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肇因

身为母亲,我们大都有过一些不舒服或难过的经验,因此,相对来说,可以很容易就了解和接受第一圣谛。第二圣谛则告诉我们:苦痛及不满足的肇因是欲念。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已经把我们变成被无数欲念所折磨的生灵。我们所欲求的对象无法为我们带来内心的平和,但我们通常却无视于自己为这些对象无休止地付出所带来的后果。

我们希望能成为重要人物,被别人羡慕,赚大钱,拥有无尽的兴奋和刺激。我们像着了魔似的追求着目标,以为只要达成这些目标,生活就没问题了。我们收集大量玩意儿,渴望跟得上潮流、有品位、跻身于上流阶层、成为值得艳羡的人士。我们希望不要停留在“这里”。虽然我们将自己的欲望视为通往快乐的踏脚石,但事实上,这些欲望让我们看不到在当下就可以快乐的可能性。

郝丽是两个儿子的母亲,有一次她和儿子们聊到他们的外祖母:

 

这并不是第一次了,不论别人为我妈做了什么或给了她什么,我妈总是不满意,我为此感到悲哀。当然,她会接受,但颜色或形状总是不对,要不然就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我就对儿子们说,她好像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儿子笑了,很平静地说:“妈,你只是不了解她而已。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要‘所有的东西’。”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点像我妈,有些人在无法得到全部时就会大发雷霆,自己深深受苦,也让别人痛苦。

 

不再被欲念束缚的生命并非无须奋斗或没有激情,甚至连愿望也没有。当我们将自己的目标或喜好转化成需要时(我必须有A、B、C,才会快乐),便要开始受苦了。由于我们渴求且坚持,当求而不得时,便会感到焦虑及挫折。即使我们的欲望得到实现,也无法就此快乐,因为又会有更多的欲望要满足。

我们因为“没有而希望拥有”受苦,也因为“拥有但不想要”受苦;执着的反面——厌恶,同样具有带来不快乐的力量。

你的孩子站在公园里,拒绝回家。可你们在那儿已经待了好几个小时了。你觉得又冷又饿。挫折和无助感一波波袭来,而你还要试着说动这个小小的顽固分子回家。

或者,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你睡得不够,已经被困在吵闹的客厅里好几个钟头了。孩子们不时地争吵、唠叨,还一定要你听他们可怕的音乐。你终于因为果汁泼出来而发了脾气,然后你就想:“我真讨厌这样!我不会当妈妈!这一切都是可怕的错误!”这就是厌恶。

不要跟我们的执着一个个地奋战,因为一个执着造成了所有其他的执着,如果你能对付这个执着,其他的就会跟着消失;这个执着就是:“自己拥有实在、个别、一贯的自我。”我们的自我一辈子奴役着我们,要我们设法支撑自己脆弱的自我形象,要我们寻求欢乐、避开痛苦。这个启示可以改变生命,在第9章我们会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