3期,下篇载《成都师专学报》(文科版)1991年第1期。

[27] 李军、史礼心:《关于王建生平事迹的两点考证》,《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8] 李听风:《谈张籍乐府中所反映的唐代社会问题》,《文学遗产增刊》第1辑。

[29] 陈力:《试论张籍的乐府诗》,《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

[30] 肖文苑:《论张籍的乐府诗》,《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31] 杭成:《试论张籍诗的思想意义》,《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论文选。

[32] 王锡九:《“张王乐府”与宋诗》,《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6期。

[33] 周明:《“道得人心中事”的艺术张籍、王建乐府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34] 徐希平:《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张籍与白居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7年第1期。

[35] 张佩华:《谈张籍、王建对新乐府运动的贡献》,《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6] 朱炯远:《王建〈促刺词〉与“长住娘家”的民俗》,《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37] 陈节:《中唐民俗氛围中的王建乐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38] 三文皆收入吴企明《唐音质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9] 卞孝萱、乔长阜文:《王建的生平和创作》,《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40] 李贺平:《试论王建的〈宫词〉》,《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

[41] 刘玉红:《王建〈宫词〉与唐代宫廷游艺习俗》,《文史杂志》1999年第4期。

[42] 刘玉红:《从王建〈宫词〉看唐代宫廷游艺习俗》,《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4期。

[43] 傅满仓:《论王建〈宫词〉的价值》,《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4] 李慧玲:《王建〈宫词〉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45] 王伟:《王建与花蕊夫人〈宫词〉之比较》,《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6] 吴莺莺:《张籍的五、七言诗》,《合肥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47] 吴莺莺:《张籍的酬赠寄送诗》,《合肥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48] 安易:《论晚唐体与张籍》,《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9期。

[49] 伶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辩》,《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5期。

[50] 收入吴企明《唐音质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1] 迟乃鹏:《有关王建一些重出诗考辨》,《成都师专学报》(文科版)1988年第1期。

[52] 迟乃鹏:《关于王建六首诗系年的考辨》,《成都师专学报》(文科版)1991年第2期。

[53] 栾贵明:《全唐诗索引·王建卷》,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

[54] 万曼:《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

[55] 许总:《论张王乐府与唐中期诗学思潮转向》,《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6] 张煜:《张王乐府与元白的新乐府创作关系再考察》,《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57] 王一兵:《〈乐府诗集〉中的“张王乐府”研究》,《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58] 张金桐:《论“晚唐体”与张籍诗的共通性》,《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9] 赵玉柱:《怎一个“怨”字了得——简论张籍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60] 刘光秋:《王建、张籍歌诗“通变时流”解》,《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

[61] 张佩华:《谈张籍、王建对新乐府运动的贡献》,《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62] 祁光禄:《张籍与韩白的交游考论》,《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3] 邓大情:《论“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4] 徐礼节:《张籍的婚姻及其与胡遇交游考说》,《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5] 徐礼节:《张籍、王建求学“鹊山漳水”地域考》,《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66] 徐礼节:《论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67] 徐礼节:《张籍、王建生年及张籍两次入幕考》,《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68] 焦体检:《张籍的方外之交及佛道思想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9] 贺忠:《唐代宫廷游戏中女性的男性气质——以王建宫词为中心》,《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

[70] 贺忠:《唐代宫中的竞渡游戏——以王建宫词为中心》,《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71] 王育红:《唐王建生年、仕举、行年三题》,《兰州学刊》2006年第10期。

[72] 王育红:《王建〈宫词〉百首诗次与杂入篇章考》,《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73] 王育红:《弥足珍贵的唐代宫廷乐舞史料——王建〈宫词〉百首反映的乐舞》,《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74] 王育红:《王建〈宫词〉百首作时考》,《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1期。

[75] 王君泽:《论王建酬唱寄送七律诗中的主体精神》,《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76] 王君泽:《幽情壮采妇女图——王建妇女题作综述》,《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7] 王君泽:《简析王建乐府诗的艺术因子》,《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8] 王君泽:《王建宫词的内容新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79] 袁凤琴:《王建〈宫词〉的戏剧因素初探》,《科学大众》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