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委笔记: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四部曲)
- 梁衡
- 1975字
- 2020-08-30 04:08:51
新闻效果有两个标准
读罢《万里圆月》这篇960字的短通讯,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阅读200多篇现场短新闻参评稿时唯一的例外。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点:一是作者抓住了有价值的新闻;二是作者运用了典型手法。
新闻是信息,你传播的信息必须是新发生的,最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读者感到新鲜而亟想知道的。如久饿之人突然给他一块面包,久渴之人突然送他一杯清茶。新闻是解决读者的信息饥饿的,人家真饿想吃东西时你送东西才有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家人团聚的节日到了,这时读者想知道的是那些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怎么过中秋。对月独饮、造致书信等已不新鲜,这时需要一种新信息、新内容才能满足读者的“饥饿感”。万家灯火月圆时,忙煞捕捉新闻人。算记者走运,他在山东胜利油田基地,碰到了指挥机关组织家属和派往新疆的一线职工用对讲机共话中秋。从事实本身来说,就是新鲜事,只有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才会有,只有关心职工的企业才会有,也只有这种远距离长战线又高科技的部门才会有。从新闻的客体即读者来说,也只有在中秋时才会有人关注此事。这样时空交叉,八方辐辏,共汇于一点,这就是新闻眼,新闻的焦点。物以稀为贵,信息以新为上。作者在特定时间内采到了读者关心的新信息。稿子符合新闻规律,作者先占住天时地利,得先天优势。
人饿时,先让他吃饱,这当然好;但吃饱的同时还能吃好,不只是给一块面包,而是美酒佳肴,岂不更好。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在饥饿感之后还隐藏着一种品味欲。这就要讲究写作技巧,不但稿子的内容有用,它的表现形式还要美。说到美,就要借助文字。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解决“知”(知道信息)这一起码需要;文学的本质是艺术,解决“赏”(美感的获得)这一更高要求。文学讲究典型手法,典型就是集中,锥因尖而锐,刀因刃而利,凡事物集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文学的集中是高于生活的塑造,新闻的集中是忠于事实的剪裁,殊途同归达到典型效果。这篇稿子本身就是一个怎样过中秋的典型,通过这个典型信息来体现亲情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而在具体表现时,作者又精选了“儿行万里母担忧”“母女念亲人”“是喜不是哭”三个典型情节和老、中、少三个典型人物。从文章一开始背景的交代、气氛的烘托到后来步步推出典型,步步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作者笔力渐渐凝于一点,如凸镜聚焦,如银针点穴,读者人人都有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一根神经,就被拨得难以平静而共鸣起来。我的泪大概就是这样涌出的。
我们可以把新闻效果分为最低标准,就是让人知道;较高标准,就是知道之外于情理方面又有更大的触动。这篇稿子是达到了较高标准的。可惜不少稿件总是满足于最低标准,这大概是一些新闻呆板、枯燥的原因。
(1991年11月1日)
附2 万里圆月
中秋之夜,记者在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总公司目睹了“万里圆月”的一幕。
从山东东营到新疆库尔勒,遥遥相去近万里。万家团聚之时,参加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会战职工的家人们,通过无线电对讲机与亲人共圆中秋月。
20时,记者走进钻井总公司调度室,只见无线电对讲机旁早已围满了四五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人们不时地抬腕看表,似乎那期待已久的时刻来得太慢、太慢。
20时30分是约定的通话时间。随着对讲机的调通,人们的情绪旋由焦灼转为激动和欣喜。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党委副书记苏仁堂的母亲,第一个接过话筒:“仁堂啊,我听到你声音了。咱全家都来了,一块圆月。我的病好了,好了!真的好了!你放心工作,多打油,多打油啊!别惦念我。”68岁的苏大娘几乎是一口气说出这一切。当她听清对方一切都好时,舒心地喘了一口长气。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万里呢。但为了能让儿子安心会战,老人是硬撑着病弱的身子来和儿子圆月的。就在苏仁堂赴塔里木之时,老人还在医院的病榻上呢。
8岁的小韩雪,今晚却一直噘着小嘴,显得满脸的老大不高兴。她对记者说:“听妈妈讲,爸爸中秋节要外出,可能不在。”韩雪的爸爸韩宗森,是搞物资供应的计划员,整日奔波于天山南北。还好,他今晚刚从外地赶回来。当小韩雪听到爸爸呼唤她的声音时,竟高兴得忘记早已准备了足够一百遍的话,只是一个劲地喊:“爸爸,爸爸,我是小雪,我是小雪……”小雪的母亲张新民拿起话筒对丈夫说:“小雪想你,我也……家里,我能挺住。”只两句话,再也说不下去了。看得出,她是不想让远在边疆的丈夫为她们母女分心。
记者注意到,当张维宗的母亲——68岁的张大娘坐在对讲机面前的时候,老人早已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了,泪水涌上了眼帘。老人反反复复对儿子念叨:“家里都好,家里都好……”当挂上听筒,儿媳虢泓芬劝慰时,老人却破涕为笑:“不是哭,不是哭,是喜呀!”情景十分感人。
十五的月亮,照在塔克拉玛干飘逸油香的沙海,也照着黄河三角洲这片新生的土地。21时30分,短短1小时的通话时间结束,但圆在亲人们心中的月亮却从此不会阴缺,因为:心圆人自圆,“千里共婵娟”。
(《中国石油报》1990年10月14日,作者:刘东昌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