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述作论之故

我在二十四年作了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志学”,写的是我当时真实的感情。因为那时我懂得孔子“四十而不惑”这一句话,也便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喜悦,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恐惧,原来我们当初算不得学,在人生旅途当中横冲直撞,结果当头一棒令自己睁开眼睛一看,呀,背道而驰竟也走到了原处!本不知道有这么个处去,到了这个处去乃喜于自己没有失掉,其惭愧之情可知矣,其恐惧之情可知矣,不知道自己尚有补过之方否,于是我有志于学。所以我的志学乃在不惑之后。到现在这已是七年前的事了。在这几年之中,遭遇国难,个人与家庭流徙于穷村荒山之间,其困苦之状又何足述。只是我确是做了一个“真理”的隐士,一年有一年的长进,我知道我将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后有一番话要向世人说,叫世人迷途知返,真理终将如太阳有拨云雾而现于青天之日,进化论乃蔽真理之云雾也。今天我决定写此《阿赖耶识论》,我愿我的工作进行顺利。

开首就以摧毁进化论为目标,因为他是一个无根的妄想而做了近代社会一切道德的标准,殊堪浩叹。往下我的说话却不必与他有交锋之点,只要话说明白了,进化论不攻自破,世人知其为妄想可也。大凡妄想都是无根的,那里还有攻击的余地呢?所以我诚不免有孟夫子“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的意思,然而我说话的方法完全是论辨的,我的态度也完全是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有话说不清楚不说可也,世道人心不能替你做口实。万一给我说清楚了,正在我而负在你,你便应该信服我,对于世道人心你也应该负责任。总之我攻击的目标是近代思想,我所拥护的是古代圣人,耶苏孔子苏格拉底都是我的友军,我所宗仰的从我的题目便可以看得出是佛教。

于是说到我的题目。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儒家辟佛是很可笑的,他自己是差之毫厘,乃笑人谬以千里。“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朱夫子的话可以转赠给孟子以下宋明诸儒。世之自外其友者,未有过于儒者之于佛也。欧西学人因为与天竺菩萨求真习惯相同故,菩萨之言说,都是学者之论理,那么科学家何以动斥彼为“宗教”,一若宗教便是感情,便是迷信,便是一个野蛮的东西,此科学家之最应该反省者也。时至今日印度学问之真面目真应该揭开,只要指出来了,好学深思之士岂有不承认之理。而中土读书人则因笼统于认识事理,急迫于眼前生活,未必乐于谈学问,未必不笑我们迂阔。试看汗牛充栋一堆物事,除了和尚们翻译的经论而外,还剩下有几部书够得上著作?宋明儒者深造自得是我所很尊重的,他们对于真理于我有很大的启发,在我懂得他们的时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而他们辟佛,在这一点他们仍是三家村学究。他们每每令我想起印度菩萨,印度菩萨也每每令我想起这些儒者,我觉得我应该为儒者讲阿赖耶识,然后他们未圆满的地方可以圆满,然后他们对于真理的贡献甚大,而我只是野人献曝而已。那么我的《阿赖耶识论》乃所以教儒者以穷理,而穷理应是近代学问的能事,欧西学人有不赞同我者乎?我以阿赖耶识做题目的原故是如此。此外还有一个近因,黄冈熊十力先生著有《新唯识论》,远迢迢的寄一份我,我将牠看完之后,大吃一惊,熊先生何以著此无用之书?我看了《新唯识论》诚不能不讲阿赖耶识。熊先生不懂阿赖耶识而著《新唯识论》,故我要讲阿赖耶识。所以我的论题又微有讥讽于《新唯识论》之不伦不类。熊先生著作已流传人间,是大错已成,我们之间已经是有公而无私。

我的材料将一本诸常识,我的论理则首先已声明了是印度菩萨与欧西学者所公用的。我不引经据典,我只是即物穷理。我这句话说得有点小气,但这一句小气的话是我有心说来压倒中国一切读书人的。方我在这个穷乡陋室之中着手著书的时候,大哥问于我曰,你能不要参考书?他的意思是,你手下几部书而已,说话不怕错么?其实大哥是惑于中国一向以读书为穷理之传统。哥伦布发现西半球不是读书来的。达尔文研究生物也不是捧着书本子。吾友古槐居士曾经说过,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是不错的,孔子责子路不是说他这句话不对,是说子路不该以这句话为理由,故说他是佞。我亦以为如此。我常赞叹印度菩萨的著论,他们那里目中有一部经典在?他们才真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真理是活的,又真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从那里下手就权且从那里下手。中国只有程朱诸子有此力量,此外则不知学问为何事。我今欲为中国读书人一雪此耻。我谈佛教而不借助佛书,我只有取于常识。然而我的道理都是从佛书上来的。我因为懂得道理,说话不能不印证于佛书,佛书上没有的我便不敢说,我也便没有佛书上没有讲到的话。我从前读英国诗人莎士比亚的剧本,如读莎士比亚个人的传记。我后来读印度佛教大乘小乘空宗有宗的经论,犹如我个人对于真理前前后后一旦豁然贯通之。请诸君相信我的话都不违背佛教。不违背佛教便是不违背真理。不违背真理便是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