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概述

电位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电位分析法是将一支电极电位与被测物质的活(浓)度有关的电极(称指示电极)和另一支电位已知且保持恒定的电极(称参比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组成一个原电池,在零电流的条件下,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进而求得溶液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一、电位分析法的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一般电位分析法只需用酸度计(离子活度计)或自动电位滴定计即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2)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 如直接电位法一般可测离子的浓度范围为10-1~10-5mol/L,个别可达10-8mol/L。电位滴定法的灵敏度更高。

(3)可用于连续、自动和遥控测定 由于电位分析测量的是电信号,所以可方便地将其传播、放大,也可作为反馈信号来遥控测定和控制。

(4)应用范围广 可用于许多阴离子、阳离子、有机物离子的测定,尤其是一些其他方法较难测定的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一价阴离子及气体的测定。此外,可以制作成传感器,用于工业生产流程或环境监测的自动检测;也可以制成微电极,用于血液、活体、细胞等对象的分析。

二、电位分析法的分类

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直接电位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分析方法,常用于溶液pH和一些离子浓度的测定。直接电位法采用专用的指示电极,通过直接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来计算待测离子的活度(浓度),也称为离子选择电极法,如图1-1所示。根据直接电位法的原理制得的仪器称为pH酸度计、离子计。直接电位法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生化分析、医学临床检验等,如表1-1所示。

图1-1 直接电位法示意

表1-1 直接电位法部分应用举例

电位滴定法是以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或原电池的电动势)的变化为依据进行分析的,如图1-2所示。与化学分析法中滴定分析不同的是,电位滴定法的滴定终点是由测量电位突跃来确定,而不是由指示剂颜色变化来确定。根据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制得的仪器称为电位滴定仪。

图1-2 电位滴定法示意

电位滴定法广泛用于酸碱、氧化还原、沉淀、配位等各类滴定反应终点的确定,特别适用于滴定突跃小、溶液有色或浑浊的滴定,如表1-2所示。

表1-2 电位滴定法部分应用举例

三、电位分析法预备知识——原电池

原电池是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是由两支活性不同的电极、容器和适当的电解质溶液组成一个闭合回路。Cu-Zn原电池如图1-3所示。

图1-3 Cu-Zn原电池示意

在Cu-Zn原电池中,有两个电极,Cu电极和Zn电极。其中,

Cu电极发生了电极反应:

Zn电极发生了电极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盐桥的作用是构成电通路,使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为了简化对电池的描述,通常可以用电池表达式表示。如上述原电池可以表示为

(-)Zn|ZnSO4Xmol/L)||CuSO4Ymol/L)|Cu(+)

单竖线“|”表示不同相界面;双竖线“||”表示盐桥。双竖线两边表示两个半电池。习惯上把正极写在右边,负极写在左边。

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为两个电极的电位差。即

E=φ(+)-φ(-)  (1-1)

式中,E为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φ(+)为电位较高的正极的电极电位;φ(-)为电位较低的负极的电极电位。

电位分析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将两支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通过测两电极之间

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从而得到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思考与练习1.1

一、单选题

1.通过电位的突跃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是( )。

A.直接电位法

B.电位滴定法

C.配位滴定法

D.氧化还原滴定法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是( )。

A.电位分析法

B.伏安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子能谱

3.区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 )。

A.电极电位

B.电极材料

C.电极反应

D.离子浓度

4.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5.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二、简答题

1.简述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特点。

2.电位分析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习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