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的方式令人不悦

读前思考

回想一下,你上次提问让对方怒目相向是什么时候?询问的是什么内容?提问的语气怎样?请再回想一下,最近有没有人提出让你感到非常恼火的问题?他(她)最让你生气的地方在哪里?

有时,人们被拒绝并不是因为提问的内容本身有什么恶意,更多是询问的方式令对方不舒服。尽管有些修养高深或者假装修养高深的人总是说“我只听他说什么,并不在意他怎么说”,但事实证明,能完全不计较询问方式的高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因为,询问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

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只要对方一开口,所有人几乎都能通过短短两句话分辨出彼此是否聊得下去。

假如有个提问者称呼对方为“老女人”“死老头”“臭小子”“娘娘腔”“傻大个”“笨蛋”,无论他的问题本身多么正常,都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因为,这种不礼貌的称谓贬损了回答者的人格。

假如有个提问者还没跟你打招呼就问七问八,直接刺探你的隐私,肚量再大的人也会谢绝回答,只不过拒绝方式可能更巧妙些。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提的问题可以反映他的认识水平,提问的方式则能暴露其修养好坏。特别是后者,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点燃沟通对象的负面情绪。总体而言,令人不快的询问方式往往都有滥用情绪化表述的毛病。

情绪化表述与积极的表述

同样的指代意思用不一样的语句来表达,效果有天壤之别。下表所示是询问中几个常见的情绪化表述及对应的积极的表述方式。

情绪化表述与积极的表述

对比这两组表述方式,显然左边的情绪化表述更容易让对方感到被指斥,从而产生防备心理,使交流欲望降低。这是因为情绪化表述有暗示对方缺乏能力或品行不端的嫌疑。虽然积极的表述也迂回表达了批评的含义,但是对方不会觉得自己被冒犯。因为这种表述方式用的都是正面的词语,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为误入歧途的笑柄,而是依然在正确的方向上,只是做得不够到位。

仔细体会一下,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情。人们可以接受自己做得不完美,但很难承认自己做错了。这种“面子问题”在交流中起着重要而微妙的作用,不可不察。优秀的询问师总是用积极的表述方式来问话,所以不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很多提问者做不到这点,主要还是心态没摆正。

提问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什么是得体的询问方式?没有固定的章法,只有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能让回答者感受到热情、积极、开心。凡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都是得体的询问方式;假如让回答者的心情变得冰冷、消极、难过,就是不恰当的询问方式。

提问者之所以会用令人不舒服的方式进行提问,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回答者抱有负面印象,认为他们不如自己或者不是好人,总之是觉得交谈对象不值得尊敬。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认为,改变这种恶习的关键在于从内心深处“把大反派当成正常人”。

假如你察觉自己在对话中把对方看成无耻小人,对他们肆意攻讦,你就应当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阴暗的行为呢?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提问者把交谈对象看成与自己同样的普通人。在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提问者的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用同理心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提醒自己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人。这将让提问者摒弃浅薄的自我辩白习惯,进一步提高个人责任感。

科里·帕特森说:“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并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寻找借口。如果他们的确有错,我们可以在今后找机会解决。”当提问者不再抱着挑毛病的心态去询问时,就不会滥用消极的词汇,而是用积极的表述方式向回答者展现足够的尊重。这样的询问,又怎会让对方讨厌呢?

自我检查

阅读下表中的内容,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前面的括号里打钩,每空1分。总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较好的询问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