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A新进展的SSSA和CSSA理论创新感谢David. M. Kotz和Terrence McDonough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与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张沁悦 马艳 邬璟璟张沁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艳,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邬璟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 发展SSA理论的新方向:SSSA与CSSA

2010年后的研究秉承了SSA学派的一贯传统,以资本积累为主线,劳资矛盾为核心,分析了不同制度及其内在矛盾发展过程对经济平稳运行及资本主义制度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SSA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从其研究重点与理论进展来看,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至少有两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一)探索处理资本积累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SSSA理论

当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表明,资本积累不仅受到经济运行及其相关制度的影响,而且受到外部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学和自然生态学对如何解决环境危机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然而人类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步伐却一再受阻。究其原因是现有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经济不仅仅是一系列个人的活动,更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社会结构中。因此,现有研究的主要缺陷是仅考虑了导致环境问题的单一诱因,或虽然考虑了多因素作用但仍然不够全面,因此提出的解决方法不成系统,甚至可能与现有社会制度相冲突。

根据SSA理论,构成SSA的系列制度不是各种具体制度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求各项制度相互兼容并互相支撑。当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遭遇颇多阻力,原因之一正是生态文明制度在影响资本积累的作用方面与现行其他制度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或者不兼容。

早期SSA理论之所以忽视资源环境约束,是因为当时这一约束并不成其为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矛盾。在地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当前,我们应重视新出现的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SSA分析框架的新趋势,将生态环境约束看作资本积累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从而将生态文明制度也看作SSA的“核心制度”之一,对资源环境约束、资本积累、系统性制度的相互作用机理作进一步拓展。张沁悦、特伦斯·麦克唐纳(2014)将这一拓展后的框架命名为“可持续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Sustainable Accumulation, SSSA)。

(二)构建理解中国经济变革逻辑与未来的CSSA理论

SSA理论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历史分析方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逻辑以及解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路径不同的原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学派一方面采取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国家的SSA特征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另一方面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法,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SSA的特征及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者们开始质疑传统理论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单元的有效性。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已经使“积累的社会结构”超出了国家界限,因此分析视野应被拓展到全球范围。在此背景下运用SSA框架分析中国经济变革的逻辑、经验与未来——我们将其命名为“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CSSA)——意义更加凸显。

一是有助于理解全球SSA的特征与演变。CSSA已经成为全球SSA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了解CSSA就无法对全球SSA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作科学阐述。

二是有助于丰富SSA理论的案例库。SSA理论最早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后来拓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但均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抽象掉资本积累过程的特殊性,就其一般性而言,SSA分析框架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仍然适用。那么,CSSA有哪些特点,相关制度是怎样建立、巩固和变化的,CSSA与全球SSA发生着怎样的交互作用,厘清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全球经济秩序变革有重要意义。

三是有助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SSA理论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也为研究积累了充分的素材,研究CSSA正当其时。

下面,本文就SSSA理论与CSSA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构建初步的分析架构,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二 SSSA理论:相关问题探讨与基本研究架构

(一)SSSA的功能理念创新

SSA理论对SSA功能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GER(1982)最初提出,一个有效的社会(制度)结构因利于资本积累从而加速经济增长。Wolfson和Kotz(2010)发现,新自由主义SSA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其增速不高于战后SSA危机阶段。得出的结论是,SSA的功能并非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是有利于资本所有者利润率的稳定和增长。伴随着资本积累的矛盾表象从经济危机走向生态环境危机,Klitgaard和Krall(2012)的研究虽未明确指出环境约束下资本积累的观点可能要让位于“逆积累”(De-accumulation),寻求缓解“逆积累”与社会发展矛盾的制度解决办法,但已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走向“逆增长”时代,关键要寻求“逆增长”与就业稳定矛盾的解决方法。鉴于此,张沁悦和特伦斯·麦克唐纳(2014)指出,考虑到资源环境约束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应要求当期资本积累顺利进行,还应考虑资本积累在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性,因此应在SSA的五大核心制度之外追加考虑处理资本积累与环境约束矛盾的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建立SSSA分析框架。SSSA的功能应该是寻求资本积累与包含资源环境约束在内的系列矛盾冲突的制度解决办法。具体包括如何在生态约束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如何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寻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系列矛盾冲突的制度解决办法。

图1 SSSA的基本分析框架

(二)SSSA理论的基本研究架构

根据图1表述,SSSA理论的基本架构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内国际劳资矛盾的交互作用。例如不同制度条件下资源分配不平等状况对劳资矛盾的影响,环境破坏后果的不平等分配对劳资矛盾的影响等。二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内国际资本竞争关系的交互作用。如生态文明制度将对经济过程的成本产生影响,这一结果将如何改变资本的竞争行为,影响资本的最优规模,从而改变国内国际的资本运动状况等。三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家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例如在不同制度条件下,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家经济作用的兼容性,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要求国家经济地位与权力的提升,而不是相反。四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生态文明制度要求人们更多地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与新自由主义SSA下流行的“经济人”假定存在一定的冲突,也与资本行为的短期化特征不相吻合。如何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要求的绿色可持续社会意识形态,也是SSSA理论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三 CSSA理论:相关问题探讨与基本研究架构

(一)CSSA的阶段划分

SSA理论框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阶段性划分理论。按照支持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的不同,将不同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按照每个特定SSA的发展过程,将其内部划分为探索(兴起)、巩固和崩溃三个阶段。运用这一框架分析中国问题,首先应基于六大原则对中国资本积累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一是资本的来源;二是劳动力的来源;三是资本和劳动的结合方式,是通过生产过程结合还是通过分配过程结合;四是需求的来源及其结构;五是政府政策的阶段演变特征和原因;六是意识形态的特征。

根据以上六大原则,可以将中国SSA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45年以前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二是1945年至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运用SSA框架分析该阶段的历史材料的难度较大,该阶段是否可以被当作SSA的一个阶段还需要深入讨论。三是1978年至今的“转型SSA”阶段,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

(二)CSSA理论的基本架构

根据Reich(1994)的观点,新的SSA的部分制度实际在“转折点”前就已经出现,分析“转折点”之前的制度萌芽特征,对于理解SSA的历史演变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CSSA进行了大体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还应梳理中国经济变革的具体历史材料,对处理资本积累(经济发展)面临矛盾的每类具体核心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厘清这些核心制度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有助于全方位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也是预测CSSA未来转变方向,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CSSA理论的基本架构应包含六个方面。

一是和劳动关系矛盾处理有关的制度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GER(1982)指出,SSA结构转变的驱动力是资本对劳动控制关系的变化。

二是资本竞争矛盾处理制度的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资本竞争呈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背景。应分析农村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私人资本引进以及外资引进等对资本竞争格局产生的影响、后果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三是政府作用的转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政府作用的阶段性转变机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是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渗入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初步分析得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导致了过度市场化与私有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限制了过度市场化,但也在某些领域导致了政府的过度干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与斗争如何作用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措施、步伐,并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方向。两种意识形态力量的对比也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五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事务的方式的转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CSSA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CSSA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更大的全球SSA中,CSSA与全球SSA依照怎样的机理相互作用,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六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曾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同样走向了资源环境约束的边界,以中国国情为背景分析资源环境约束相关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CSSA应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一方面改变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目标函数,更多地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进行实证研究,考虑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环境冲突,不同体制下经济个体利益取向不同导致的环境冲突,世界分工体系下,中国的地位及其对国内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