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概述(1)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对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根据《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309.3万个非公有制企业中,160.2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1.8%,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99.9%,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这为进一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经历了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转变;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力量,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转变。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异军突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蓬勃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非公有制企业自觉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踊跃投身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参与国家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通过承包、租赁、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建设,加速了产权、土地、劳务、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要素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在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个体工商户接近5503.4万户,私营企业1991.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9.7万户,个私从业人员达2.87亿人。近几年来,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同党和政府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踊跃投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实力的增强。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企业因体制、机制比较灵活,适应市场能力比较强,在决策的执行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努力增强科学发展理念,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知名品牌,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安排就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成为安排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开发特别是光彩事业、温暖工程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广泛开展与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和民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企业,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广泛开展境外投资建厂、合作开发资源、境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等,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都带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实践已经证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成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方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政策举措,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非公有制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违规经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污染环境;有些企业忽视劳动安全保护和职工人文关怀,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受其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企业党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党建强的企业,发展得也好。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企业各方力量,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开拓与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当前,回顾总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端于旧的民族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恢复性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随之起步,主要分布在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与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中。这一阶段,各地开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初步探索,但受思想认识、政策指导和党建理论研究滞后等影响,党建工作整体上进展缓慢。

2.扩大探索阶段(1992—1997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积极推进,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始由地区性零散的自发实践,转向统一指导下的整体推进,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

3.规范提高阶段(1998—2002年)。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五年,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的五年。到2002年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有党员21.26万名,党组织数量比1997年年底增加了2.9倍。党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断创新,党组织自我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4.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十六大以来的党章明确规定“两个毫不动摇”,同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注重组织覆盖向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转变;从注重抓党组织组建向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转变;从一般性要求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这为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紧紧围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体现领域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基础和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各地突出规模以上企业这个重点,注重创新组织设置,做到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大力推进党的覆盖面建设。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在160.2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99.9%;对暂时没有党员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实行党的工作全覆盖;普遍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目前全国有几十万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活跃在非公企业党建第一线。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人才工程稳步推进,这一领域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重视在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积极稳妥做好在出资人中发展党员工作。探索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不断增强,党在这一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效提升。注重创新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事件面前,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克难攻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工作较好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紧扣“五个好”目标,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民主恳谈会、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创业服务承诺等制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机制,许多地方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