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病原 戾气

戾气,又称为疠气、毒气、异气、杂气等,具有强烈传染性,通过空气传播或是直接接触都能受到传染,进而流行成为温疫。


戾气这个概念,最早见于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植《说疫气》一文,但与吴又可所提的却大相径庭。明朝医学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的“戾气”,是自然界致病的一种物质,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温疫之灾)有紧密关系。吴又可在实地察看与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认为温疫的病原就是这种异气——戾气。

戾气的特性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不仅指出了温病的病原是戾气,而且对戾气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详细的介绍,他认为戾气有很多种,但都具有一定的特性。

戾气的最大特性是它是一种“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何能得睹得闻”的物质。戾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戾气的发生流行具有不确定性,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戾气。

戾气的侵入方式也是它的一大特性。《温疫论》中指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这句话打破了古往今来认为“邪从皮毛而入”的定论,并且明确指出戾气能通过3条途径传播:即邪从口入、邪从鼻入(天受),与病人接触而感邪生病(传染)。

戾气具有差异性、流行性。戾气不仅能引起人类的温疫,还能引起动物的温疫,而且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发。《温疫论》中讲到“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瘟,岂当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耳”。这句话明确指出不同的戾气会导致不同的生命体生病,但不管是何种戾气导致了何种生命体生病,都具有流行性。

戾气应专病专药医治。吴又可根据戾气的差异性与它的一些特异性,以及事物的矛盾性,辨证地提出了“以物制气”的观点,即用药物来对抗戾气,治疗疫病,也就是《温疫论》中提及的“一病只一药之到病也”。这种观念在当时局限的环境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创见有设想的看法,但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局限,吴又可并没有研制出这些“专药”,但却为现在研制这些专药提供了最直接最原始的帮助。

白话图解

戾气

温病的病原是温病致病的重要因素,也是确立温病诊断和治法的重要依据。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大胆地提出温病的致病因子是六气之外的“戾气”。

戾气的五大特性

戾气产生的根本原因——阴阳失调

阴阳气血是构成人体和产生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抗御戾气的物质基础。如果阴阳失调,疾病便会由此而生。戾气入侵身体并不等于温病产生,是否致病,决定于阴阳气血是否调和。

阴阳学说自中国古代人民朴素自然观的凝结,是一种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概念,引入中医后,人体阴阳虚盛成为判断疾病与治疗方向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