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涛:不变的橄榄绿

人物名片黄金涛,1973年出生,四川人。1991年9月考入空军工程大学同时入伍,1996年12月入党。1998年硕士毕业后赴基层部队工作,是第一批下部队的研究生中的一员。历任技师、代理连长、团训练参谋、师训练参谋、空军装备部参谋。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师优秀参谋,军区技术骨干。空军中校军衔。

2002年9月,通过军队“强军计划”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5年硕士毕业后回部队。2006年底复员,现就职于中科大洋研发部。

 

高考时凭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一所很好的地方大学,但由于对橄榄绿的向往,黄金涛毅然选择了军校;军校研究生毕业时他有机会去研究所,面对部队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黄金涛却主动要求去了基层部队;北大毕业,面对家人催促转业的压力,黄金涛没有向组织提出这一要求,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部队;当军队裁军,组织决定让他离开部队时,是选择由政府安置工作的转业还是自谋职业的复员时,他选择了复员……让我们走近军人中的这位杰出代表——黄金涛,一起去分享他在面临种种抉择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在军校、部队、北大、复员后的经历和体会。

硕士毕业:选择去基层部队

1991年,黄金涛参加了高考,在军人父亲的影响下,他报考了军校。这年9月,他进入西安的空军工程大学,先后获得雷达工程学士学位和通信工程硕士学位。七年中,他承载着大学生与军人的双重身份与责任,不仅要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投入到艰苦而紧张的训练中。同时,顺利完成了由老百姓向军人、由军人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转眼研究生毕业,当时研究生分配有三个去向:基层部队、研究所、留校。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条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兵器装备部队的出现,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突显出来,而以往硕士毕业生还没有去基层部队的。作为一个军人,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神圣的使命。”黄金涛说,“而且我觉得部队是一个特别能锻炼人的地方,我比较喜欢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一批下部队的研究生中的一员

于是黄金涛被分配到基层连队,担任技师。连队地处偏远农村,环境艰苦。拥有连队最高军衔(上尉)的他,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站岗,同劳动,同训练。作为军官,他总是吃苦在前,并且主动帮助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士兵,很快成为了士兵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技师,他要学习新兵器理论、操作和维护。他虚心好学,与技师们共同进步。“说实在的,刚下部队时是我感觉最困难的一个时候。连队环境艰苦,生活单调,训练任务重,演习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差点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他认为既然选择了这里,身为军营男子汉,就应该迎难而上。

黄金涛所在的部队是一支高技术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对官兵专业技能要求特别高。他认真学习兵器理论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靠自己的勤奋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全营的军事训练比武中,获得了兵器理论考核、兵器操作技能、兵器故障排除三项第一。在一次重大的实弹演习中,他在关键时刻快速排除兵器故障,使演习得以成功。1999年他被调入团机关任训练参谋,担负起了全团新兵器改装的理论教学任务。而此时,师里安排他赴俄罗斯进修,考虑到团兵器改装任务意义重大,他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兵器改装培训任务中,使改装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2000年,他被调入师机关任训练参谋,谋划全师的军事训练工作。他不断探索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改革,创新战法训法29种,率先提出并具体组织实施了在全师建立局域网系统,实现军事作战、政工、后勤、装备信息共享,在此平台上,又不断地开发引进软件,实现了军用文书办公自动化,野战指挥网络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军事理论题库管理及网络考核系统”,“军事训练量化评估系统”,组织力量制作了几十套各个兵器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在不同岗位上的突出成绩和优良的个人综合素质,他获得了军区技术骨干的荣誉,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被师评为师优秀参谋。

屈指算来,从1991年入伍,黄金涛在部队一待就是十六年,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部队。他所在的部队常年担负战备任务。部队训练任务多、难度高、强度大。每年都有演习任务,大江南北、戈壁滩、海滩、基地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身影。加班加点也成为家常便饭。一次为了完成紧急任务,他连续四个晚上没有睡觉。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就是部队加强战备的时候,他也因此放弃了很多休假的机会,十六年中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在部队度过的。团里曾为他争取了基层部队优秀干部赴北戴河疗养的机会,一个师一年才有一个名额,他也放弃了。

谈到在部队的收获,他深情地说:“我的成长进步,都是在部队取得的。在部队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部队的艰苦环境磨炼了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永争第一、永不屈服的性格;部队的经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虽然在物质方面没有得到丰厚的回报,但一个人的价值却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军人的价值就在于无私地奉献!俗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选择军营,无怨无悔。”

再返校园:北大给人生增添丰富的色彩

随着现代战争与现代高技术兵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军队对这方面的人才又很缺乏,军队适时推出了强军计划,让一些年轻有为的军官到地方大学再深造。作为部队的技术尖子,黄金涛首先被领导推荐报考全国最好的北京大学。他根据所在部队对信息技术的迫切需要,报考了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研究生。

在2001年11月底他才得到通知,这时距离1月份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他是跨专业考研,单靠考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的那些基础知识,好多都没消化掉,在学习研究生的课程时就显得很吃力,所以他就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学习,不懂就问,进步飞快。一年下来,他顺利地修完了学分,并且积极投入到实验室的一些大型项目中去。后来他又相继参与了很多项目,并担任了项目小组长,硕士答辩也顺利通过。

由追求集中和服从命令的军队进入民主自由的北大,刚开始时黄金涛还有些不适应。他谈到刚进校时,发现其他学生课外活动都很丰富,而自己除了听课、完成作业、看书就没别的活动了,后来才发现他们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会和社会活动,自己却有组织安排依赖性。于是他很快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见识了各个方面的“大家”,扩展了自己的视野。从被动等组织安排到自己主动找事做,让他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也由封闭固化型转变为开放创新型。他强调这个转变是北大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北大学习的黄金涛,依然以军人和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军人勤劳,不怕吃苦,有毅力,做事雷厉风行,干练沉稳,对人热情诚恳的品质也让他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

“北大的三年,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让我的思想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在那浩瀚的知识海洋、多元思想与文化并存的天堂、自由民主与包容的精神世界里翱翔。”他风趣地说,“北大是一个浪漫的地方,再不懂得浪漫的人到了北大也会变成一个浪漫诗人。”

再下基层:在中科大洋放飞人生

三年紧张充实的北大求学,让黄金涛满载而归。他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带着热切的心情回到了部队。很快,黄金涛被领导推荐调到空军总部机关工作。在那里,他没日没夜地干,没有周末,没有休假。在北大的充电,也让他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多次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受到领导的好评。这样,回部队一干又是一年。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役到一定的年限,每个军人都必然要面临转业。此时,也是履行20万裁军重大政治任务的关键时期,组织出于对黄金涛的关怀,考虑到他的个人情况和身体状况,经讨论决定让他离开部队。虽然很不情愿,很舍不得离开已结下深厚情感的军营,但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至此,他在部队整整服役了16年,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军队。

作为一名中校军官,如果转业,在地方也能够安排个一官半职。但是黄金涛没有选择转业,而是选择了复员。一方面是不想给地方政府增加压力,另一方面他想实实在在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复员再就业时,黄金涛的原则是:民族企业优先,专业对口优先,大公司优先。他说:“我是军人出身,也许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感,不管是否狭隘,对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从去年8月份开始找工作以来,有很多猎头找到他,给他推荐了很多不错的公司,他也参加了多家大公司的面试,其中有好几家待遇不错的外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中科大洋。

进入中科大洋是偶然,但进入中科大洋也是黄金涛精心的选择。

黄金涛对中科大洋的最早认识是看凤凰卫视节目后的字幕,有中科大洋的名字,当时他还不知道中科大洋中是做什么的,后来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中科大洋是一个广播电视行业的高科技公司。他又专门在网上查找了中科大洋的资料,认识到中科大洋是中国广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他相信在这样一个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并且有着光明发展前景和优秀企业文化底蕴的企业里成长,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他投出了自己的简历。黄金涛应聘的是软件工程师职位,如愿进入了大洋研发中心——产品研发部,主要职责是进行软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入职不久,大洋就将一项新产品研发工作的重担交付给了他,从产品调研、产品规划、架构设计、详细设计,到编码,他都一丝不苟,尽力做到尽善尽美,得到了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

他笑着说:“现在是在地方基层工作,算是第二次到基层了。在知识结构方面自己是两个专业的硕士毕业,知识面比较宽,我学新东西很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再加上以前在部队技术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丰富经验,让我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得心应手。”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

当记者问及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影响时,黄金涛说:“有句话说得好,‘经历就是财富’。我的经历,锻炼了我的才干,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磨炼了我坚韧顽强的品质,培养了我沉稳果敢的性格,也使我能更加宽容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对我来说,我的精神就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执著,对军队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兢兢业业的那份责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那种热忱。不管在什么年代,我们年轻人应该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是付出多少。

“特别鼓励有志于献身国防建设的热血青年到军队尽显自己的才华,军队很重视也很需要掌握高科技知识的高学历人才,军队待遇也不断改善。当然,在思想上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既然选择部队就不要把物质方面的东西看得太重。到了军营后,要服从组织安排,踏踏实实地做事,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文/尹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