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媒体与新闻采写

全媒体实验,突出表现在传播技术的变革方面。媒体科技的融合是新闻传播领域一切融合的基础,是媒体革命的最大动力。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打造出了一批新兴的媒体形态,如网络电视、网络报纸、手机报纸、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等。于是,基于传统媒体运行规律的信息采写、编辑与合成的技术方法体系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新闻采写的概念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新闻作品的过程。

根据当前传媒业界变化,我们提出新闻采写一方面是“采访、搜集”,另一方面是“写作、制作”。前者包括口头的、笔头的、录音的、录像的,以及从各种媒体搜集的成品、半成品资料;后者包括用笔写作,用录音机、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写作和用编辑机进行制作。

综合采访和写作定义,我们给新闻采写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观察、调查、访问、记录、信息搜索、摄影、录音、录像等方式搜集材料,并把材料制成一定体裁新闻作品的活动。新闻采写概念既涵盖了传统媒体新闻采写的特点,又融合了新媒体信息搜集、编辑、制作的特征,这是一个集合概念。

二、全媒体新闻采写的特点

当前,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冲击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传统媒体纷纷迈出数字化转型和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实现一次采写,整合利用,多次发布、资源共享,实现新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写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跨媒体。

(一)数字化

1.采写工具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在新闻采写方面,首先表现在记者采写工具的数字化。如2010年的两会报道,记者除了携带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外,大部分记者都使用了数码照相机、数码笔式录音机、数码话筒式录音机。不少记者直接在现场用移动电话向编辑部通报有关情况,还有人在笔记本电脑上做记录,新华社记者直接用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在人民大会堂新闻中心发回现场报道。

2.采写内容数字化

在数字传播条件下,全媒体记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特点和优势,组合成具有立体感,新颖、活泼、独特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要熟练运用数码技术,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制作多媒体传播样式的新闻,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服务对象小众化

数字时代,“新闻定制”成为可能,记者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小众化。随着web2.0和3G移动媒体的发展,传统“大众传播”方式必将会逐渐被“小众传播”取代。广大的网民、手机用户通过点播、新闻定制,收听、收看他们感兴趣的节目。因此,全媒体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用什么样的报道方式。数字化时代,记者明确服务对象才能使采写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二)跨媒体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生成与传播几乎同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舞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写已不再是某一家媒体、某一个记者的工作,而是媒体联合,多兵种作战。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记者采写的新闻,可以同时由多家媒体在多种媒介上发布,实现资源多载体共享,为重要新闻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发挥集约效应,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受众最早可能通过网络、手机获得新闻的简短信息;然后通过报纸获得详尽、丰富的信息;通过电视获得生动形象的信息。反之,报纸、电视等媒体传播的内容经过网络传播又会被无限放大。重大新闻事件往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传播,形成内容更丰富、影响更深远、更有效的立体传播效应。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西南大旱等,都是跨媒体传播的成功案例。

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写工作必须突破传播介质的局限,同一新闻事实记者必须考虑到不同媒介的传播样式,以实现新闻跨媒体互动传播,扩大受众覆盖面。

三、全媒体新闻采写模式

全媒体新闻采写模式是传统媒体工作者出于对传统媒介形式衰落走势的主动应对,通过采写、传播流程再造,实现不同媒介间的交融,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全媒体新闻中心模式,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为代表

该集团将旗下三张主要报纸的采访部门合并在一起,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通讯社”。

(二)“报网合一”模式,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

《杭州日报》与杭州日报网共用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创造了“报即是网、网即是报”模式。编辑部增加了网络采编流程,报纸、网络两套流程并行,每个选题的策划都同时考虑网络、报纸分别如何报道。

(三)“台网互动”模式

台网互动已经成为目前广电部门发展新媒体的普遍做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了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电视台与互联网的结合更是如虎添翼。以央视网为例,经过10年的运营完成了从“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版”向“国内主流视频新闻网站”的转型,目前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已经开始运营。

(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模式

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覆盖网络,统一开展业务运营,并在各省和地级市分别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该公司将会在全国形成一个规范的运营机制,全国的价格、资费、节目体系将会统一起来。

四、我国全媒体采写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全媒体采写业务的发展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传统媒介管理方式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产业壁垒难以打破,制约着全媒体新闻采写业务的发展。围绕媒介发展的宣传和推动,我国政府已制定、颁布了大量行政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但由于历史形成的行业壁垒和行政部门区划等原因,传统媒体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既得利益起点不同,报纸、广电各自为政,受到条块分割、多头多部门管理等体制的严重束缚,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新媒体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

二是媒体产业价值链尚未完全形成,适应全媒体采写业务发展的媒介基础环境尚处于酝酿之中。当前,我国媒介行业的专业化、细分化程度不高,整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媒介在“细分发展”这一步都还不够成熟,整个媒体行业的产业价值链没有完全建构,完全的行业细分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基本都是“前店后厂式”,集生产流通于一体的低水平分工的组织结构。“分”得不够,谈“合”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三是媒介内容产业发展缺乏活力,存在信息闲置、浪费、创新不够等与全媒体采写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传播内容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或者有机链条,内容生产商之间不能互通,导致信息不能共融共享。

全媒体采写业务发展不仅要求政府层面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制订配套政策,还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媒体发展需要的新媒体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