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材料(全国应用型高等院校土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 李舒瑶 张正亚
- 815字
- 2021-03-28 08:46:35
2.3 材料的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材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并能长久保持原有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质,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风化性、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等。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外,还受到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这些作用可概括为机械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机械作用包括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的材料疲劳、冲击、磨损、磨耗等。
物理作用包括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这些变化可引起材料的收缩、膨胀,长期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逐渐破坏,如水泥混凝土的热胀冷缩。
化学作用包括酸、碱、盐等物质的水溶液或有害气体对材料的侵蚀作用,使材料产生质的变化而破坏。如钢材的锈蚀、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等。
生物作用包括昆虫、菌类对材料的侵害作用。如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木材的腐蚀等。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往往受到多种破坏因素的同时作用。不同材料耐久性的具体内容,因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金属材料主要考虑化学作用而锈蚀,其耐久性指标主要是耐蚀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石材、砖、混凝土等)主要考虑碳化、氧化、风化、溶蚀、冻融、热应力、干湿交替作用等而破坏,其耐久性指标主要包括抗冻性、抗风化性、抗渗性等方面的要求;有机材料主要考虑腐烂、虫蛀、老化而引起破坏,其耐久性指标主要是抗老化性、耐蚀性。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破坏因素的关系见表2.5。
表2.5 耐久性和破坏因素的关系
* 表示可参考强度变化率、开裂情况、变形情况等进行评定。
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耐久性的问题,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建筑材料,对保证建筑物的长期正常使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重要性,合理选择材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提高耐久性的措施包括设法减轻大气或周围介质对材料的破坏作用;提高材料本身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在材料表面设置保护层保护本体材料免受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