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5篇)

远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儿时作文中常用的话。当时我虽然常用它,但并没有深究其中的意思。“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后来的工作中,才逐渐地认识到“少壮不努力”的可悲。要是当时能想到今天“用”时的苦恼,又该多好。当然,那时我们受的是旧教育,不知道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像今天,学习的目的很明确。把今天的“学”和明天的“用”联系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可以更高些,收效也更大些。

学习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莫不如此。看到明天的人,才能真正抓住今天,才能真正地“惜寸阴”,才会最充分地运用当前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做好一切当前可能做好的事情。

最近,碰到一些朋友,谈谈扯扯,最后常常总会落到一个主题上去:今年的规划。有的同志想得更远些,三年、五年、七年、十年。从这些谈话里,可以看到比自然气候来得更早的盎然春色。客去人静,倚案独思,回味起那些谈话来,不由得想到,在这新的关键性的一年中,我们是多么迫切地需要看得更远一些,把我们的目标看得更清楚些,把我们的规划订得更具体些。

我们知道,革命的干劲来自革命的志气,伟大的理想才能产生伟大的毅力。而奋斗的目标,正是志气的具体表现;长远的规划,则是实现理想的具体途径。确定了目标,制订了规划,才能知道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在这一年、五年以至于十年当中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前进,才能知道什么是我们今天必须解决的问题,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当前工作的意义。《胆剑篇》中的勾践,如果不是确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打败夫差的规划,又如何能够忍辱负重,一步一步把越国从贫弱转变富强?我们今天的理想自然要比勾践高出万倍。国家要实现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现代化,这就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想一想:自己要在这里负什么责任?如果是糊里糊涂,胸无大志,得过且过,那么不管是多长的时间,一年也好,十年也好,都会一晃而过,到那时感到不适应,再追悔也来不及了。

“风物”是要“放眼量”,才能看得清楚的。不知过去未来,不看前因后果,来一件事做一件事,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很可能走了半天,定睛一看,仍旧是在原地打转转。而更危险的则是,被眼前的一些困难所吓倒,以至迷惑,看不见前途,失去前进的信心。

当然,一切规划都是对将来事物的预想,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按照原来的预想实现的事是很少见的。在执行规划的时候,常常会发现问题不像原来所想的那样简单,甚至可能遇到挫折。但这种发现和挫折的教训,正是使我们的认识能更加接近于客观的实际。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前进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能使我们离开理想的目标更近,而不是更远。我们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修订自己的规划,决不能遇到一点坎坷就把它丢开不管。

唯远瞩者能高飞,怀凌云之志然后可以冲霄汉。新的更伟大的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要看到它,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夺取它!


(《文汇报》,196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