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有随时结集的传统。特别是近现代,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尤其为作品的随时结集出版提供了基本条件。学者、作家们时不时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编成集子出版,目的似乎是为留存、扩布以往发表过的东西。当然,有的则是出于总结或是纪念的需要。无论如何,能有机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编成集子出版,对于作者来说,总是件令人高兴的好事情。

回首这些年来,大都把时间花在研究和写作上面了。有时也曾想把以往的东西分门别类地编些专集出版,也曾有人这样建议过,甚至粗略编过几个集子的编目,但都因为一时忙于他事,随后就放在了一边而未付诸行动,期盼时间从容一些再付诸实施,也好对这些年的东西作个回顾和小结。如今,一旦认真做起来,特别是在年过花甲告别作为“职业学者”生涯之际做这件事情,则感慨良多矣!

由于平时不注意保管,刊发作品的样本很是零乱,搜集起来颇费工夫。好在使用电脑十几年,保存了半数以上的电子文本,给检索、选择和编辑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之选辑工作轻松许多。按照统一的部署、要求和体例,将选辑的文章分作“民俗语言学跋涉之旅”、“民间隐语行话与中国文化”、“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履痕”、“中国典当学研究”、“网络语言评论”、“辽河文化探索”和“著编之痕:序跋选辑”大致七个专辑,意在大体展示我作为“职业学者”所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其中,少量一时没有电子文本的东西,则求助于身边几位在读研究生代为辛苦录入。有的自认为应当编入本集但一时难以找到刊发样本的只好暂时作罢。

自行编辑文集,对于作者来讲,尤其是对于仍在孜孜不倦地持续进行学术追求者来说,不啻一个自我梳理、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其间,会发现不足乃至错误,发现需要修订、改正之处,当然也会发现感到自得之处。尽管是从现存几百万字的电子文本中粗略选了几十万字结成这个集子,但在选辑的过程中发现的确还可以选辑出若干个很有点意思的专辑。即如我日前在山东某大学讲学时所言,若问我是哪个领域的专家,单纯从作品是不好讲的。我坦言,我自幼喜好古典文学,研究兴趣也主要在所谓“文史”范畴,我是将有关的文史知识注入相关专业研究。除本集七个专辑所辑文章,我完全删掉了原本计划收入本集的“文史研究”专辑的20多万字文章。实际上仔细搜寻还当有一些,均可谓既属于“业余”而又是“涵养”我“专业”研究的东西,俟得暇另行编集就是。

两年前,朋友们和诸门生纷纷张罗为余做六十寿诞,方才觉得“老汉”年近花甲矣,方感到“岁月如梭”。当时曾想编一本论文自选集或是学术随笔集子之类送给各位做个纪念。然而,记不得当时忙些什么,却未付诸行动,甚至连首诗也未作。在数位门生举办的贺寿宴上,只好检出十年前的旧作《五十初度小打油》来即席吟诵,答谢大家盛情。其诗云:


寅客转生脉望虫,而今天命忆平生。

早岁不知世事艰,踌躇满志慕愤青。

苦闷怅惘苦读书,伴熬孤灯伴寒星。

老来用时仍恨少,窃喜坐拥韦编城。


谁道三十天过午,五十方才望晨星。

曾经秋肃临天下,混沌黑白悟人生。

而立未立天命立,风声雨声读书声。

老愈弥坚不觉老,如今犹是老知青。


或是还有那多积累、思索、酝酿多年的研究选题要做的兴致和一时尚旺的学术激情所致,时下仍然是如此心态。但愿在有生之年逐项实现之,陆续再编几个可资保留下来的集子。

是为序。

2011年12月12日于沈阳城北依云北郡雅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