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构建我国地理学关于地缘关系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丰富与充实地理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通过对琉球群岛地理环境与地缘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研究,全面揭示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时空演变的特征与机理,重新认识琉球群岛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探讨地缘关系背景下琉球群岛的法律地位及其未来走向,提出与琉球群岛地缘关系密切相关的涉及我国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的科学的对外政策措施。

(二)研究内容

(1)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其中包括:中国的地缘影响力、日本的实际控制、美国的军事存在、琉球的民意张力等地缘政治关系要素的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日、美经济发展与衰退、战略资源与市场的争夺、科技与信息的竞争等地缘经济关系要素的分析;中华文明、日本文化、西方文化等地缘文化关系要素的分析,以及表现在地缘政治对抗与互信、地缘经济竞争与合作、地缘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影响机理分析等。

(2)琉球群岛的地理环境与空间特征研究。其中包括:琉球群岛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与自然条件评价,琉球群岛的行政区划、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人口构成与迁移、城市化进程,琉球群岛地域构成的历史地理学考证,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地理意义与政治属性辨析,琉球群岛人类起源的研究综述,琉球群岛诸方言的分类与分布等。

(3)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演变的历史过程研究。其中包括:琉球王国的形成与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近代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强行吞并,美国对琉球群岛的军事占领与“冲绳归还协定”等。

(4)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琉球群岛未来法律地位问题研究。其中包括与中国的崛起、美国亚太地区战略的调整、日本民族主义的消长、琉球人的“民意张力”等关系密切的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趋势分析,中、日、美三国对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的态度研判,各地缘主体力量博弈下的琉球群岛未来法律地位走向分析等。

(5)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我国钓鱼岛主权问题研究。其中包括: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地缘关系背景分析,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与交涉,琉球问题与钓鱼岛主权的关联等。

(6)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我国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研究。其中包括:东海划界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地缘关系要素分析,中日两国政府关于东海划界问题的磋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日东海划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问题前景展望等。

二 研究方法

以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充分运用地图方法、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并借鉴历史学的历史文献研究法。在地理现象的描述上,主要采用地理考察、定性分析等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以及地理特征的抽象概括方面,将地理比较方法与地图方法、遥感与地理信息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在地理过程的分析和趋势分析方面采用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研究方法;在机理研究方面主要运用综合分析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系统收集、阅读、分析、整理国内外的历史地理资料和文献。将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应用于琉球群岛的地缘关系问题研究中。

地理科学研究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应用并非本书首创。但是,将琉球群岛的地理学研究与维护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的国家现实需求相结合,在我国地理学界尚无先例。本书在重新认识琉球群岛地缘战略地位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地缘关系背景下琉球群岛的法律地位及其未来走向,提出与琉球群岛地缘关系密切相关的涉及我国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的科学的对外政策措施,为我国今后在相关问题上的对外交涉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