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任性的青春,其实就是一场风暴
- 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
- 韦秀英
- 16043字
- 2018-07-24 10:03:09
18岁,是任性、困惑、迷茫的年龄,又是充满冲突的年龄,多变、逆反和蛮横是他们的主要表现。18岁的女孩,犹如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着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如果父母此时能给予正确、适当的指点,便能帮助他们冲出困惑摒弃任性;反之,则不利于女孩的健康成长,形成不良性格,严重者还有可能误入歧途,使整个家庭陷入剧痛。
本章将帮助父母对18岁的女孩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对常出现的问题、现象给出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便家长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18岁。
18岁,女孩灵魂蜕变的转型期
当女孩到了18岁,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与以前不一样了。比如,有的女孩经常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前一秒还开心愉悦,下一秒却郁郁寡欢;前一天还对父母的决定点头同意,第二天却对此完全否决。她们的情绪就像是天气一般说变就变,让家长搞不清状况。有些女孩则情绪较为稳定,给人一种活得非常自我的感觉;有些女孩情窦初开,感情极度丰富,同时又脆弱得像是结着薄冰的河面,说不得、骂不得,否则一定是大哭一场,谁也哄不住;随着高考的临近,有些女孩陷入自卑和烦恼之中,对学习功课、家长的期望都非常抵制,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女孩变得非常嫉贤妒能,看不惯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学习比自己好,让嫉妒心蒙蔽了自己的良知,不计后果地做出了很多恶劣的事情;有些女孩的生活范围除了学校就是家中,拒绝任何生活上的改变,她们自闭过度,在交友方面出现了障碍……
几年前那个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的女孩,如今却变得多愁善感,不再愿意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年那个善解人意、乖巧听话的女孩,如今却变得特别叛逆,不仅顶嘴成了家常便饭,连离家出走都毅然决然。然而对家有18岁女孩的父母来说,最令他们担心的却不是女孩内心的封闭和性格的叛逆,而是“女儿恋爱了”。若在高考的节骨眼上,女孩把心思都花在恋爱上的话,肯定会对学习成绩造成负面影响。面对青春期女孩的变化,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们很想让孩子重新变得快乐、听话、热爱学习,但是却发现无处下手,即便像以往般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措施,也无济于事。那些已然变得很重视自我、任性而为的女孩完全听不进去家长的好言相劝,更不把父母的威严放在眼里。
所以我们可以说,家庭教育在孩子18岁的时候又遇到了一道坎儿,而能不能顺利地跨过去,将会决定孩子步入社会之后的人生轨迹。把青春期看作个体发展的“危险期”也是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一致看法。青春期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这段时期内女孩的身心发展充满着矛盾:她们处于儿童心理模式被打破,而成人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状态中,可塑性极大,也极易形成不良品质,可谓是灵魂蜕变的转型期。
下面就来看看18岁的女孩都出现了哪些身心上的蜕变吧。
◆蜕变一:情窦初开,羞涩又困惑
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最能被体察到的变化就是身体上的变化,比如脸上长出了痘痘,有了日渐丰满的胸部,也有了烦人的“大姨妈”……很多女孩都对这方面的生理知识有着急切的求知欲,却因羞于开口而把所有的困惑藏在心中。一转眼到了18岁,女孩已经接受了生理上的女性特征,并且随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性心理也日渐发展,女孩开始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出现了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渴求,甚至出现“爱情比学业更为有意义”这样的念头,有些女孩此时已经有了实际的性行为。然而在学校、父母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和限制之下,女孩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渴求却被压抑的矛盾状态。如果家长和女孩都处理不好这种矛盾状态,会对孩子将来的爱情观、性观念产生恶性影响。
◆蜕变二:心理闭锁的同时却非常渴求他人的理解
18岁的女孩对个人生活非常在意,她们明确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所以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自己的秘密,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的倾向,既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去挖掘自己的心理轨迹和秘密,也不愿意主动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但与此同时,青春期的女孩却又异常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特别是与异性平等交往,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然而,现实往往和理想有所差距——找不到可以交心的朋友,被所谓的朋友出卖自己的隐私,父母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等等现实事件的发生,会让女孩那种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更加严重。若是对此疏于了解和引导,女孩的性格将会变得内向自闭,不仅不利于学习,即便将来走向社会了,也是步履维艰。
◆蜕变三:极端的任性隐藏着极端的茫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开始像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想法会在18岁到来的时候更加坚定,于是大多数女孩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对大人的约束表现得十分抗拒。在大人看来,这就是任性的表现。然而妄自菲薄与自高自大之间似乎只有一墙之隔,在女孩极端任性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却是极端的茫然,“有主见”的背后却是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美好的空想和残酷的现实碰撞的结果,就是令她们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处于故作逞强的茫然状态。假如此时家长一切都由着女孩去想去做,她很可能就会在学业、事业上选择错误的人生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18岁,这是一个女孩向成熟的社会人迅速发展、过渡的时期。高考之后的一纸大学通知书,意味着她马上就将离开父母的监护,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时候的父母,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女孩呢?父母们应该积极学习并掌握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在关心女孩身体、学业的同时,给女孩的情感成长以指导和疏解,就可以让她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性格和气质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给她们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其误入歧途。
突然之间,好女孩变“坏”了
18岁,由于女孩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叛逆”就会像打雷下雨一样自然。任性、霸道、顶嘴、骂人、不合群、迷网络、谈恋爱,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等等都是青春期女孩的表现,原来在父母眼中乖巧伶俐的宝贝女儿,怎么突然之间就变“坏”了呢?
董一诺是一位乖巧听话、品学兼优的好女孩,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可突然有一天,她被告发故意往同学李淑贤的黄裙子上洒墨水。原来是她嫉妒李淑贤的裙子艳丽飘逸,就故意“失手”把墨水洒在了李淑贤的裙子上。她自己也承认:“谁让她穿着漂亮的裙子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我让她臭美!”
她在检讨中写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坏’了:任性、自私、妒忌、虚伪、说谎、恶作剧,学习累的时候总是渴望干点什么‘出格’的事儿来娱乐娱乐。我也认为这种做法真的有点恶毒,可我还是管不住自己。”
董一诺不但学习成绩好,长得也非常漂亮,班里有好几个男生都在偷偷地喜欢她。她心里明白,有时看他们竞相献殷勤,她也不太拒绝,有时她还故意“招惹”他们。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在高中阶段谈恋爱,但有时候看到几个男生为我争风吃醋时,心里就会产生一丝快意;有时故意招惹他们一下,看着他们表现出好玩的样子,我会乐上好几天,我是不是很坏?”
妈妈也被搞蒙了:原来那个让自己自豪的乖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了?怎么变得越来越让人无法理解了?她怎么越变越坏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18岁的女孩,口无遮拦,一点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什么话都说得出,而且还经常和父母顶嘴、怄气。董一诺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虽然每次说了“荒唐话”、做了“荒唐事”后都非常后悔,但还是禁不住那样说、那样做,她也经常对自己发出疑问:我是个坏女孩吗?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董一诺原本乖巧听话、品学兼优,但因嫉妒,就故意向同学漂亮的花裙子上洒墨水,青春期的萌动也使她会“戏弄”男同学,其实,这就是18岁女孩的“变”。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女孩像董一诺一样,到了18岁,突然性情大变:她们变得喜欢攀比、爱慕虚荣、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喜欢撒谎、拜金虚荣、欺负同学、说脏话、看言情小说等等。她们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喜欢与父母对着干,你让她向东,她偏偏向西,动不动和父母顶嘴、怄气。许多女孩甚至烦透了父母一天到晚地唠叨和没完没了的规定。本来正值学习紧张期,许多女孩却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她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厌学、逃课、沉溺于网络游戏、早恋等。追问其原因,她们有一百个理由和借口在那里等着。这真是让父母一筹莫展,无以应对,伤心至极。
对此,父母一定不要被她们一时的“坏”念头、做的一件“坏事”所迷惑而大惊小怪,更不要采取激烈的方式对待孩子,以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弄清原因才是关键,什么是造成女孩“变坏”的原因呢?
◆自我意识的爆发导致自尊心更容易受伤
小时候她们享受来自父母的“呵护”,对大人的话言听计从,如果现在你再像以前那样叫着“乖”“宝”地关心她们,在她们出门与同学玩耍时千叮咛万嘱咐,她们就会表现得相当厌恶。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很多事情她们喜欢自己做主,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她们觉得父母仍把她们当成小孩子来对待,简直是把她们看扁了,自尊心因此受到严重伤害,于是她们就会不自觉地萌发反抗的心理,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如果父母在异性面前管教她们,会更加激发她们的逆反心理。因为叛逆,即便父母说得对,她们也很可能故意拧着来。
◆手机引起的祸端
相信每所中学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都会一再强调:“不要让孩子用手机!”
18岁正值高考的关键时期,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便会不假思索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与学习有关的任何要求。例如孩子说要带手机,以便查找学习资料、掌握作息时间,他们便马上给孩子买手机。可孩子有了手机,却迷恋网路,谈起了恋爱,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结果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倒一落千丈。一些原来是考重点的“苗子”,高考成绩下来却连二本的分数线都没达到。不明事由的家长和老师还以为是孩子高考发挥失常。殊不知,很多孩子就是通过手机才迷恋上网络,就是因为手机,才给她们提供了谈恋爱的便利!其实,是家长在关键时候“犯了错误”。为什么呢?18岁的女孩,虽然已经是成人,但自律能力还比较差,禁不起诱惑,又正值青春萌动、情窦初开的年龄,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恰巧手机为她们早恋提供了方便,使她们不但整日沉迷于网络,更沉迷于恋爱,在人生的最关键时刻她们荒废了自己。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干什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结果就不会这么糟糕。因此,是父母在对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又疏于对孩子的细心观察,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生活环境、校园环境的负面影响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女孩的成长至关重要。青春期的女孩,感情日益丰富,思维活跃,内心敏感。由于受年龄、阅历、财力等方面限制,她们情感多变而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多愁善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言行直接受父母的影响。如果一个女孩自幼是“严管”出来的,表面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难免“爆发”,撒谎、骂人、说脏话也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网络媒体不健康的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女孩的心灵,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这时网络又架起了她们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如果不听父母劝告,往往就会误入歧途、走上歪路,如虚荣、攀比、厌学、早恋,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交往等等。
因此,对于18岁的女孩,父母既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微不至、百般呵护,没有“空隙”地疼爱她们,也不能彻底放开手脚,不闻不问。要明白她们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一方面,既想要摆脱父母,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保驾护航”,逆反与依赖并存。因此父母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走进孩子的内心,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就会使自己的宝贝女儿更加优秀,顺利走过叛逆期。
顶嘴吵架、离家出走,谁是罪魁祸首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教,你说东,她说西,你说她一句,她有十句在那等着你,顶嘴吵架已经是家常便饭,最让家长伤心头疼的是她们离家出走。“天哪,她怎么变成这样啦?这可怎么办呀?”这是一位18岁女孩母亲的哀怨。
刘宁是个聪明的女孩,虽然有点倔强,但自上学以来,她一直在父母为自己设计的框架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而且她还多才多艺,经常参加舞蹈比赛、乒乓球比赛,每次参赛都能够获奖。
到了高三,按照父母的设想,刘宁再努力拼搏一年,争取考上清华。目标已定,刘宁也很努力,父母更是尽心尽责,自觉关闭了电视、电脑,把她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做不同花样的营养餐,刘宁到家只需吃好饭,进屋学习。为了给刘宁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父母也不闲着,老师发的试卷、习题刘宁顾不得整理,他们帮她分科分类整理;为了让孩子对高考更有把握,他们经常逛书店,给刘宁买来各类参考资料和习题;除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他们还给刘宁制订了一套家庭学习计划:每天必须做多少课外作业,双休日必须做多少套模拟试卷,背多少英语单词,阅读多少课外书等等。总之,刘宁到家后除了争分夺秒地学习,还是学习,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刘宁厌烦的时候,父母给她鼓劲:“高三一刻值千金,时间就是分数,如果抓不住后悔都来不及。”
终于有一天,刘宁受不了离家出走了!还给父母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虽然她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但她受不了来自他们的“厚爱”,怕辜负他们的期望,自己压力很大,想出去透透气,放松放松。
无独有偶,女孩张雪晴也选择了用离家出走来表现自己在青春期的任性。张雪晴的父母一直把孩子当块宝一样地宠爱,虽然家庭不算富裕,却也没让她在物质上受到任何委屈,同学有的东西,只要张雪晴提出要求,父母就是再难也尽量满足她。
进入高中后,张雪晴周围有很多同学穿的都是名牌,上学放学都有高级车接送。而张雪晴却没有,她逐渐变得自卑起来,但虚荣心使得骄傲的她不想低头,她也开始向父母要名牌衣服穿,父母不给买,她开始偷钱买;为了使自己能够享受高消费,她变本加厉地管父母要零花钱,不给就哭闹。有时甚至还去向疼她的叔叔、舅舅们要。但即使这样,她仍然处于中等的物质水平,这让她觉得很没面子。
终于有一天,当她的同桌又向她炫耀新买的ipad时,她控制不了自己嫉妒、恼怒的情绪,抢过ipad狠狠摔在地上,然后逃出教室,“畏罪”离家出走。
刘宁和张雪晴离家出走都是青春期女孩任性的表现。刘宁离家出走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出去“透透气”;张雪晴离家出走则是由于虚荣心过强,攀比心理太重,比不过别人,内心受到煎熬做出过激行为,而自己又无力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畏罪离家”。
其实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还有很多,有的孩子是因为受不了父母的严管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是因为早恋受到父母的指责,自尊心受到伤害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下滑,遭到父母打骂,而赌气离开家;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干涉过多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因为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便逃学出走;有的是因为与老师同学关系相处不融洽,心里感到压抑,就想逃离那个环境;有的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不愿受老师家长的管束,又禁不起外界的诱惑,为追求所谓的“自由”而出逃等等。另外,父母离婚、家庭环境冷清,孩子无法得到温暖,在“无力回天”、感到懊恼的时候,孩子也可能想要离家出走。
可见,虽然18岁的女孩顶嘴吵架、离家出走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
◆父母僵化的教育方式
18岁的女孩已经到了成人年龄,她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父母应当把女儿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她们聊天,如果用质问、命令、威胁、居高临下的口吻训斥她们,打骂她们,指责她们,过多地设置框框和制定目标,只能让她们“烦”,当这些烦恼越积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无法解脱,她们就会顶撞父母,厌恶家庭,从而想方设法逃离,一走了之。
◆违背女孩的成长规律
18岁的女孩大多读高三,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很多家长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每天让女儿遵循着“起床→上学→回家→学习→睡觉”的生活模式,让她们争分夺秒,见缝插针,从而扼杀了她们青春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她们的爱好,割断了她们与外界的联系,使她们每天埋头于作业、试卷中。当她们连抬头仰望天空都成为奢望的时候,女孩又怎能感悟花季的美好、生活的五彩缤纷呢?久而久之,她们的生活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又怎能不让她们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呢?
◆偏颇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多些温情、少些压迫,是亲子沟通的关键。永远不要企图用“不管你、不要你”等恐吓孩子的方式表现家长的权威,也不要用孩子的依赖心理来逼迫她们,孩子需要一个理解她们、充满关爱的家。唯有家庭融洽,孩子才不会顶嘴,才不会夺门而出。
有果必有因,遇到女孩顶嘴吵架、离家出走的情况,作为父母既不能慌,更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对孩子“失望”的同时,先审视一下自己,再审视一下家庭环境,然后需要去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任性的女孩,你究竟想要什么
18岁的女孩,是整个家庭的核心,父母能帮着想的都想到了,能帮着干的都替她干了。对女儿的要求,他们已经做到唯命是从,在吃穿住用方面,父母都尽最大努力满足了她。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应该知足了,可为什么她还是那么任性、蛮横,那么冷淡、刁钻、多变呢?她怎么还不满足呢?她究竟还要什么?
张思媛是一位高三女生,她聪明又任性。她的爸爸整日为了挣钱忙于生意,妈妈下班后总是忙于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是爸爸和张思媛的好后勤。张思媛每天放学回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有学习是她永不变更的任务。
可张思媛在日记中写道:
“都说父母是最亲的人,可我一点都没感觉到。爸爸整日只顾忙他的生意,妈妈下班后只顾忙着做家务,催促我学习。他们经常问我的问题是‘钱还够花吗?’‘这次考试多少名?’他们只知道问这些,根本就不关心我在想什么,更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他们只顾忙自己的事,甚至连听我说话的时间和兴趣都没有。有了烦恼,我只能向我的皮皮(小狗)倾诉;不开心的时候,只有憋着不让自己流泪。
我好想让爸爸妈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来关心一下我,哪怕仅仅是问问我今天开心吗,关心一下我在学校的生活,听听我内心的想法。可这么简单的愿望,对我来说却是无法实现的奢望。我好想把学习成绩搞得一塌糊涂,好引起他们对我的注意!”
恰巧她的这篇日记被母亲看到了,母亲足足愣了10分钟,然后悔恨地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让她吃好、喝好、穿好,给她足够的零花钱,让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她就会幸福;给女儿充足的时间学习,关心她的学习成绩,是对她的将来负责。可是,我不曾想到女儿的愿望竟这样简单,简单到我一直都没当回亊。”
张思媛的要求如此简单,可是父母却不曾满足过她,她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呢?
步入18岁,由于女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她们的烦恼也在随之与日俱增。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高三课程负担过重,天天有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知识要点、应付不完的模拟考试,紧张的学习使她们身心疲惫,常常会产生焦虑情绪。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她们免不了与同学产生小摩擦,有时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会伤害她们的自尊,使她们产生无尽的烦恼。值得注意的是,18岁的女孩性器官逐渐发育完全,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她们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和向往,同时也给她们带来困惑和烦恼,常常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等。
所有这些烦恼,她们希望能够向自己最亲近的人倾诉,并希望能够得到亲人的理解与指导。如果粗心的父母不能及时体察和疏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她们就会产生孤独、烦闷的情绪,整日郁郁寡欢。即使父母给她们买再漂亮的衣服,给她们再多的零花钱,也弥补不了她们心里的渴望和孤独,孩子的心也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当女孩烦恼越来越多,无处发泄时,她们就会表现得任性、急躁、冷漠、蛮横。父母即使对女儿百依百顺,女儿也仍有诸多不满意,有的父母越对女儿表现得过分呵护,她们就越反感。这时,就请关注一下她们的内心世界,洞察她们的心理需求,看看她们究竟需要什么。
那么18岁的女孩到底想要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讲,主要有以下4种需求:
◆获得帮助的需求
女孩到了18岁,开始步入成人的行列,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多。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未知的世界,初出茅庐的她们充满疑问、恐惧和迷茫。她们需要有人帮助她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因此,父母仍是她们身边的保镖和顾问,她们仍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支持。
◆物质需求
女孩长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父母适当给予女儿其所需的物质是必需的,比如给点零花钱,买件得体的衣服等。但在给予时要掌握好度,既不能过度给予,以免纵容她们的安逸惰性从而产生骄傲虚荣的心理;又不能过于苛刻,让她们吃穿过于寒酸,这会使她们觉得“很没面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交友需求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视野逐渐开阔,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即使父母再与时俱进,与女儿之间仍会存在着“代沟”。虽然女儿依然依赖父母,但她们更多的时候还是向同龄人倾诉,于是她们就有了无话不谈的“闺蜜”。这时父母不要有失落感,要支持女儿交友、交好友,并对女儿交友提出一些具体且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等。同时要告诉女儿交朋友并不一定是永恒的,“断交”是正常的,让女儿有此种心理准备。总之,父母首先要成为女儿需要的朋友,然后再去指导女儿交友。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18岁的女孩,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女孩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并希望接近异性,比如女生会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等。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惊慌,更不要强行制止。其实,这是女孩们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也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只要加以正确引导,“早恋”就会避免。
了解了女孩的需求,聪明的父母就应该多多抽出时间,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和她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女儿的所想所需,在满足女儿衣食住行的同时,帮助她们放松心情、排除郁闷、卸掉压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女儿任性、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吵闹、指责她们,要平心静气与她们沟通,找出她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总之,父母对18岁的女儿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帮助她们逐步褪去稚嫩,步入成熟。
解决女孩的问题,要从解决家庭的问题入手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就是水分和空气。如果水分和空气不充足,种子就不能生根发芽;如果土壤不肥沃,而且水分和空气质量不高,即使种子能生根发芽,也开不出鲜艳的花,结不出丰硕的果。因此,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女孩的身心健康,左右着女孩的幸福感。
宋宁和刘瑶是初中时的好朋友,她俩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两人的分数仅差几分,实力旗鼓相当。后来经过高中3年的学习,两人的成绩出现了巨大反差,刘瑶一直扶摇直上,在年级名列前茅,而宋宁却逐渐下滑,最后刘瑶考上了重点大学,宋宁却名落孙山。
一样的起跑线,为什么3年后两人的学习成绩会拉开这么大的距离呢?原来是家庭环境造成了她们成绩的差异。
刘瑶的父母堪称模范夫妻,彼此恩爱,家庭和睦。妈妈脸上整日挂着灿烂的微笑,爸爸总是说话很温和,即使发生重大的事情,他们也能从容面对。对于刘瑶的教育,他们宽严有度,对刘瑶学习或思想的进步,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当发现了刘瑶的负面表现,他们就会及时纠正并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些道理。
生活里刘瑶与父母无话不谈,有什么忧心事或困难,父母都能帮她排除、解决。在刘瑶成绩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予以鼓励;当刘瑶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便及时帮她解压,让女儿适当放松心情。总之,他们尽量给女儿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所以刘瑶基本没有思想包袱,三年中学习成绩一直不断进步。
宋宁的父母则恰恰相反,双方脾气都很暴躁,有时因芝麻粒大的小事就吵架。每次吵架,宋宁都非常作难,她几乎天天生活在折磨之中。最要命的是吵得激烈了,他们还闹离婚,为此宋宁常常躲在自己屋里偷偷哭泣。
宋宁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稳定,父母在她成绩好的时候,就会高兴两天;反之,除了把宋宁臭骂一顿外,还向她发出“下次考不好就如何”的警告。有时宋宁成绩考差了,就干脆隐瞒起来,偶尔考好一次才向父母汇报喜讯。三年下来,宋宁变得内向、偏执、孤僻、自卑、爱说谎话,直到高考成绩下来,父母才知道一切都晚了。
刘瑶生活在和谐、快乐的家庭中,她的烦恼、困难可以在父母的指点下得到解决,即使在成绩下滑时,也会得到父母的鼓励,使其很快重拾信心,因此刘瑶能够井然有序地生活、学习;而宋宁则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甚至闹离婚的家庭中,在这种紧张的家庭氛围里,她的烦恼不但无处倾诉,还要受父母不良情绪的影响,遇到困难更是无人帮助解决,在她成绩下滑时父母对她只是抱怨和警告,以至于她整日生活在担忧之中,学习、生活弄得一团糟也是必然。这样,导致了宋宁内向、偏执、自卑的性格。刘瑶和宋宁3年成长历程的反差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父母的生活态度和家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孩的成长。而受家庭影响最深的年龄阶段,就是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青春期。
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一点,不重视为女孩营造青春期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再好的女孩也会“变坏”;相反,如果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父母以身作则,对女孩教导有方,即使任性的女孩也会“变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家庭氛围是女孩最早的“染缸”
女孩18岁,意味着步入成年,她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开始迅速提髙。她们雪亮的眼睛犹如一架全频道摄像机;灵通的耳朵好似一台高级录音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女孩记录下来,继而储存在大脑里。父母热情、乐观的态度,她们能够汲取到;父母忧郁、悲观的情绪,女孩们也不会过滤掉。因此,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够给她们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父母乐观、积极向上,夫妻间充满爱,女孩也会快乐、积极,心中有爱;相反,紧张的家庭气氛会让女孩心理承受极大压力,若父母暴躁悲观、消极处世,夫妻间经常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势必损害她们的心理健康,时间久了,会使女孩变得暴躁、孤独、执拗、冷漠、粗野。
◆家庭氛围是不留痕迹的教育
家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女孩的心灵,塑造着女孩的人格。家庭氛围对女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女孩的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特征、为人处世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打上家庭的烙印。父母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里,如何处理生活、工作、学习等,都会在女孩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影响她们的认知和行为。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修养,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家庭氛围是不留痕迹的教育,父母是女孩终身的老师,女不教,父母之过。
既然家庭氛围对青春期女孩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么要想使自己的女儿成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就需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与女孩一起学习,发展共同兴趣,鼓励、尊重、理解孩子,即使惩罚孩子,也要做好对惩罚的合理解释,要避免家庭暴力,为女孩营造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
亲子间的沟通方式错了,她的任性会变本加厉
女孩任性时,如果家长还像对待小孩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她来一场“暴风骤雨”似的训斥,即使你想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对的,你的负面情绪也会伤害女儿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导致她的任性行为加剧。
李淑娴18岁了,妈妈心里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女儿变得不听话了,越来越任性,常常把大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而且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话都跟爸爸妈妈讲。和父母可说的话越来越少,有时,父母问一句,她答一句,不问也就不说;如果问多了、说多了,她就跟长辈急,动不动就甩手走人。有时让她干什么,她偏偏不去干。大人赔着小心,她有时还嫌烦。
一天,妈妈趁女儿高兴的时候,小心地问她:“我感觉你现在故意疏远爸妈,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是有什么心事,还是爸妈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
李淑娴一听到“沟通”这俩字,她的火立马就上来了,冲着妈妈嚷道:“你们那种说话方式叫沟通吗?准确地说就是唠叨、命令、灌输、教导、批评!你想一想你们给我说的那些话,即便是沟通,也是强迫沟通、强迫执行、填鸭式灌输!是老夫子似的教导,严厉的批评!我受不了,你们越那样说,我还就偏偏不那样做,让你们白费力气!”
李淑娴说得不无道理,孩子长大了,如果父母还像以前那样,看到或听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就进行谆谆教导,孩子不但不按父母的意思去做,还会跟大人拧着来。即便父母说得天花乱坠,费尽口舌,女儿却还是我行我素;有时父母是出于关心,女孩不但不领情,还故意跟大人唱“对台戏”;有时她们专挑父母话中的漏洞,有意和父母对着干……因此,很多父母都认为与女儿沟通越来越难。
与其说父母和女孩的沟通变难了,不如说是父母的沟通方式错了。如果父母还像以往那样“唠叨”,很多女孩都会感到“烦”,因为父母所讲的大都是她们不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没出息”“某某同事的孩子考进了清华”“怎么又没考好?下次一定要赶上”等。当女儿给父母讲学校发生的趣事时,父母则会说“别贪玩”;如果她跟父母说起某个明星,父母就会说“追星会耽误你学习”,还会就此批评女孩爱慕虚荣等。这样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说的话就少了,当然也就沟通不下去。对于说教、灌输、权威式的教诲,女儿一听就心烦,于是她们便会选择沉默或顶嘴。父母与孩子的这些交流显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亲子间的沟通方式都是消极、无用、错误的。
如果父母长期选择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女孩的任性变本加厉,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太过直接:让女孩没面子
女孩到了18岁,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自尊心和虚荣心也随之增强,且很在意面子。她们的言行不能使父母满意时,不管女孩是对是错,如果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劈头盖脸地进行教育,她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女孩就会感到很没面子。父母这种直接的批评指正,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她们对父母的排斥和反感。
◆强硬:让女孩抵抗
青春期的女孩,逆反心理极强,对她们言行方面的教育,家长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讲究方法。家长应该温柔地提醒她们,耐心地等待她们回转,切忌快速强硬地批评,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否则,以硬碰硬,只能激起女孩的逆反心理,必然会引起她们的反感和对抗。
◆唠叨:让女孩心烦
青春期的女孩,有些固执、任性、叛逆。因此家长教育女孩应注意方式方法,凡事只讲一遍,切忌反复唠叨。其实家长唠叨的目的是要让女孩听话,但如果逮住一件事唠叨个不停,会使她们不胜其烦。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可能引起女孩对父母的反感。她们轻则把它当成耳旁风,对唠叨无动于衷,重则会和父母对着干。所以,家长不应该把时间用在嘴上,而要用耳朵耐心倾听女孩心里的想法,给她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然后试着引导女孩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根据女孩的这些特点,父母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想认识,把握女孩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选择积极、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比如,采用书信方式;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尽量少一些埋怨和比较;在学习上多鼓励、少批评;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拿她与别的孩子相比较等。否则,方式选错了,只能招来女孩的逆反心理,使她们的任性变本加厉。
对女孩的合理言行要进行必要的妥协
18岁的女孩,思维日益趋于成熟,对各种事情她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认识。当亲子间的意见存在分歧时,家长的观点和做法有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孩子坚持的意见也会存在合理的一面,也就是说,错的并不一定是孩子。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应该对女孩合理的言行进行必要的妥协。
星期天早晨,郑晓婉早早地就起床上网,父亲看到后狠狠训了她一顿:
“还有9个月就要高考了,大早晨你不抓紧时间学习,竟然一起来就上网。把电脑关了!”
“刚开机,我就不能放松放松啦?”
“大早晨的你放松啥?”
“今天星期天,已经紧张一星期啦,我就想放松一下。”
“星期天也不行,你也不看看离高考还有多少时间。再玩我就把网停了!”
“你停了我就不学习了!”
大早晨父女俩因为上网问题大吵了一架,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郑晓婉委屈地直掉眼泪,索性赌气不吃早饭,父亲有些懊恼大早晨起来就和女儿吵架。
战争结束不到1个小时,见女儿在自己屋里生气不吃早饭,父亲坐不住了,他有点懊恼自己因冲动失去了理智,懊悔自己对女儿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他决定与女儿握手言和。
沟通时,他先向女儿做了一下自我检讨,把自己的懊恼告诉了她。然后直奔主题,告诉她为什么自己会情绪失控,他主要是觉得女儿没有紧迫感,都高三了还有时间上网,认为她缺乏责任感,喜欢享乐,不顾学业。
父亲说得很诚恳,郑晓婉的委屈一下子没有了,并且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父亲给自己提的意见。但她提出:距高考还有9个月,自己学习压力大,偶尔需要放松一下心情,她需要通过上网来娱乐。
父女俩通过认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星期天可以有1小时的上网时间。父女俩终于握手言和。
郑晓婉与父亲之所以能够握手言和,是父亲在女儿合理的上网要求上进行了妥协。高考在即,虽然时间紧迫,但孩子偶尔放松一下还是必要的,让孩子放弃娱乐,这种主张理由不充分,所以女儿的要求有合理的一方面。父亲说出自己对女儿的不满,又对其合理的一面进行了妥协,营造了充满爱与和平的气氛,让她欣然接受爸爸的意见,化解了父女之间的“战争”。父女俩权衡利弊,一起解决了问题。女儿的上网时间得到了限制,亲子间的感情得以增进,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真可谓“一举三得”。
所以,家长对青春期女孩“合理的一面”进行妥协是明智之举。这是为什么呢?
◆合理的妥协是消除负面情绪的一剂良药
女孩进入18岁,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逐渐增强,当父母的观点和认识与她们发生分歧时,亲子之间难免发生摩擦,女孩顶嘴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亲子之间发生的矛盾,也没想过如何处理,他们仍然用以前的方式管教孩子。而女孩已经不再“吃这一套”,你说你的,她做她的,我行我素,有时还会顶几句,到头来大人更加生气,女儿也觉得委屈,而亲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并没有及时处理,要解决的问题也没能得到解决。
亲子之间发生矛盾,主要原因是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父母期望她们改正,但是采取了不合理的方式,激起了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和冲动。女孩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合理要求,与父母据理力争,于是发生了“战争”。俗话说,孤掌难鸣。当亲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并不都是孩子的错,如果家长自身没有一点问题的话,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在化解矛盾时,如果家长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不谈自己的问题,势必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更加生气,矛盾会更加被激化。反之,如果家长先从自身找原因,向孩子坦诚自己的错误,然后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再提出自己对孩子的希望,相信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
其实18岁的女孩虽然叛逆、任性,但她们的理性思维日益发展,在处理问题时她们是比较明事理的,只要父母采取的方式得当,她们也乐意接受建议。因此,父母对她们的合理一面进行妥协,是一剂消除女孩负面情绪的良药。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方式,不考虑女孩合理的一面,不满足女孩合理的要求,她们只能更加爱发脾气,她们的任性也只会变本加厉。
◆合理的妥协是爱
亲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父母生气,孩子的心里也不会痛快。青春期的女孩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如果父母不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势必会影响她们的情绪,她们还会产生“爸妈不爱我”的怀疑。而选择向女孩合理的一面进行妥协,会让存在于亲子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女孩会在父母合理的“妥协”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因此“合理”的妥协是浓浓的爱。
明白了这个道理,聪明的家长在处理亲子之间的矛盾时,首先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再向孩子合理的一面进行妥协,这样问题就会在融洽的气氛中得到解决。“妥协”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父母爱的体现,沐浴在爱的光芒中,女孩才会健康成长,才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风暴终会过去,用父母心里的阳光映出女孩心里的彩虹
18岁的少女正经历人生中最强烈的变化,18岁是“危险的年龄”,也是“暴风骤雨、疾风怒涛的年龄”。能够让女孩健康快乐地度过18岁,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女孩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的心理状态,会在女孩身上像照镜子一样真实地折射出来,并直接影响着女孩的成长。因此,要使女儿心里有一道绚丽的彩虹,父母的心里必须先有灿烂的阳光。让女孩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是每个父母送给她们最好的礼物。
彭思琪的妈妈是一位性格开朗、责任心极强的女性,在女儿面前,不管遇到多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她都会平心静气地对待,再大的困难她都会想办法克服,不情愿做的事情她会将其说成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星期天不得不去加班,她会说:“单位有非常重要的工作,离了我不行,我必须去。”如果不得不参加一个聚会,她会说:“我对那位朋友很重要,所以必须参加。”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必须解决,她会说:“考验我能力的时候到了。”家务事缠得她心烦,她却这样说:“你看妈妈多充实,一点都不虚度光阴。妈妈真快乐。”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彭思琪产生的是阳光的想法:“妈妈很重要,是单位里的顶梁柱;妈妈的人缘很好,朋友很重视她;妈妈有能力,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妈妈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也要做像妈妈一样的人。”于是不用妈妈过多地费心,她的学习成绩就很优异,不用妈妈教导,她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很好,遇到再难做的题她都想办法解决。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彭思琪的妈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孩子,心里充满了阳光,在妈妈这样的影响下成长的彭思琪,拥有阳光的心态,乐观且自信。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是女儿的庇护神。妈妈是女儿最亲近、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妈妈的行为和心态对女儿的影响最大,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妈妈心里充满阳光,女儿心里就能映射出美丽的彩虹;妈妈心里乌云密布,女儿心里就会阴雨连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女儿就是妈妈的影子。
在家庭教育中,不仅妈妈如此,爸爸也不能懈怠。爸爸作为一家之主,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心理,争取做女孩的表率,与妈妈一起共同为孩子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
卡尔·威特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指出:“让孩子幸福,你就必须处于幸福状态;让孩子自信,你必须自己自信。”
◆模仿是女孩的天性
女孩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的语言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都会传递到女孩身上,孩子会像镜子一样将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真实地折射出来。因此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情绪、行为构成了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女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无穷的榜样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要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她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都有家庭和父母的烙印。父母对女孩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终身的。因此,要想让女孩成为健康快乐、具有阳光心态的女孩,父母首先要健康快乐,心中充满阳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女儿做优秀的表率。要求女孩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女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父母自己首先要孝敬老人,与邻里和睦相处。
◆风暴终会过去
18岁的少女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强烈的变化,是心态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开始独立,被认同的渴望导致她们行为叛逆、情绪多变、学习成绩不稳定。在这个关键时期,只要父母适时抓住女孩的心理特点,在心灵上给予她们和风细雨般的关爱、呵护、引导,青春期的这场“风暴”终将过去,女孩的人生道路将会是一片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