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天津文学

文学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两大推动力:一曰观念,二曰文献。文献的匮乏必然直接影响基于其上的相关研究的开展。当回顾天津文学研究的历程时,我们很容易发现: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滞后,构成了天津文学研究的一大“短板”。

就提升天津文化认同度而言,这一“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天津人自身对天津本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以及“他者”对天津文化的认同出现偏离。陈洪先生在《〈天津文学史〉序》中就曾提到:“在我的印象中,现代和当代的天津文学创作成就比较突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人比较多,发表过不少论文,也出版过专著。而近代的天津文学,研究的人就相对少一些,古代除了一个水西庄之外,几乎无人问津。以致给人一种感觉,天津文学——天津文化无古典。”王之望、闫立飞主编《天津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第1页。这几乎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感觉与印象。实际上,天津古代、近代文学遗产均相当丰富。若欲使人们对天津文学和天津文化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就需要我们对天津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做出更大的努力。

就天津文学研究本身来说,尤其是自21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研究出现了新的面貌,新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即天津文学就是津味小说这一影响天津文学研究界几十年的观念在逐步被打破,全面认识天津文学的面貌、重新评价天津文学的总体成就,成为不少学者的愿望。于是,除当代津味儿小说仍旧是天津文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外,天津古代诗文和近代通俗小说,也开始受到关注。但是,学术界对天津古代和近代其他各体文学文献的研究并不多。与之相伴随,一些从事或希望从事天津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对其研究对象的基本文献尚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写作,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他们的指导者也并不都对这一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也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天津文学文献进行整理,已成为研究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