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话说在前头
- 历史的空白处:另类视野下不为人知的史实
- 张鸣
- 1272字
- 2021-05-26 11:09:12
我是个嗜书如命的人。毛病是“文化大革命”给闹的,刚刚学会读书,就赶上禁书,所有的书,都给打上封资修印记,一股脑烧光,害得我日日饥渴,有时比真的饿肚皮还要难受。读书成瘾,跟吸毒近似,清代大儒颜元,说读书人是吞砒人,即吸毒成瘾者,不假。我的邻居兼好友卢跃刚兄有名言,为书买房,为儿子挣钱。我同意而且拥护头半句,两次换房,都因为书装不下了,一个人倒是有个搁下身子的地方睡觉就行。
好读书,但是乱读书。我虽然学历上是个博士,但除了在研究生期间跟老师聊天,没有正经接受过科班历史教育,如果说还有点儿知识,不过自己乱看看来的。小时候看书,能逮到什么看什么,拿到手里的书,如果时间限制比较紧,就飞快地看;如果相对比较充裕,就整本地抄。记得我抄的第一本书,好像是本叫做《美国政府机构》的书,大概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提供给新闻报道人员作参考用的。从那里头,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国会,什么叫行政权,也知道了原来人家的国务院只是外交部,跟我们不一样;还知道了原来负责保护美国总统的是财政部。上大学之后,虽然学的是工科,课程压力大得要命,但毕竟社会上的书多了,我也忙里偷闲,狠狠地啃了几本大部头。但依然是自己看,有惑没人解,有疑没处问,更没有人点拨你该看什么书。
大学毕业弃工从文,老师骂我弃明投暗。暗虽暗,毕竟比较充裕地满足了我乱看书的那口嗜好。从此信马由缰,兴之所至,读之所至。读研究生之后,挨老师骂,说我用心不专,也依然如故。而且信奉陶渊明主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时常津津乐道,用我政治学的同事的话来说,就是非学术性阅读。每每一本书读下来,问我书的学术思路、中心意思、核心问题,甚至书的作者为谁,往往都不知道。但是书中我的“会意”点,却印象深刻,很久很久都忘不了,如果一本书这样的会意点多,那么三月不知肉味倒是未必,但一天忘了吃饭肯定有可能。
我是个野路子出来的所谓学者,使用的全是“野狐禅”的功夫,虽然没有本事,也没有兴趣关心大理论、大问题。但读的时候,总是爱想想,读到会意处,总喜欢掩卷而笑,笑毕遐思,每有所得,则欣然命笔,胡乱涂上一些文字,这就是我所有历史文化随笔的来由。所以,虽说是什么随笔、散文,但实质上不过是些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按理应该是给自己看的,印出来卖钱,好像有点儿对不起读者。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有人乐意看,出版商又乐意出,我想也没有关系,总之是周瑜黄盖,愿打愿挨,不喜欢的,离我的书远点就是;恨到买回去放在卫生间里当手纸,也无妨,只是纸质太差,又不卫生,还费钱。所以,建议这样的先生女士们,想出气,最好弄张我的照片,贴在镖靶上用镖扎,省钱,高效,还解气,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读书最喜读史,相比起来,在历史学的论著和所谓的历史素材之间,更喜欢后者,哪怕再乱,再没有头绪,也还是喜欢。读的时候,总免不了要推想一下:写此文的前人,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一种情景;如果是我自己,生在那个时代,又会怎样。如此这般之后,有时真的不知我之为鱼,鱼之为我,傻乐一通;起身到冰箱里,找一个个大的苹果,大嚼,然后爬上电脑,写几个字。
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