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Introducing Australian Society and Culture)是中国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完成国家教委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学习后的一本英语拓展课程教材。它比较全面地从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立、本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传媒、电影工业以及体育等领域来介绍这个由多元文化建构起来的国家。澳大利亚位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认识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国家,是构建21世纪青年学生跨学科知识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层次地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分享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成果,为日后从事跨学科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

2009年春,北京大学教务部批准开设了“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全校性英语专题课。在开课的两年中,学生们通过“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这个窗口,了解了当代澳大利亚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拓宽了文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认同,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和理解延伸了。

罗勍,05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课上曾为同学们做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口头报告。出于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认识,她放弃了去美国大学发展的计划,把自己研究生的学习方向转向澳大利亚的大学。2009年秋季她成为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亚洲地区唯一一位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由于她在昆大的优异表现,2010年5月被布里斯班市政厅(Brisbane City Council)授予“布里斯班国际学生大使”称号。马麟,07级环境学院的学生,课上为同学们做了他研究课题的口头报告《两种生物间的寄生关系在控制澳大利亚过度繁殖仙人掌中的应用》。在他专业教授的推荐下,他荣获了2009—2010学年度北京大学校长研究基金。董颖,08级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参加了2009—2010年跨学科挑战杯“北京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澳大利亚留学生为例”,从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析了澳大利亚留学生的语言适应、学业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心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挑战杯获得年度跨学科竞赛二等奖。

对澳大利亚生态环境的学习在课程教学安排中持续两周。在这两周中学生们自发组织成研究小组,对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有袋动物进化的滞后、政府环保措施的周密性、考拉州际保护法规的差异性、澳大利亚人的环保理念、中小学环境教学分析等等问题搜集资料,在课上汇报研究成果。在2009年8月第三届国际生态文学与环境教育:亚洲跨文化论坛上,编者将学生们对澳大利亚生态环境的讨论做了一个总结发言,受到与会生态学者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好评。他们认为北京大学学生的视野跨出了自己国界,已经关注到别的国家生态环境,而且对生态文化有着深刻、独到的思考。

2010年5月,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选课的学生与北京大学影视协会联合策划组织了“第一届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电影展映周”。电影周7部影片向青年学子们展示了澳大利亚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2009年9月“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课荣获北京大学第二届网络课程大赛三等奖。此课程开课的两年间,在深入研究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方面获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在全球化的语境背景下,此课程已经帮助学生认识到了21世纪的澳大利亚在世界和亚太地区发展的潜力。

2010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通过了此课程的教材出版计划。同年,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澳中理事会(Australia-China Council)2009—2010年度研究基金的支持。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共分八章,每章展示一个主题,分别为地理与生态环境、土著人与澳大利亚历史、政治与经济、教育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传媒与电影工业、多元文化、文学、娱乐与体育。每章由三个部分组成:对主题的介绍、反映这一主题的阅读选文、选文注释以及练习。本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文新颖,客观。侧重评论分析,而不是一般性的知识介绍。第二,选文体现语言深度和难度,为学生日后做专业阅读打下基础。第三,选文在本书出版前作为学生课上的阅读教材,使用过四次且反应很好。第四,选文注释细致,具有知识的普及性。第五,练习紧扣选文并附有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在阅读原文后,为检查自己理解准确性提供了方便。第六,教材的每个主题介绍和选文后面都配有详细的词汇表,有助于读者更容易在阅读过程中查找单词和了解词义。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共选了九篇文章作为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阅读材料。九篇选文得到作者以及原出版商的认可。许多作者主动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背景资料,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读者充分了解和认识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主任David Carter教授阅读全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澳中理事会工作人员Marilyn Barton为编者在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搜集资料提供了技术帮助。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昆士兰大学文学院Richard Fotheringham教授,Patricia Robinson教授,Olga Chaourova教授以及陈平教授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澳籍资深语言教师Sally Lewis参与了教材的选文、练习编写并做了大量的校对工作。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胡壮麟教授学术缠身之余亲自为教材作序。北京大学出版社黄瑞明老师在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耐心、细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保证了教材出版的质量。编者在此一一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者

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