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目录

【例1.1.1】衍生工具的定义:价值衍生

【例1.1.2】衍生工具的定义:远期合同

【例1.1.3】衍生工具的定义:期货合同

【例1.1.4】衍生工具的定义:互换合同

【例1.1.5】衍生工具的定义:期权合同

【例1.2.1】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应付账款的转销

【例1.3.1】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的判断:贷款的发放与转让

【例1.3.2】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的判断:利用金融资产为资本性支出融资

【例1.3.3】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债券

【例1.3.4】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浮动利率债券

【例1.3.5】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具有利率上限的浮动利率债券

【例1.3.6】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具有追索权的担保贷款

【例1.3.7】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受监管的债券

【例1.3.8】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可转换债券

【例1.3.9】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支付逆向浮动利率的贷款

【例1.3.10】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永续债券

【例1.4.1】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例1.4.2】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例1.4.3】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衍生工具投资)

【例1.4.4】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

【例1.4.5】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本币债券投资)

【例1.4.6】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外币债券投资)

【例1.4.7】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交易性金融负债

【例1.4.8】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

【例1.4.9】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债券发行)

【例1.4.10】常规买卖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交易日会计

【例1.4.11】融券业务的会计处理

【例1.6.1】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例1.6.2】信用风险无显著增加

【例1.6.3】应对信用风险变化

【例1.6.4】修改后的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修改

【例1.6.5】明确运用“违约概率”法计量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

【例1.6.6】基于损失率法计量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

【例1.6.7】应收账款的损失准备:准备矩阵法

【例1.6.8】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会计处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贷款减值)

【例1.6.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会计处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减值(债券投资减值)

【例1.7.1】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1.7.2】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例1.7.3】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1.7.4】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例1.7.5】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考虑减值

【例2.2.1】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可辨认现金流量

【例2.2.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按比例转让金融资产部分

【例2.2.3】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

【例2.2.4】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调整贷款剩余期限

【例2.3.1】金融资产转移情形:特定目的信托

【例2.3.2】过手测试:应收账款保理

【例2.3.3】过手测试:为客户提供融资

【例2.3.4】过手测试:向其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SPE)出售应收账款

【例2.3.5】使用标准差统计法计算风险和报酬转移

【例2.3.6】对具有追索权的保理安排中风险和报酬转移的确定

【例2.3.7】评估控制权的转移:限制被担保贷款的转让

【例2.4.1】金融资产转移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会计处理:出售整个贷款组合

【例2.4.2】金融资产转移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会计处理:转让应收账款

【例2.4.3】金融资产被转移部分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会计处理:转让全部本金和部分利息收入权利

【例2.4.4】部分单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例2.5.1】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回购出售的债券

【例2.5.2】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具有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例2.5.3】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具有表决权和利润分配权的股权转让

【例2.5.4】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具有次级权益的贷款转让

【例2.6.1】通过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会计处理

【例2.6.2】附期权合同并且所转移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例2.6.3】企业持有看涨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例2.6.4】企业签出看跌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例2.6.5】企业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即上下限期权)且所转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继续涉入

【例2.6.6】企业保留次级权益方式的继续涉入

【例2.6.7】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会计处理

【例3.1.1】空头套期或卖出套期

【例3.1.2】多头套期或买入套期

【例3.2.1】对一组项目的套期

【例3.2.2】对一组项目风险净敞口的套期

【例3.3.1】套期有效性评估:比率分析法

【例3.4.1】利用远期合同和期货合同对持有存货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2】利用期权合同对持有金融资产(股票)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3】利用期权合同对持有金融资产(债券)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4】利用远期合同对确定承诺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5】利用远期合同对预期商品销售进行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6】利用远期外汇合同对确定承诺进行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7】存在套期无效部分的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8】利用外汇远期合同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会计处理

【例3.4.9】商品价格风险和外汇风险组合套期(现金流量套期/现金流量套期组合)的会计处理。

【例4.2.1】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永续债

【例4.2.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对赌协议中的增资扩股

【例4.2.3】用与特定金额等值的自身权益工具偿还债务

【例4.2.4】用与特定黄金等值的自身权益工具偿还债务

【例4.2.5】将特定金额的优先股转换为自身权益工具

【例4.2.6】企业发行期权约定出售固定数量的自身股份

【例4.2.7】甲公司发行基于自身股票的看涨期权

【例4.2.8】甲公司购入基于自身股票的看涨期权

【例4.2.9】甲公司发行基于自身股票的看跌期权

【例4.2.10】甲公司购入基于自身股票的看跌期权

【例4.2.11】企业发行以外币计价的配股权

【例4.2.12】优先股发行中或有结算条款

【例4.2.13】复合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发行的会计处理

【例4.2.14】复合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赎回的会计处理

【例4.2.15】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例4.3.1】可回售工具:A、B类股份

【例4.3.2】可回售工具:合伙人入股合同

【例4.3.3】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例4.3.4】可回售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例4.6.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有关的会计政策的披露

【例4.6.2】将应收款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的披露

【例4.6.3】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相关信息披露

【例4.6.4】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抵销的相关披露

【例4.6.5】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披露

【例4.7.1】某集团有关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定性披露

【例4.7.2】某公司有关金融工具风险集中度的定量披露

【例4.7.3】某集团有关可利用担保物或其他信用增级信息的披露

【例4.7.4】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披露

【例4.7.5】市场风险中敏感性分析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