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引《诗》的句式及用意相关的副词或关键词,用着重号标出。

其一,引《诗》以佐证义理

(1)“《诗》云(曰)……故、是故或是以……”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诗出《小雅·正月》,“昭”,本作“炤”。《正义》:“《诗》之本文以幽王无道,喻贤人君子虽隐其身,德亦甚明著,不能免祸害,犹如鱼伏于水,亦甚著见,被人采捕。记者断章取义,言贤人君子身虽藏隐,犹如鱼伏于水,其道德亦甚彰矣。”案:“潜伏”者,恐非“隐其身”,乃“内省”的对象,即内在的德行。依《正义》,《中庸》乃反用诗义以证其理。

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诗》云:‘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诗出《大雅·桑柔》。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坊记》)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商颂》:“鬷假无言,时靡有争。”(《中庸》)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出《周颂·烈文》。(《中庸》)

《诗》云:“东有开明”,于时鸡三号,以兴庶虞,庶虞动,蜚征作。啬民执功,百草咸淳,地倾水流之。《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是以天子盛服朝日于东堂,以教敬示威于天下也。是以祭祀……是以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皆先王之所先施于民也,君而后此则为国家失本矣。(《大戴礼记·四代》以“子曰”答“公问‘大节无废,小眇后乎’”之言)

(2)以《诗》曰(云)承上启下。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诗出《曹风·鸤鸠》。故君子结于一也。(《荀子·劝学》)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诗出《大雅·洄酌》。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孝经·广至德》)

其二以结成义理“结”为总结,“成”为成就,《礼记正义》屡用“引《诗》以结成之”。

(3)“《诗》云(曰)……此之谓(诰)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逸诗。此之谓也。(《墨子·所染》)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出《大雅·荡》。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而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出《大雅·皇矣》。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而顺帝之则也。(《墨子·天志下》)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诗出《小雅·小旻》,“噏噏呰呰”作“潝潝訿訿”,《尔雅·释训》:“翕翕、訿訿,莫供职也”。《荀子》普遍采用“诗曰……此之谓也”的形式。此之谓也。(《荀子·修身》)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暗,无卿相辅佐足任使者谓之独,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人谓之孤,孤独而暗谓之危。国虽若存,古之人曰亡矣。《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出《大雅·文王》。此处荀子用“反证”法。此之谓也。(《荀子·君道》)

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出《大雅·文王有声》。此之谓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4)以“《诗》云”、“《诗》曰”结尾或用“(是)故……《诗》曰”的句式。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雅·烝民》之篇及《小雅·车舝》。(《表记》)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出《大雅·抑》。(《表记》)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周颂·振鹭》:“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中庸》)

(5)“《诗》不云乎……”或“《诗》曰……其云……乎”。

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此三者政也。《诗》不云乎:‘乱离斯瘼,爰其适归’,《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匪其止共,惟王之邛’,诗出《小雅·巧言》。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相乱蔑资,鲁莫惠我师’,逸诗。此三处引《诗》,包括对诗句的阐释。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之所欲,政其同乎哉!”(《说苑·政理》孔子答子贡“政有异乎”之问)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雍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逸诗。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其三,阐释《诗》义以明理

(6)直接阐释诗句之义,以“也”煞尾。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卫风·硕人》及《郑风·丰》均作“衣锦褧衣”。郑笺:“国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也。尚之以禅衣,为其文之大著。”《礼记正义》:“此《诗·卫风·硕人》之篇,美庄姜之诗。言庄姜初嫁在涂,衣著锦衣,为其文之大著,尚著禅絅加于锦衣之上。絅,禅也,以单縠为衣,尚以覆锦衣也。案《诗》本文云‘衣锦褧衣’,此云‘尚絅’者,断截《诗》文也。又俗本云‘衣锦褧裳’,又与定本不同者。记人欲明君子谦退,恶其文之彰著,故引《诗》以结之。”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

《皇矣》道之曰:“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皇矣》为《大雅》之篇。“予怀明德”,据孙诒让《墨子闲诂》,吴钞本“怀”下有“而”字。上博藏竹简《孔子诗论》作“怀尔明德”。帝善其顺法则也。故举殷以赏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墨子·天志中》)

《诗》云:“有晻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吕氏春秋·务本》)

(7)用“(盖)曰”、“则此语”、“即此言”、“此言”、“以言”、“谓”等词引出阐释。

《诗》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国,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诗出《大雅·皇矣》。“莫”作“貊”。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故袭天禄,子孙赖之。主之举也,近文德矣,所及其远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诗》曰:“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大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郑笺:“恤,亦忧也。逝,犹去也。我语女以忧天下之忧,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其为之当如手持热物之用濯,谓治国之道,当用贤者。”《左传》襄三十一年北宫文子以引此诗,并云:“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两者取义不同,《毛诗正义》云:“以濯救热,喻以礼救乱也。必贤人乃能行礼,故笺云‘治国之道当用贤’,以申足传意也。”但《墨子》之义,以用贤为主。而《孟子·离娄上》引此诗句,则为明以仁无敌天下之理。(《墨子·尚贤中》)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曰:“载来见彼王,曰求厥章。”一本引作“载来见彼王,聿求厥章”。《周颂·载见》:“载见辟王,曰求厥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曰:“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弛载驱,周爰咨谋。”诗出《小雅·皇皇者华》。即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语”下,原有“也”字,当为衍文。见孙诒让《墨子闲诂·尚同上》(孙启治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89页。)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墨子·尚同中》)

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

《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诗出《周颂·维天之命》。“纯亦不已”四字,释文王之所以合于天命。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中庸》)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诗出《大雅·既醉》。《坊记》亦引此诗,并云:“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出《大雅·板》。言博问也。(《荀子·大略》)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出《曹风·鸤鸠》。言正诸身也。(《吕氏春秋·先己》)

《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诗出《大雅·旱麓》。郑笺:“不回者,不违先祖之道。”言以信义为准绳也。(《淮南子·泰族》)

《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诗出《小雅·裳裳者华》。毛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郑笺:“君子,斥其先人也。多才多艺,有礼于朝,有功于国。”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荀子·不苟》)

《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诗出《小雅·小旻》。此言不知邻类也。(《吕氏春秋·安死》)

《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诗出《大雅·大明》。竹简《五行》:“几而知之,天也。《诗》曰:‘上帝临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以言忠臣之行也。(《吕氏春秋·务本》)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出《卫风·淇奥》。谓学问也。(《荀子·大略》)

(8)取所引部分诗句或诗句中个别语词而训释之,多用“……犹……”、“……者……也”、“……此之谓……”等句式。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诗出《大雅·板》。毛传引孟子之释。《尔雅·释训》:“宪宪、泄泄,制法则也。”《毛诗正义》:“宪宪犹欣欣,喜乐貌也,谓见王将为恶政而喜乐之。泄泄犹沓沓,竞进之意也,谓见王将为恶政竞随从而为之制法也。”朱熹《孟子集注》:“言天欲颠覆周室,群臣无得泄泄然,不急救正之。”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离娄上》)

《诗》云:“瞻彼淇奥,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出《卫风·淇奥》,以上数条,又见《尔雅·释训》,《礼记正义》认为乃“记者引《尔雅》而释之”。(《大学》)

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之,景行行之。'‘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诗出《小雅·南山有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学》)

其四申足义以明理《毛诗正义》屡言郑笺“申足”毛传,即引申、补足之义。

(9)以所引诗句为对象。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诗出《周颂·烈文》。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出《豳风·伐柯》。郑注:“则,法也。言持柯以伐木,将以为柯近,以柯为尺寸之法,此法不远人,人尚远之,明为道不可以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出《大雅·假乐》。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

(10)以诗句中个别词句为对象。

《大雅》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闻不已。”“穆穆文王”,《大雅·文王》作“亹亹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毛传:“言文王升接天,下接人也。”郑笺云:“在,察也。文王能观知天意,顺其所为,从而行之。”与墨子所言文王已死不同。案:“文”为谥号,《文王》一诗当为后人追思之作,《吕氏春秋·古乐》言周公旦作此诗“以绳文王之德”。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此诗乃“周公追述文德配天,以肇造乎周也”。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岂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墨子·明鬼》)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出《周南·桃夭》。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诗出《小雅·蓼萧》。《正义》:“美成王之诗。《诗》之本文,言成王有德,宜为人兄,宜为人弟。此《记》之意,‘宜兄宜弟’,谓自与兄弟相善相宜也。既为兄弟相宜,而可兄弟之意,而后可以教国人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大学》)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出《小雅·小明》。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荀子·劝学》)

其五,概括《诗》义以明理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十句均出自《大雅·民劳》,“惨”作“谮”。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诗出《商颂·长发》。和之至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诗出《大雅·文王有声》。郑玄《礼记注》:“言武王岂不念天下之事乎,如丰水之有芑矣,乃遗其后世之子孙以善谋,以安翼其子也。”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诗出《邶风·谷风》。“我今”作“我躬”。郑玄《礼记注》:“言我今尚恐不能自容,何暇忧我后之人乎。”终身之仁也。”(《表记》)

其六,引《诗》以观察人、事或自况

(11)“《诗》云(曰)……某某(事)也(已矣)。”

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诗出《小雅·鹿鸣》。孟僖子可则效已矣。”(《左传·昭公七年》)

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仲尼谓:“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出《小雅·南山有台》。子产,君子之求乐者也。”且曰:“合诸侯,艺贡事,礼也。”(《左传·昭公十三年》)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出《邶风·柏舟》。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诗出《大雅·绵》。郑笺:“文王见太王立冢土,有用大众之义,故不绝去其恚恶恶人之心,亦不废其聘问邻国之礼。”《正义》:“以大王立社,有用众之义,故今文王不绝其怨恚恶人之心,欲征伐无道也。亦不坠其聘问之礼,欲亲人善邻也。言其威德兼行,不忝前业,不废其聘问之使。”(《孟子·尽心下》)

(12)“《诗》云(曰)……其某某(事)之谓也(乎)”或“此诗之所谓……”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泻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泻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诗出《大雅·板》。郑笺:“民之行多为邪辟者,乃女君臣之过,无自谓所建为法也。”杜预《左传》注:“言邪辟之世,不可立法。国无道,危行言孙。”《孔子家语·颜回》记为孔子答子贡问泻冶是否同与比干之仁。其泻冶之谓乎。”(《左传》宣公九年)

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讔。成公贾入谏……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邶风·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句序相反。其庄王之谓邪!(《吕氏春秋·重言》)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逸诗。(《吕氏春秋·爱士》)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俛而饮血。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蔂,施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诗出《大雅·旱麓》。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援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诗出《唐风·羔裘》。“己”作“其”。郑笺:“之子,是子也。是子处命不变,谓守死善道,见危授命之等。”《吕氏春秋·知分》、《韩诗外传》卷二所记均较为扼要,但《韩诗外传》在“彼己之子,舍命不渝”之前更引“羔裘如濡,恂直且侯”之句。(《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13)“《诗》不云乎……”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出《郑风·野有蔓草》。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于是不赠,终身不见。大德毋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说苑·尊贤》)

(14)“《诗》云(曰)……由此观之……”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出《小雅·大田》。郑笺:“古者阴阳和,风雨时,其来祈祈然而不暴疾。其民之心,先公后私,令天主雨于公田,因及私田尔。此言民怙君德,蒙其余惠。”赵岐《孟子》注:“言太平时民悦其上,愿欲天之先雨公田,遂以次及我私田也,犹殷人助者,为有公田耳。此周《诗》也,而云‘雨公田’,知虽周家之时亦有助之之制也。”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孟子·滕文公上》)

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雍》在《周颂》,《诗序》:“禘大祖也。”毛传:“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大祖,谓文王。”后引《诗》句,出自《大雅·文王》。其斯之谓欤!(《淮南子·主术》)

其七,(15)以发问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诗出《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兮”逸。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出《齐风·南山》。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万章上》)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诗出《魏风·伐檀》。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尽心下》)

其八,(16)以答问

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宁戚,宁戚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逸诗。房玄龄注:“浩浩然盛大,鱼育育相与而游其中,喻时人皆得配偶以居其室家,宁戚有伉俪之思,故陈此诗以见意。”宁子其欲室乎?”(《管子·小问》)

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出《曹风·鸤鸠》。此之谓也。”(《荀子·议兵》)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出《秦风·小戎》。《礼记·聘义》以“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说玉。此之谓也。”(《荀子·法行》)

叔向问晏子曰:“人何以则可谓保其身?”晏子对曰:“《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出《大雅·烝民》。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矣。”(《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孔子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强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出《邶风·柏舟》。小人成群,斯足畏也。”(《尹文子·大道下》)另见《荀子·宥坐》、《史记·孔子世家》。

其九,以《诗》证《诗》,共明义理

(17)《诗》义相近。

《诗》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出《小雅·伐木》。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诗》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诗出《大雅·抑》。此之谓也。(《淮南子·泰族》)

《诗》曰:“德輶如毛”,诗出《大雅·烝民》。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出《大雅·文王》。,至矣!(《中庸》)

(18)《诗》义相反。

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诗出《周颂·执竞》。此之谓也。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诗》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出《小雅·节南山》。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周而成,泄而败,明君无之有也;宣而成,隐而败,暗君无之有也。故君人者周则谗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迩而君子远矣。《诗》云:“墨以为明,狐狸而苍。”逸诗。此言上幽而下险也。君人者宣则直言至矣,而谗言反矣,君子迩而小人远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出《大雅·大明》。此言上明而下化也。(《荀子·解蔽》)

其十,(19)引诸多诗章或其他经典共明一理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出《商颂·玄鸟》。《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诗出《小雅·绵蛮》,“缗”作“蛮”。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诗出《大雅·文王》。《礼记正义》:“缉熙,谓光明也。止,辞也。《诗》之本意,云文王见此光明之人,则恭敬之。此《记》之意,‘於缉熙’,言呜呼文王之德缉熙光明,又能敬其所止,以自居处也。”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出《商颂·那》。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出《大雅·既醉》。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诗出《大雅·思齐》。10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出《大雅·既醉》。朋友难,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出《邠风·七月》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颠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荀子·大略》)孔子连续引《诗》,力证事君、事亲、妻子、朋友、耕作之不可息,或“死而后已”之意。另见《韩诗外传》卷八,上下文及所引《诗》篇有异。

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辞曰:“《诗》云:‘侧弁之俄’,言失德也;‘屡舞傞傞’,言失容也;‘既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宾主之罪也。诗出《小雅·宾之初筵》,《诗序》:“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晏子分句释义,以明饮酒不可过度之意。臣已卜其日,未卜其夜。”公曰:“善。”(《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