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论框架: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理论研究

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或被称为“语言规划”,或被称为“语言政策”,抑或二者并用,反映了该学科的历史发展、价值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尽管不同学者坚守着不同的使用习惯,有的还对二者含义的细微差别做过深刻的思考和阐述,但总体认为二者大同小异,甚至可以等价使用。而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称为“语言战略”。因此,本章在搜索、收集文献时使用了“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战略”三个关键词。

从1984年林书武在《语言学动态》(后改版为《国外语言学》)上译介豪根的《语言学和语言规划》以来,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引入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本体规划、语言教育规划、语言声望规划等理论,对新中国以来的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体系成功地进行了理论解构,提供了富有解释力的学术工具;第二,引入语言资源、语言权利等理论,提出语言生活、语言能力、语言战略等理念,探讨语言功能规划、语言文化职能规划,关注语言安全等国家战略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广泛开展语言经济和语言服务研究,推动了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持续发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进入中央决议;第三,科学论断我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从2006年起每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关于语言生活、语言资源的相关理论探讨处于世界前列,为世界范围内处理语言多样性问题带来了极富价值的思考和实践,正在对国际研究趋势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语言生活学派”,提升了中国语言学界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2014年我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研究及相关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设立的“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学”“语言政策与规划学”二级学科已经有17名硕博士生入学;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规划学”二级学科也于年内获批。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创刊号正式发行,成为本领域继《中国语言战略》注1之后又一份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总计445个“语言学”类项目中,有近60个项目属于语言文字政策研究范畴,如《新疆多民族语言关系与和谐语言生活的创建研究》等。同时,以政策研究为导向的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本年度共有16个。受此推动,“语言政策”“语言规划”以及“语言战略”的学术关注度在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态势下,均于2014年达到峰值注2

本章收录、摘编了2014年发表的探讨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理论问题的研究文献共13篇。分为三节:第一节3篇文献探讨术语、性质和价值功能等学科的基本问题;第二节4篇文献探讨学科理论的历史发展或现状趋势;第三节6篇文献探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为推动本领域的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