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人生本可以:一张逆转人生的魔力支票
- 杨洋
- 2881字
- 2020-06-25 18:21:46
我不是复制人
“今天的我复制昨天的我,昨天的我复制前天的我,最可怕的是——明天的我还要复制今天的我!”
——我的闺密这样说
“我真的好羡慕这个女主角啊。”闺密认真地对我说。
我调侃着说:“为什么?她可是个重度失忆者呢。”
闺密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她不用过我们这样的生活。”
此时此刻,我刚刚和闺密看完一部美国爱情喜剧电影《初恋五十次》,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非常老套的情节,老套到看到开头就能猜中结尾。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相恋如同爱情程序一般进行,和无数的爱情电影模式一样。但是这部电影的剧情有一个特点就是女主角患有短暂失忆症,第二天就会将前一天的所有事情忘记。女主角是幸福的,她每天看到自己的恋人都是初次相见的感觉,对她来说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她的男朋友都要重新追求她一次,而随着每天夜晚的到来她会失去这一天的记忆。
闺密说:“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不是很幸福吗?因为对她来说,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她不用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
闺密掐着指头给我数:“你看,我们每天上班、下班,周末在家或者逛街,年纪轻一点儿的谈着恋爱,年纪大一点儿的呢,每天要送孩子接孩子。这些年我常常怀念自己上学的时候,不过仔细想想,我上学的时候每天和每天过得也是一模一样呢——简直是复制人的生活!今天的我复制昨天的我,昨天的我复制前天的我,最可怕的是——明天的我还要复制今天的我!”
我说:“但是你换个角度想想,这个女主角是被动每天失忆的,虽然每天都在过新鲜的生活,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失控呢?至少,我们是掌握自己生活主动权的。”
闺密怀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
是啊,我猜很多每天像复制人一样不断重复昨天生活的人,一定也想患上电影中女主角所患的那种失忆症,充满好奇同时又充满希望地迎接每天的到来。
想要改变这一切并不需要患上失忆症,我们只需要做出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忘了,主动权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打破“我的复制生活”
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的生命非常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不要被他人喧嚣的声音掩盖你的内心;你要有勇气,听从你的心灵和直觉的指示,你的内心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是的,除了时间之外,在这个世界上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东西能够比它更加公平了。你在春天播下种子,就会在秋天收获果实。你在时间里的努力,岁月会给你一个结果,它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如果按照人的平均寿命来讲,人这一辈子只不过短短2万多天而已,却没有人觉得这是个稀缺资源,而且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资源。懒癌后期综合征、各种借口拖延症,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当你聚焦手机里的各种娱乐新闻小视频,浏览别人的朋友圈的时候,一个小时如白驹过隙。时光如梭,10分钟、20分钟,在你一低头一抬头之间,稍纵即逝,之后你发现什么也没有做。眼睛看到的太多无用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大脑中,真正该做的事情却被束之高阁,一天天地搁浅推迟,最终没有结局的结局在一场推杯换盏、莺歌燕舞中,化解了失败的痛楚。放弃很容易,坚持却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时间作为铺垫的,没有投入时间的事情,称不上大事情。无论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文学巨匠,无不是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才有了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成就。人生有限,不要浪费时间。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
有一个叫赵慕鹤的老人,这位老人出生于1912年,今年已经106岁了。然而年龄对于这个老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并没有其他特殊的意义。他74岁时一人游英国、德国、法国,87岁时和自己的孙子一起考大学,91岁时从大学毕业,98岁获得了硕士学位,如今已经106岁的老人又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变成了“考取博士”。
这条新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因为这位如今106岁的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他已经完全挣脱了世俗观念的束缚。挣脱了年龄束缚,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和这位106岁的老人相比,很多年轻人却更像是迟暮的老人一般,人生如同复制人一般,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
我们的生命太珍贵了,我们没有机会把自己搞得特别狼狈、特别压抑,还能翻盘再来。轻者自轻,不负自己,而不是不负岁月,因为岁月都在,而有一天,你却不在。
我们经常说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既会有痛苦,又会有快乐。一旦我们走上了“复制人”的生活,生活就会失去其他的味道,剩下的只有麻木。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早已习惯了重复自己的生活。他们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吃饭、睡觉、打游戏,上班只是敷衍,甚至谈恋爱也毫无责任感可言。对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生命漠不关心的人谈何责任?对自己极度不负责,在我看来和虚度光阴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却不自知,很是享受自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他们的生活就像是电脑程序一般,没有任何变化,一切都在重复过去,唯一发生变化的就是他们不断衰老的身躯。这让我想起了周星驰说过的一句话,人若是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周星驰才是真正用爽朗的大笑掩饰内心的凄凉,而后用行动打破常规和枷锁,实现内心自己真实的模样。
“复制人”的生活看起来就像是一条没有任何弯道和障碍物的道路,从起点直接可以看到终点。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人之初的版本,如我们的生身父母、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无法左右的性别和相貌,这些绕不过去的路是必经之路,但是毕业后工作、婚恋,甚至在生育之后,你依然被动接受,无法找到方向,活不出自己的样子,是因为你所谓好的样子或许是父母及友人等他人期待的样子罢了。
我认识一位妇人,在家听长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婚后听老公的话,有了女儿完全听女儿的话。她其实很有天赋,特别喜欢音乐,她在养育女儿长大之后,就在家做饭收拾家务,伺候一家老少。我鼓励她去老年大学学钢琴,她却说家里有人会弹就可以了,她把精力和赌注都押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她这辈子确实辛苦,没有时间考虑自己,全是付出再付出。后来女儿幸福地结婚了,而后又离婚了。她几乎抑郁了,寝食难安,食之无味。我发短信给她,告诉她,你应该知道你的女儿是为了自己而活的,她虽然离婚了但是她的生活质量很高,她很快乐,因为你培养了一位优秀的音乐老师。而你一直把自己交给女儿,女儿开心你就开心,女儿离婚就像你离婚一样,你把女儿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生活,而女儿根本不需要你过度牵挂,但是你就是这样在有了女儿之后丢了自己,以至于女儿没有活出你希望的样子,你便伤心欲绝,像你的人生灰暗了一样。
在我的劝导下,这位大姐走出了这些年来由“女儿”笼罩的阴影:用女儿绑架自己,把女儿凌驾于自己之上,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把自己的命运与女儿重叠在一起。大姐在老年大学开始了声乐与钢琴的学习。目前,女儿很开心妈妈终于做回了自己,妈妈也很理解女儿的决定。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放过自己,其实没有人能够禁锢你。
这位妈妈终于走出了围着洗衣机、锅台,看着钟表等女儿下班,看着女儿脸色聊天的生活。她通过突破“女儿”这个词语对自己的禁锢,活出了自己梦里的样子。这才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say no(说不)的权力体现。每个人都有权对复制生活say no ,当然你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