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杨树浦发电厂的工厂史《红色堡垒》中有这样一段:

上海解放以后的第二年,一九五〇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宣布了对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实行军事管制,古老的杨树浦发电厂终于真正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这时,在厂里做了几十年工的孙贞康老师傅高兴地看着厂房。“这样的厂房外景贞康师傅看了几十年啰,熟悉得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出来。但他觉得这些厂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有气派,这么可爱!

‘这厂是我们的了!’他情不自禁地说出声来。

‘孙师傅,你说什么?’一群拿铜鼓洋号的青年工人从他身边走过,以为他在对他们说话,所以停下来问他。

贞康师傅被他们的声音惊醒过来,看看他们,不禁笑了。他戴好帽子,指指前面的厂房对他们说:

‘喏,我在说,这厂是我们自己的了。’

‘哦!’拿铜鼓洋号的青年工人恍然大悟似的应了一声,转身走了。贞康师傅听出他们这一声‘哦’有理所当然的味道,心里不禁想:是啊,你们这些小青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厂的,怎么懂得这句话的意义!”

是的,对于“我们自己的工厂”这样的话,年轻人的确不是轻易就能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的。

当然,也不能说青年人所感到的“理所当然”完全不对。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人民的血汗造成的工厂,收归中国人民所有,这正是天公地道、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如果对过去的历史不去认真回头看一看,把过去和现在认真地做一番比较,对于现状便不可能真正地懂得,对“理所当然”这四个字,也不见得就懂得很清楚。

譬如,年轻人,你大概不知道,在“上电”五十多年的历史中,美国老板一共投资了多少钱,又剥削去了多少钱的利润。摩根财团买下“上电”一共只花了八千一百万两银子,而仅仅一九三〇年到一九三五年的五年中,他们用在中国发行股票的方法,就刮回去了一亿一千万两银子。这些股票,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终于变得一钱不值。了解这样的历史,把“上电”收归中国人民所有之所以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岂不是更明显吗?

但是,这种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在旧社会却并不那么“当然”。帝国主义、反动派,他们讲的不是什么“理”,而是利润,超额的利润。跟他们讲“理所当然”的道理,是讲不通的。要实现这个“理”,这个“当然”,只有靠斗争,靠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团结。年轻人,你切莫以为只要合“理”,就“当然”实现。不!为了把“当然”变成今天的现实,有多少志士为它抛掷了头颅,流尽了鲜血。其中也有像你一样年轻、牺牲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的王孝和。

而且,你可又知道,这些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实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吗?去问问贞康师傅那样的老工人吧,他们会告诉你:那时工人一进工厂就被挂上一块铜牌子,变成××××号,失去了自己的姓名。这是为了便于帝国主义的统治,要找你的岔子,抄个号码就可以记过。在这个工厂里,三个工人不准在一起闲谈,不同车间的工人不准互相来往。厂里的职工分成英美人、西洋人、白俄和中国人四等,中国工人不但工作最重,工资最少,而且可以随便被外国人打、骂、扣工资、停生意。不知道这一切,你又怎能懂得“我们自己的工厂”这句话的意义?

王安石有两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讲做学问的。借来形容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平常事,倒也很恰当。而且,当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个“理所当然”来得其实并不容易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懂得,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推向前进,仍旧需要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坚持不懈地团结、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只是为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开辟了道路,要最后达到目的,把一切“理所当然”的事都化为现实,还需要我们花很大的力气,走很长的路。以为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用不着努力,用不着艰苦奋斗,碰到一点不如意就皱眉头,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可见,为了正确地认识现实,认识我们肩上的任务,我们是多么需要了解,并且记取过去的历史!毛泽东同志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不见高山,不知平地。只有把新的和旧的,香的和臭的,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许多事情才能看得更清楚。列宁也曾经这样向青年说过:“人们看到他们的父母怎样在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下生活,亲自受到那些反抗剥削者的人所受到的痛苦,看到为了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而继续斗争要经受多么大的牺牲,看到地主和资本家都是如何凶恶的敌人,——这种环境就把他们培养成了共产主义者。”

所以,年轻人,当你看到一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之后,不要再轻易地一“哦”了事,而要去想一想,这事情的过去是怎样的?今天它又是怎样成为“当然”的?为了保持它、巩固它、发展它,你又准备做出怎样的新的努力呢?


(《解放日报》,1962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