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言文字政策研究发展报告(2015)
-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 2691字
- 2022-09-02 02:16:43
第一节 语言生活理论研究
一、 双言双语生活研究
有研究者分析了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四个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探讨了语言规划的着力点:第一,“双言双语”(多言多语)的语言生活初步形成。应当对双言双语社会给以积极评价,要处理好语言关系,要探讨建立公民语言能力标准。第二,现实与虚拟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相互影响。要促进虚拟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要使虚实语言生活相互促进,要更加重视“语言资源”的理念。第三,城市与乡村的语言生活正在发生巨变。要做好城市语言规划,确立城市语言生活中的主导性语言文字,对新老市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语言培训和指导,加强社会语言服务,通过语言特色展现城市文化风貌;同时,要保存当今的语言地图。第四,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统筹兼顾。要着力推进中华语言的国际传播,要大力提升国家外语能力,要努力解决好跨境语言问题,还要履行国际语言义务。
双言双语社会的逐渐形成、虚实两个空间语言生活分野与连通、城乡语言规划问题及“语言地图” 的快速改写、国内外两个语言大局的统筹兼顾,构成了当下我国主要的语言国情。语言与国家的关系提到了新高度;语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越来越迫切。必须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关注中国的语言生活,站在信息化的高度观照现实语言生活,站在世界大国的立场做中国语言规划,努力提升公民的语言应用能力,尽快提升国家的语言能力,切实履行国际领域的语言义务,促进中国乃至世界语言生活的和谐。
[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当下的语言生活虽有某些不和谐现象,但总体上还是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由单言单语生活正快速向双言双语生活发展。双言生活是“理性双言生活”,是通过语言统一的社会语言规划形成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普通话在双言中占主导地位,双言生活遍及全国;双语生活在我国还是地区性的和领域性的,没有达到双言生活那样的普及程度。大量双言双语人推动了多元文化生活的形成,也使文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面临着新的问题。
针对双言双语的语言生活实际,应当制定科学的双言双语政策。科学的双言双语政策有三个要点:首先,能够指导双言双语生活,规范某些层面、某些领域的双言双语生活,减少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中国语言与外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其次,有利于培养优势双言双语人。优势双言人,其掌握的双言中包含国家通用语言;优势双语人,其掌握的双语中,包含地区或世界较为通用的语言。优势双言双语人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第三,能够保证国家特需的双言双语人的培养。
在多元文化和双言双语生活的现实中,应当确立“双言双语意识”,认识到双言双语是先进的语言生活,是未来公民的素质,是强国智民的必由之道。在这种语言意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双言双语生活,研究双言双语人,语言规划及相关政策都能有利于双言双语人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营造双言双语生活,从而使国家和公民都能够适应已经成为常态的多元文化时代。
[李宇明.双言双语生活与双言双语政策]
二、 领域语言生活研究
有研究者调查了扬州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在普通话、方言、文明用语和外语这几大语言种类上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语言行为和语言培训情况,针对扬州市服务行业中存在的普通话测试少、对外语倾向程度和掌握水平较低以及服务单位和个体的语言培训较少等问题,从开发语言经济价值的角度提出建议:服务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应提出对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积极倡导和鼓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使用标准普通话,鼓励个体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提升服务行业整体语言能力等。
[刘静文.扬州市服务行业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有研究者对2013年9月23日至25日在辽宁沈阳举行的“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学术研讨会”进行了述评。会议对隐语行话是语言问题达成一致共识,探讨了隐语行话在现实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的实际状况,研究了如何掌握和认识现实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隐语行话的真实情况的路径、方法等技术层面的学术问题。
[周丹.隐语行话研究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三、 语言生活监测研究
有研究者根据2005—2011年7个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相关数据,经过对比统计、分析后发现:高频字比例较高,数量较小;高频词比例很低,数量很大;不同年份使用的汉字变化很小;不同年份使用的词语变化较大;高频词中单音词的平均使用次数远高于多音词。因此,从汉语的使用来看,字比词的使用效率要高。为了适应汉语使用的需要,在汉语教学中,强调字的教学会比词的教学更有效率。
[郭曙纶、马玄思、李开拓.基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字与词对比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语言文字舆情的监测、跟踪及分析至关重要,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透过舆情了解社会语言生活,发现社会语言生活热点和难点,推进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二,及时了解社会语言生活舆情动态,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和普及,促进政府、专家、公众之间的沟通,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第三,及时搜集网络舆情热点,研究网络舆情热点形成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热点,为政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语言舆情监测与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语言生活面临四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性与实际应用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三是各种语言关系的处理;四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语言生活的矛盾。
[刘靖文、张挺.语言文字舆情监测与社会语言生活]
有研究者对互联网环境中的语言文字舆情进行了监测与分析。指出:语言文字舆情的传播已经形成了媒介、博客(意见领袖)、普通公众的三级组合传播模式,语言文字热点通过网络这个放大器释放出几何级的传播能量,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决策。语言文字舆情能对民意产生即时迅速的影响,进而可以影响到语言政策规划,舆情热点也揭示了语言规划研究中需要直面的问题,为语言政策规划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着力点;反之,某些因政策误读导致的舆情爆发与语言政策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够有关。认为:在公共领域和个体领域实施不同层次的语言政策,保障和传承不同区域文化,使各种语言现象都能各司其职且各展其长,是减少语言文字舆情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语言文字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一直存在并持续下去,而网络公民社会具有其局限性,必须对语言文字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和合理引导;语言文字舆情研究需要把握整个社会“权利焦虑”心态的发展状况,逐步从“观察语言舆情”走向“引导语言舆情”。
[张挺、魏晖.互联网环境下语言文字舆情监测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