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1

B.12
新时代下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

雷新军 邓立丽 胡竞媛雷新军,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创新经济;邓立丽,理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能源交通;胡竞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摘要:高端制造业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和先进技术的体现,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践,是全球竞争的焦点,也是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并逐渐成为上海智造、品牌制造的象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上海城市功能的优化,上海高端制造业必须从现状、未来和大局(全国乃全球)三个维度综合、系统思考,抓住国内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顺应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从供给侧改革、产业开发、人才、载体等方面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上海 新时代 高端制造业


上海“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要保持在25%左右”。这是上海近年来第一次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出明确要求。在土地稀缺、成本上涨等约束下,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高端制造业。上海市市长应勇强调“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近40年来,上海借鉴国际工业化发展经验,紧跟国际产业发展前沿,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转换中率先转型升级,形成了“上海制造”的战略优势,也为上海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一 上海高端制造业的阶段判断与现状特征

从行业的角度讲,高端制造业主要是指制造业创新发展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所处产业链的环节上讲,高端制造业处于某个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冯庆艳:《构建“北京副中心”》,《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第10期。高端制造业依靠的是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的竞争优势,具有技术和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键性强、带动性大的特点,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过程。高端制造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为直观分析上海高端制造业特征,本文仅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一)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特征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上海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经过长期的调整与发展,进入了一个由量向质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已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核心,也逐渐成为上海智造、品牌制造的象征。

1.上海高端制造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新兴装备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7年上海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9342.7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超过12.0%(见表1)。同时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来看,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465.9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8%,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超过40.0%,高达42.6%,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增速超过7.0%(见表2)。

表1 2017年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

表2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发展状况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总数时剔除重复部分,与各子产业相加不等。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网站。

2.上海高端制造业一批重大项目取得进展,亮点显现

体现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大型客机、商用发动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燃气轮机、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和试飞,ARJ21飞机商业运营;华力微电子12英寸生产线项目达产验收;大硅片项目、硅材料集团项目启动,“1213”重大专项有所推进,辉光电4.5代AMOLED项目投产,上海天马5.5代AMOLED项目试生产;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宝山罗泾)开工建设;世界首制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船)、国内最大18000标准箱(TEU)集装箱船等高端船型交付,外高桥船厂签订国内首艘豪华邮轮订单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进展不仅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亮点,也为上海高端制造业整体的发展以及上海高端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2016年上海主要高端制造业产品产量及全国地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3.智能制造取得的效果显著,支撑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2015年以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落户以及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上海智能制造的发展环境。同时,2015~2016年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等9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方面取得的效果显著,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见表4);宝山钢铁、天地科技、中国商用飞机、上海海立股份等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支持(见表5)。上海不仅在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项目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方面居全国前茅,还在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等领域参与并制定了一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2017年2月23日。

表4 获取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项目名单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进步处提供。

4.促进合作交流,产业开放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上海与国际一流的跨国装备企业加强在新能源、民用航空、船舶及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合资合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利用国际产业资源,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在推动高端制造龙头企业以海外并购等形式,充分依托国外先进技术、品牌、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提升效率与质量,缩小差距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优势产业、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海外市场。

表5 2015~2016年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名单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进步处提供。

(二)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两个基本判断

1.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要素支撑条件好

从国内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要素条件较好,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组织完善、产业人才丰富、制度环境优良(见表6)。然而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上海高端制造业优势并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制造业分工中的主导权,依然缺乏影响力、引领力,发达国家依然占据制造业发展的高端领域和环节,新时代背景下,上海唯有依托自身基础和长三角腹地在转型升级中形成中高端制造优势,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重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产业竞争制高点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转变。

表6 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要素支撑条件

2.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上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33989.4亿元,增长6.8%资料来源:《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海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sh.gov.cn/html/xwdt/201801/1001501.html。,其中,制造业总产值为32445.2亿元,增长9.6%。从行业结构看,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23405.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制造业总产值10465.9亿元,增长5.7%。同时,上海制造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的高端化和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趋势更加凸显。

上海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与结构调整,与东京、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不仅具有绝对规模优势(见图1),整体结构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装备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同时上海制造业在单位土地产出等产出效益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图1 上海、纽约、东京三大国际大都市制造业规模比较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日本总务省《县民经济计算》、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网站。

二 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瓶颈

上海高端制造业伴随着上海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十二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大浪潮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征和产业优势,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上海高端制造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业发展的历史路径因素,也包括目前所处产业发展阶段的问题;既有上海自身发展问题,也有外部发展环境问题。从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土地和劳动力等产业发展要素资源的压力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制约因素,但亟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的不足以及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不足等问题。

(一)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不足,核心部件依赖外部

高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需求空间也在不断扩张,但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给能力瓶颈比较突出,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供给严重依赖外部(包括海外)。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基地,占全国约40%的市场份额,但机器人生产所需的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大部分均需从外部购入。

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薄弱,缺乏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程机械高压柱塞马达、新型电力电子器件、MEMS等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赵秋艳:《居安思危,装备制造业安全问题需关注》,《中国工业报》2017年6月20日。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无法形成特色、形成竞争力,也导致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沦为比较典型的“组装车间”。同时,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陷入“空壳化”、患上“软骨病”也制约了高端制造业在产品精度、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方面的提升。

(二)高端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

近年,上海在高端制造领域突破了技术壁垒,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有力地促进了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但整体而言,核心技术的缺乏仍然是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端制造业创新优势不强

2016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1.5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0.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5%和23.8%。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4位,但与北京、广东等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见表7)。此外,从全国各省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来看,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四个领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优势不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以截至2016年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对优势指数的结果,参见《专利统计简报》2017年第11期。

表7 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区域分布情况(前10位)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专利统计简报》2017年第11期。

2.高端制造业引领型企业不多

截至2017年8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达61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67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416家。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4411/u21aw1257326.html.但上海缺乏引领型的大型企业,掌握创新资源的市场能力不足,带动行业整体创新的能力有待提升。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含香港,不包括台湾地区)有109家企业,而上海仅有8家企业进入榜单,与北京56家相比差距甚大;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榜单中,上海仅有7家企业(上海汽车、宝钢、环旭电子、双钱集团、外高桥造船、上海电气、中国龙工控股)上榜,也不及北京(12家)、浙江(12家)、山东(9家)、江苏(8家)和广东(8家)。

同时,上海也缺少引领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国际专利(PCT)申请世界前50家企业中,中兴、华为、京东方、华星、阿里巴巴等5家中国企业进入了排行榜(见表8),3家企业总部在深圳,而上海无一家企业上榜。雷新军、邓立丽:《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表8 国际专利申请世界前50家企业中的中国企业

资料来源:http://www.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ct/

3.高端制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缺失

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新兴领域高端制造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因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效益相对较低,也未能形成品牌效应。首先,从生产效益来看,目前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0%,但其利润却仅占10.0%左右。这是因为不少企业所属行业为高技术制造领域,因缺乏自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不得不依赖于外部,导致产值高、利润低的现象。其次,从高端制造企业品牌效应看,许多新型行业发展很快,但严重依赖外部的技术和品牌,未能形成自主品牌,对行业发展、产品市场的影响很有限。如机器人领域,Fanuc(发那科,日本)、KUKA(库卡,德国)、Yaskawa(安川,日本)、Comau(柯马,意大利)、NACHI(那智,日本)、EPSON(爱普生,日本)以及SIASUN(沈阳新松)等企业是上海机器人制造的领军者,也是全国十大工业机器人品牌企业。

(三)高端制造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人才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目前上海企业特别高端制造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已超过资金需求,其也成为制约高端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就高端制造业而言,存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高素质复合型研发人才的不足。随着产业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一趋势改变了以往企业对研发人才的要求,其迫切需要跨技术领域的复合型研发人才,以应对技术变化、市场变化。②高素质多技能产业工人的不足。产业融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以及工厂的形成与发展等,改变了企业对产业工人的要求,其迫切需要高素质、熟练的多技能产业工人以应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③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不足,特别在中小型高端制造企业中,这种人才的不足尤为突出。不少中小型高端制造企业因规模效应的限制,人才的重心偏向于技术层面,相对缺少人力资源、财务及市场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存在生产与管理、生产与市场脱节和不畅的现象,从而即使拥有好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企业经营效益也并不理想,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三 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已出台的《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和《上海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课题组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十三五”规划内容,针对如何破除制约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应对全球竞争,提出以下对策思考。

(一)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功能定位

上海是一座全球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中心,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最大、水平先进的中国制造业中心城市,上海如何发展高端制造业,须从上海城市功能、国家战略、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维的角度来思考其定位,其应具备以下三个功能。

1.研发创新的功能

其应体现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功能和新技术产业化功能。上海有较强的研发基础和创新能力,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创新中心等各种研发创新机构相对集聚,同时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规范的营商环境、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完善的金融等市场体系,能为研发创新资源集聚、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上海高端制造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一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使上海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创新中心。

2.高端产品、核心产品的生产供应功能

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零配件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或供应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定价权。上海曾是中国最大、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基地,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头羊、先行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国家对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上海作为全国制造基地、工业中心的功能被弱化,但在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上海大力发展和培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领域和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未来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在一些具有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的高端制造领域,提升其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增强高端产品、核心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3.应用示范和服务功能(技术传播功能)

其包括新技术应用示范,具备为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全国服务的能力。上海制造业受土地等资源的制约,发展空间有限。应用示范和服务功能,或者说技术传播功能的培育和壮大是未来上海制造业突破发展空间制约的一条重要途径。上海应进行研发创新,通过新产品的应用与示范,拓展市场需求,引领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中国高端制造业全环竞争力。

(二)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基于上海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以及新时期上海制造业的功能定位,在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现代服务业等目标的引领下,未来上海制造业创新发展应着重体现在高端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等方面,探索一条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新模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突出高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上海制造业的发展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突出制造业的高端化,增强核心竞争力。高端化即聚焦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化、技术的先进性及关键性。要通过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推进制造业集约高效发展;要大力弘扬工匠和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本土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提升上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产业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产业融合发展是上海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路径。要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3.完善平台化服务,促进协同创新

随着全环竞争的加剧,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成为焦点。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完善创新环境的重要途径。围绕试验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标准制(修)订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支撑,进一步创建和完善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并尽快形成平台服务能力。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

(三)对策建议

面对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需要从现状、未来和大局(全国乃全球)三个维度综合、系统思考,抓住国内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顺应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壮大高端制造业的市场主体

上海高端制造业具备发展基础和提升空间,但自身缺乏关键性核心零部件的供应能力,制约了高端制造业整体的集成创新、效益、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应着重在高端制造业市场主体方面寻求突破。

①聚焦顶层设计,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积极探索有利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从制造业长远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推动行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积极探索并构建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综合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和行业部门之间高度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消除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优化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企业在技术、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可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上海的实际,积极展开。

②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释放和激活创新要素,优化高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回归本位、做强,通过国企改革,重塑国企与民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市场关系,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协调的新局面。调整国企的功能定位,打破其行业垄断地位,引入市场机制,在一些关键性、基础性的高端制造领域,发挥其创新服务、创新引领和需求带动作用,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实施的国营事业部门民营化改革经验具有可参考的价值,如日本的国营企业改革经验。

③大力培育中小型制造企业,壮大高端制造业的市场主体。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强与弱,与其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小企业强则制造业强。中小企业是新技术运用的领先者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决策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通过政策引导开放政府、国企的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加大中小企业对前沿创新领域的技术引进力度,提升其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大力促进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提升高端制造业创新能力邓立丽:《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制造业发展》,《江南论坛》2016年第4期。

产业的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是互联网时代表现出来的必然趋势,强化协同创新有利于发挥上海自身拥有的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资源优势,更有效地促进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针对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问题,应侧重在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

①积极开放政府资源,促进资源共享。紧抓大数据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大力开放各种科技数据资源,如设计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的数据,使这些数据能与各类创新主体直接对接联合,释放数据价值。

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合作与交流,打造提升一批具有影响力、可发挥协同创新功能的产业创新联盟。

③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技术和产权交易所、科技孵化器、创业中心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谢群慧:《浦东当先: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浦东探索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之路》,《浦东开发》2014年第10期。

3.加大开放力度,提升高端制造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

新时期,上海要紧紧抓住全球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大势,充分发挥上海自身的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通过产业和人才开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寻求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突破。

①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产业开放战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带领性的整机总成型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引导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和国内的中央企业、民营大企业等总部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落户上海;大力支持鼓励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BOT、BT、PPP等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承接海外工程业务,通过工程建设充分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出口。

②探索完善高端制造领域的军民融合机制,加快军工高新技术溢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完善产业人才机制,建设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

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复合型产业人才是推动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上海须在产业人才机制方面寻求突破。

①聚焦重点,优化人才开发政策。对接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紧抓全球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制造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创业团队来沪发展。同时,着眼于上海高端制造企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着力自主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技能和丰富经验的“蓝领”高端制造业工人。

②完善并落实居住证、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相关人才配套政策,营造完善的留人环境。

③强化产业人才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高层次创新人才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服务和舒适的创新活动空间;大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创造更多机会。

5.加强高端制造业载体建设,发挥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从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①加强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效应。对接“中国制造2025”,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根据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基地。如以数控加工、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新能源装备、机器人、民用航空等为重点的智能制造基地;以大型客机三大中心(研发、总装、客服)、发动机研发及装试、民机航电产业化为重点的航空产业基地;以高端医疗装备、新能源、智能电网、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关键机械基础件等领域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②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体验、推广载体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培育相关服务机构,开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