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3)
- 电子政务理事会
- 3456字
- 2020-08-29 09:03:36
2013年上海市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2013年,上海市电子政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体制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行政效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开展项目建设,不断深化业务应用,稳步推进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两高一少”行政区的建设。
一 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高行政效能
(一)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打造高效政府
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向纵深发展,精简文件、会议、简报,压缩流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方便基层办事,提升政府形象。据统计,2013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市政府办公厅与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全部实现联网;由办公厅统一规范的简报100%实现了电子化上报;668次会议通过电子方式发送通知并进行反馈;1947篇公文实现电子化接收和处理;在部分业务“双轨制”的情况下,纸质材料减少30%以上。
(二)不断拓展网上行政审批应用,增强改革实效
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工作,推动流程再造,缩短办理时限。截至2013年底,网上政务大厅访问量近165万人次,通过审批平台并联流程完成的新设内资企业共计20.8万家,平均办理时间约为6.5个工作日,比原来缩短近9个工作日。建设工程并联审批系统全年共申报地块344块,其中203块完成入市交易准备。单部门审批事项规范上网工作稳步推进,市公安局等8个部门的22项审批事项先行试点,共办理2万余件,示范效应继续扩大。
(三)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软环境建设,助推制度创新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围绕多部门协同,编制信息化建设导则,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投资管理模式。依托市、区两级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通“投资办事直通车”专栏,实现一口申请等网上申报,自开通以来完成内外资企业新设共计4000余家。目前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资企业设立周期由原来的29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成效显著。
二 深化重点领域业务应用,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一)经济发展与监管领域,重点提高服务能级
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市场监管和服务模式,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市工商局积极推进“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等项目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市地税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开展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研究建立电子发票相关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奠定基础。市经济信息化委建设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发放一证通数字证书近60万张,为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在线办事提供统一数字认证服务。市商务委建设“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促进外经工作全面发展。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重点提高应用水平
统筹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关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应用效能,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精细化、集约化。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从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成果整合、数据更新机制和成果管理应用四个方面建立规划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新机制。市水务局完成市防汛办灾情报送系统建设,加强防汛信息保障能力。市环保局完成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建设,推出“上海环境”APP,为市民提供实时移动服务。市建设交通委、市民防办推进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徐汇、普陀、黄浦三个既有地下管线数据区域的数据收集、核对和入库工作。市交通港口局开发建设岸线航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
(三)社会民生与服务领域,重点提高惠民质量
以市民需求为先导,建设和完善使用便捷、服务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市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健康信息网项目建设,完成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市公共卫生平台和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及数据分级采集汇聚工作。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住房保障“建设、分配、使用”全过程监管。市公安局完善公安“网上办事”平台功能,新增“道路交通安全权威发布”等为民服务事项。各区县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以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汇聚各类为民服务信息资源,通过网站等形式,提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类信息和服务。
三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信息共享
(一)完善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夯实共享基础
发挥实有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信息资源库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创造更好条件。实有人口信息库汇聚了全市2500万常住人口的基础类、就业类、医疗类、房产类、教育类等信息。法人数据库涵盖全市142万户法人单位的登记、资质、监管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库完成覆盖全市陆域的高分辨率数码航空遥感摄影,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达到0.25米。
(二)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开发利用
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在本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浏览、查询、下载等基本数据服务,汇聚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应用程序等增值功能,满足公众和企业对政府信息资源的使用需求。完成上海市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对内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对外通过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门户向社会开放。
(三)加强跨部门信用信息互连互通,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政府部门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建成并试运行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全市54个机构的信用信息,汇聚信息事项1014个,共2.2亿多条数据,基本实现市实有人口库、法人库数据按需实时调用。研究制定《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草案)》,抓紧进入立法程序。
四 深化拓展多渠道服务方式,提高立体式服务水平
(一)深化政府网站群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网上政府
以“中国上海”为标志的政府网站群不断拓展办事服务内容,在便民服务方面深入挖掘,整合资源,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上海”探索与政务微博互动,形成关联发布、内容递增的新局面。43个政府网站完成无障碍改造,方便视力障碍人士使用。2013年,政府网站群首页访问量为2.9亿人次,页面总访问量为59.9亿人次。全市政府网站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中国上海”在全国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前茅。
(二)完善市民服务热线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12345”市民服务热线围绕市政府关于“服务市民的重要平台,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的工作定位,加强系统支撑,完善运行体系,建立“三位一体”的行政效能联合督查机制,基本形成了全市一体的标准化热线服务模式和流程。2013年共接听市民来电150余万个,接通率为91.9%,转送工单47.3万余份,事项办结率达到96.3%。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政民互动便捷度
政务微博、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新形式、开展政民互动的新渠道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上海发布”政务微博在新浪全国政务微博“政府影响力”百强榜上继续排名第一,全年发布信息1万多条。“上海发布”微信平台上线半年来日查询量超过1000次。顺应移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智行者”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等4项应用,参评阿联酋迪拜“全球级别最佳移动政务奖”。
五 优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提升保障能力
(一)改造政务内网平台,强化业务支撑
政务内网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网上应用加快发展。在保障视频会议、公文收发、电子邮件、共享资料库等通用应用和条线业务应用的同时,上线了电子文件交换、电子阅件浏览及批阅、机构组织及权限管理等三大应用系统,大力推进文件简报的网上传阅工作,工作成效明显。
(二)优化政务外网布局,拓展应用功能
政务外网不断提高网络平台业务承载能力,为重大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网络支撑。截至2013年底,已接入1300多家市级单位和17个区县政务外网,并逐步向居(村)委和社区中心等基层组织延伸。基于政务外网开展的60余项市级业务、50余项条线业务和24项上联国家部委业务稳定运行。
(三)提升政务共网能级,推广终端应用
800兆政务共网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上海电影电视节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提供调度通信保障。迪士尼项目已先期入网100台终端,满足建设施工需求。截至2013年底,800兆政务共网长期入网终端总数1.1万台。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防范能力
强化安全长效管理,完善与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启动政府部门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审查国家试点工作;完成对《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组织开展针对本市重点单位重要网站的日常监测、风险提示和季度报告工作。
(上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