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将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有关澳大利亚介绍的课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所设课程最初为“澳大利亚概况”。授课者除英语系所聘的澳大利亚专家外,有校内外教师和科研人员多人。如2002年秋季学期,有澳大利亚使馆的政务参赞和文化参赞,北京大学有英语系的胡壮麟教授、刘树森教授、周金福副教授、苏勇副教授和国际政治系的贾庆国教授,中国社科院的韩锋研究员,人民大学的张勇先教授等。使用的是专家编写的内部发行教材《澳大利亚概况》。

经过多年的摸索,2009年春,北京大学教务部批准开设了“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Introducing Australian Society and Culture)全校性英语专题课。授课教师为英语系的张华副教授。关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效果,张华老师在前言中有专门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我想说的是为开设上述课程,张华老师克服种种困难编写了本教材《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标志着我们在澳大利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张华老师在2000至2003年曾担任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秘书,帮助我做了不少管理、联络和组织工作。我永远难忘我们两人曾经为中心经费匮乏和任务繁多而苦恼的那些岁月。尽管如此,张华老师在工作中的业绩是突出的。2002年11月,她曾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由澳大利亚使馆和人民大学主持的第二届澳大利亚知识竞赛,为学校获得一等奖。她本人重视科学研究,200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研讨会上,她宣读了论文“Analysis on the Failure of Australian Republic Referendum 1999”,此论文选入会议论文集《中澳合作的新篇章》(A New Chapter of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杜瑞清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最令人感动的是,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有多次机会推选教师和学生去澳大利亚考察和进修,她总是把机会让给他人,没有向中心提出特殊要求。正因为如此,中心在讨论2009—2010年澳中理事会研究基金的申报时,坚决推荐她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实地考察,收集材料,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8月12日—26日她去昆士兰大学的英语、媒体研究和艺术史等学院访问,特别是在基金负责人David Carter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讨论了本书的编写提纲,使本书得以更好地完成。

作为中心主任,我感谢澳中理事会(Australia-China Council)对张华老师的考察提供经费支持,也为本教材的出版提供了2009—2010年度研究基金的支持。

最后,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0年8月通过了此课程教材的出版计划。

北京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主任

胡壮麟

201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