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若干年后,你最希望看到自己在做什么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成功路上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选择!选择错误,努力白费,人生的路也随之越走越窄。

想象一下你三年后在做什么

选择不同,人生道路也不同。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告诉他们,可以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

其中的美国人爱抽雪茄,便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喜欢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犹太人则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到了出狱的时间,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只见他心急火燎地找火,原来他忘了要火。这三年可真够他过的,实在难熬。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身旁那个美丽女子手里也牵着一个孩子,女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法国人走出监狱,感到前途一片迷茫。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地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利用电话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为了表示感谢,我送您一辆劳斯莱斯!”

正是三年前三个人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他们之后各自不同的生活。所以说,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之前我们的选择所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

戴维19岁那年,在美国休斯敦航空航天局的宇宙飞船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航空航天局旁边的休斯敦大学主修计算机。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戴维一天24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把时间用在自己喜爱的音乐创作上。

写歌词不是戴维的专长,因此他想要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他一起联手创作。后来,戴维认识了瓦莱丽。她是一位聪慧漂亮的女孩子。在戴维的事业刚刚起步时,瓦莱丽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年仅19岁的瓦莱丽在得克萨斯州的诗词比赛中,得过很多奖。她写的东西总是让戴维爱不释手。此后,他们合作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戴维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那个时候,瓦莱丽知道戴维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他们一点渠道都没有。在一个星期六,瓦莱丽热情地邀请戴维到她家的牧场吃烤肉。那天,他们两个人坐在得克萨斯州乡下的牧场,一点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突然间,瓦莱丽冒出了一句话:“想象一下你三年后在做什么?”戴维愣了一下。瓦莱丽转过身来,手指着戴维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三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戴维还来不及回答,瓦莱丽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戴维沉思了几分钟,告诉她:“第一,三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我的唱片出现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希望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人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瓦莱丽说:“你确定了吗?”戴维慢慢地,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音,回答道:“Yes!”瓦莱丽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过来算一算。如果第三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销售,那么在第二年半的时候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在一年半后,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也就是说你的第一年,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

“那么你的前六个月,就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完成,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你的第一个礼拜就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已经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瓦莱丽微笑着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三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人的地方,与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三年已经与这些人在一起工作,那么照道理,你在第二年半时应该有你自己的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得克萨斯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洛杉矶了。”

瓦莱丽的一席话,让戴维真切地感觉到时间就像高高扬起的皮鞭,让他不得不奋力向目标靠拢。

第二年,戴维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航空航天局的工作,离开了休斯敦,搬到洛杉矶。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三年,差不多在第四年的时候,戴维的唱片在全球开始畅销起来,他的名字也迅速被人们所熟知。他也确实天天与业内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一起工作。

戴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你呢?你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提问。在你困惑的时候,在你感觉不知如何走下去的时候,你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若干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这样,你就会找到行动的方向,感到时间的紧迫。

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以后的生活。任何成功都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有计划地工作,不要等到若干年后,空余无谓的叹息。

选择题不易做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左还是右、A还是B的选择,取舍时刻伴随着人们。从每天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开始,你就在选择。因为你总不能光着屁股走出去吧——光着屁股走出去也是你的选择。走哪条路上班,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都在选择……

在你有众多的追求者,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是哪一位比较适合自己,需要选择;而在你找工作时也需要从多家企业中选择。以上所说的每一个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日积月累的影响不可低估。

选择了这个,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个,不同的选择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研究成功学的学者们发现,很多人的成功或失败并不取决于他懂不懂什么才是最好的成功方法,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当时的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说,成功并不全在于方法,而最关键的在于追求者的选择和决定。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做出对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做出错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要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降低做出错误选择的风险,减少做出错误选择的概率。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我们举个例子吧,在休闲的时候有很多人喜欢打麻将。其实打麻将就是按照麻将的游戏规则,确定该打哪一张牌,不断地做出各式各样的选择。做出正确选择的人一般是赢钱的人,做出错误选择的人便成为那输钱的人。

大家必须明白,人生中的任何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带来的。有的人希望工作更顺利、更快乐,但他总是在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这是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因为他明明可以换工作。有的人希望身体更健康、更强壮,但他总是说他没有时间运动,导致身体虚弱。这也是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因为他明明可以抽出时间来运动。

有的人希望家庭更幸福、小孩更听话,但他总是跟太太吵架、对小孩的学业不管不问。这也是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因为他明明可以控制情绪或花时间教育小孩,但他不去做。有的人希望人际关系更好,但他总是说他朋友少。这也是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因为他可以多交一些朋友,但他不去交。有的人希望赚更多钱,但他总是抱怨收入不够多,他明明可以更努力地去赚钱,但他却不去努力,这仍然是他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

成功也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坚持。而不做这个选择便是选择失败,所以失败也是一种选择。现在,你也来做几道选择题:你到底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要快乐还是要悲伤?要富裕还是要贫穷?一旦做出选择,你的人生就开始改变。

也许你会问:“不做选择可以吗?”其实你已经选择了平平凡凡的一生,因为你原本可以选择光辉灿烂的一生。

沙滩上更容易找到沙土,而不是金子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道:“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枚金币。”他回答。

“你把它丢在房间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里没有灯光。”

你一定觉得寻找金币的这个人思维逻辑很可笑,不是吗?类似于“刻舟求剑”,花了力气,到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得不偿失!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些人每天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有人在邪恶中寻找勇敢,而这种寻找最终会让他头破血流;有人在谎言中寻找安慰,而这种寻找只能让他堕落;有人想从吝啬者身上得到慷慨,最终将一无所获;有人想在薄情寡义者身上寻找爱情,却落得伤痕累累;还有太多的人想从药物、酒精或者感官的兴奋中找到安宁与快乐,最终却遭受灭顶之灾。

不要在错的地方找东西,那样只是在浪费你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有可能最后以悲剧收场。社会的悲剧、国家的悲剧、人生的悲剧、事业的悲剧、爱情的悲剧,都是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想得到的东西。

若要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正如一个想要找到金矿的采矿者。如果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掘更容易,就在海滩上寻找金子的话,那么他找到的肯定只是一堆堆沙土,而永远不可能找到金子。他必须在坚硬的石头和泥土当中挖掘,这样才能找到想要的宝藏。

不要在错的地方找东西,不要选择错误的方向,这些话说来简单,可实际生活中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让我们来看看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正趴在窗台上,她忧伤地看着窗外的叔叔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痛哭不已。她的爷爷看到了,连忙引着她到另外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所种的玫瑰。果然,小女孩停止了哭泣,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心情也顿时好了起来。老人家托起小孙女的下巴说:“乖孩子,你开错窗户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不是常常也会“开错窗”呢?开错了窗,会使本来美好的事物,渐渐变得黯淡无光;会使朋友间纯美的友谊,荡然无存;会使恋人间的情感,出现裂痕……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认真想想:我找对地方,找对方向了吗?

怪青蛙不够聪明

有一个名叫张梦金的人养了一只青蛙。一天,张梦金灵机一动,对青蛙说:“我们就要发财了,我将教会你飞!”

“等一等,我不会飞呀!我是一只青蛙,而不是一只麻雀!”

张梦金非常失望:“你这种消极态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要为你报一个培训班。”

于是青蛙上了三天培训班。它学习了战略制定、时间管理以及高效沟通等课程,但关于飞行却什么也没有学。学完后,张梦金开始让青蛙练习飞行。

第一天飞行训练,张梦金异常兴奋,但是青蛙却很害怕。可怜的青蛙请求张梦金考虑一下自己的性命,但是张梦金根本听不进去:“这只青蛙根本就不理解青蛙会飞的意义,它更看不到我的宏图大略。”说完,他就毫不犹豫地打开一楼的窗户,把青蛙扔了出去。

第二天,准备第二次飞行训练的时候,青蛙再次恳求张梦金不要把自己扔出去。但是,只听见“啪”的一声,青蛙又被扔了出去。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尽管青蛙努力训练飞行,但是依然毫无进展。到了第七天,青蛙瞄着楼下的一个石头角落跳下去,结果被摔得像一片叶子一样瘪。

现在,张梦金开始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了。经过仔细的思考,他笑了:“下次,我找一只聪明的青蛙不就行了嘛!”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选对方向。方向错了,你的计划再严密、员工再努力、愿景再美好,那也是枉然。像张梦金这样,失败之后不反思自己荒唐的战略选择,反而责怪青蛙不够聪明,这实在是荒唐!

要知道,方向远比距离更重要。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有多么宏伟的蓝图,而在于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付出再多的辛苦只怕也是空欢喜一场,就像马云说的:“成功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好,死得越快。”

所以,出发之前,要先想好目的地。着手努力之前,先看清楚目标。否则,埋头苦干的结果,很可能是白忙一场。不要到接近完成的阶段时,才发现眼前将要实现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有人一旦陷入爱情,就千方百计研究谈恋爱的方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搜集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最佳约会地点的资料,甚至钻研一些偷心的小技巧。可是,到头来却仍失去心头所爱。原来,他一开始就找错对象、爱错人了。

此外,在方向选对了之后,还要注意避免在一些琐事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些人会把不值得做的事一直做下去,并赋予它生命。于是一项简单的活动便从单纯规律性的事情逐渐演变成必然要做的事情。

人们在不值得做的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后,就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使人不愿再做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大,代价也就越大。

所以,明智的选择应该是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那些不值得做的琐事,不但会占据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消磨你的意志,还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结果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

你失去的只是枷锁,而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从前有一个商人背着一包银两外出做生意,路上不幸被歹徒盯上了。那几个歹徒见他腰缠万贯,便贪婪地追了上来。于是商人加快了步伐,不久来到了一条大河边。河水很急,根本游不过去,河上连一座桥也没有,更没有船。商人急中生智,趁歹徒不注意爬到了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歹徒找不到商人,转了几圈就走了。

等歹徒走后,商人从树上跳下来,想到歹徒可能不会死心,必定会再追上来,于是就从旁边竹林里砍来竹子,做了一只竹筏,渡河到了河对岸。不久,那些歹徒果然不死心又追了上来。可是这时候,商人已经到了河对岸,安全地从危机中逃了出来。

到了河对岸,商人对之前发生的事仍然心有余悸。他想:“如果不是这个竹筏,恐怕现在我的性命也难保了,这个竹筏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商人就把这个竹筏背在背上,继续向前走。可是竹筏太重了,他背着竹筏走路十分困难,一天走不了多少路。三天以后,那些歹徒渡过河追上来抓住了商人。原来歹徒仍放不下那些银两,也做了竹筏,渡河过来追赶他。

可怜的商人因为竹筏而失去了银两。当他被抓住的时候,他感叹道:“竹筏救我,竹筏亦害我!”

许多时候,人们紧紧抓住自己已有的东西,舍不得放弃,却没有看到形势的变化,最终反而被原有的东西所累。其实,有舍才有得。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拥有六个苹果,你可以选择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这样你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可是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分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吃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有一个青年非常羡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询问他成功的诀窍。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而是转身从厨房拿来了一个大西瓜。青年有些迷惑,不知道富翁要做什么,他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只见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块。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富翁一边说一边把西瓜放在青年面前。

“当然选择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青年,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当青年还在津津有味地享用那块最大的西瓜的时候,富翁已经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块。接着,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块,还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后大口吃了起来。

其实,那块最小的和最后那块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块大得多。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开始吃的那块西瓜虽然没有自己吃的那块大,可是最后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赢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多。

吃完西瓜,富翁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最后对青年语重心长地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小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益,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选择。最后借用一句马克思的名言:“你失去的只是枷锁,而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很多人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询问朋友、家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建议,又或者去看别人在做什么,最后却常常身陷选择的烦恼,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其实,在做重大选择时,不用做利弊分析,不用考虑其他客观因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摒弃杂念,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想法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你就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了。

你也许要说:“那些选择很重要,关系到我的一生,哪能这么容易决定呢?”但是,事实证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往往是对的。原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工程研究及公共关系、事务总裁李开复博士在做选择时,就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李开复原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虽然他有幸任教于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系,但他认为这个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并不那么直接。李开复内心希望去做一些对社会直接有益的事。所以,当苹果电脑的一位副总裁对他说“你要选择终身写些没有人读得懂的论文,还是要选择改变世界”时,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变世界”。就这样,他放弃了两年的年薪加入了苹果公司。

在李开复看来,内心深处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最能帮助你做正确的选择。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是最重要、最精确的判断依据。

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心”呢?李开复有一个特别的方法,那就是“报纸头条测试法”。李开复在给学生们做的“选择的智慧”讲座上曾详细介绍过这个方法。“所谓‘报纸头条测试法’,就是在事后想一想:明天,如果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

为了让学生们更形象地了解这一方法,李开复还举了一个他自己的真实例子。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遇到了公司裁员,当时我必须要从两个员工中裁掉一位。第一位员工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是我的师兄。他十多年前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太多业绩可言。他知道面临危机后就请我们共同的老师来说情,希望我顾念同窗之谊,放他一马。

另一位是刚加入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还没有时间表现,但他应该是一位有潜力的员工。

我内心“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我应该裁掉师兄,但是我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观念却告诉我应该留下师兄,裁掉那位新员工。

于是,我试了“报纸头条测试法”。在明天的报纸上,我希望看到下面哪一个头条消息呢:

(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

(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

虽然我极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头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但相比之下,前者给我的打击更大,因为它违背了我最基本的诚信原则。如果我违背了诚信原则,那么我既没有颜面见公司的领导,也没有资格再做职业经理人了。

于是,我裁掉了师兄,然后我告诉他,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我都会尽力帮忙。

显然,这对谁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无疑更为重要。李开复最终听从了内心的声音,能够面对自己的良心。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都不相同,但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你就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两匹马屁股的宽度”能决定什么

经济学上有一个“路径依赖”理论,说的是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一个广为流传的例证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1英尺=12英寸=0.3048米),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

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的轮距的标准。

那么,电车的轮距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轮距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的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

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被撞坏。

那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些辙迹是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轮距。任何其他轮距的马车在这些路上行驶,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

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由两千年前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路径依赖”的强大影响力。沿着既定的路径,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十分困难。

对每一个人而言,人生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路径依赖”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所以,毕业时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才能做好毕业时的第一次选择,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呢?我们来听听前辈是怎么说的。《论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这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在《大学生》杂志上写过的一篇文章,现节选如下,供大家参考。

论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

……

第一大关系:“热门”VS“冷门”

……

在热门行业中找工作,一般人会想到,这个行业现在“井喷”式发展,相应的对人才需求也一定是井喷式发展。但这个想法可能是错误的,就是因为某个行业很热,所以它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冷的。

……

对热门行业的选择要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包括要有对待热门行业中的冷脸的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人在热门行业中可以遇到特殊的机会,比一般人在冷门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特殊利益,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门行业不适合普通人的选择。相反,冷门行业中却可能提供更适合一般人才的机会。

……

冷门行业不是因为处在“前增长”中,就是处于下坡状态——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要考虑的是怎样改变眼前的困境;处于“前增长”的状态,意味着离热不远。所以对很多人才来说,在热门与冷门之间不妨选择“冷门”。

第二大关系:“有名”VS“没名”

通常,人格分为两种,一是内在型人格,另外一种是外在型人格。

内在型人格的特点是做事情主要自己舒服,有自我满足的标准;外在型人格就比较在乎选择有普遍影响力的组织作为自己的存身之所。很多在贫困家庭中出生的孩子,他的优势是积极向上,弱点是爱慕虚荣。爱慕虚荣有个特点就是爱到大单位工作。……但是在一个大的单位中,一个人是如此渺小,……我常讲的“王八跟池塘”的理论:大的海龟,感觉自己很大,当它跑到海里去的时候,就小到看不到它的存在;而只有海龟三分之一大的龟跑到水池中,就显得很大了,所以一个人才在适当的小行业中更容易出头。当然在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的区分,而是根据个人不同的人格特点来确定。

第三大关系:“长期”VS“短期”

有些人从小就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爱好,其实这个人并不一定是只有这样的爱好。

职业也是一样的,很多人选择的第一个职业是由很多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的。所以大家找工作不要很紧张,大家做好准备,刚工作的三年之内跳三跳找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就像产品,在做市场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一两个市场来试验一下,看一下市场反应如何,运营模式有什么问题,之后再决定是否推广。

……

你在23—28岁之间跳槽,都是很正常的。但当你29岁的时候,就要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30岁之后还是半年换一个工作,还不能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的人的发展前景就很危险。毕竟晚成的大器还是少,因为人们认定你是习惯性跳槽——习惯性跳槽涉及一个人的职业品德。在一个领域想要做资深人员,要有职业声望、职业造诣才能成功。而职业造诣是要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

所以我们说短期内的职业调换是为了有更适当的职业定位;而从长期来看,职业的调换是为了使自己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调换本身不是目的。

……

第四大关系:“创业”VS“就业”

创业就是自己当自己的老板,就业就是给人家打工,帮人家干活。

现在实际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点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了。在就业过程中,如果职业声望很高,老板担心你离职,会给你一些股份,让你成为股东。由此也可以发现,就业也可以是创业的前奏。创业有时候也跟就业一样,员工可以下班,老板不可以下;员工可以不加班,但是老板必须加班——在这种时候,很多创业的人是在帮就业的人打工。这些是社会进步很重要的表现。

……

创业与就业最大的区别,创业是寻找资源、创造资源,而就业往往是运用资源。

……

第五大关系:“封闭”VS“开放”

封闭是指专业,开放是指贯通。

做人力资源的人可以发现,有的人才可以同时做很多种工作,而且可以做得很平衡;有的人才,一个时候只能做一种工作,如果让他做第二个工作,那么会导致两个工作都不能做好。

……

一个单一的人才,可以在一个领域发展得很优秀,例如陈景润,他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知识大体一概不懂,但是他可以在这个单一领域发展成权威。但如果做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则需要更多的开放性层面的人才,精通社会资本经营之道的人才。

第六大关系:“国际”VS“国内”

……

有的人比较认同、寻求外国的东西,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还是有很多独特的本地人文因素,要在实践中消化揣摩真正适合国人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有些范围内,中国人的变通能够做好生意;在有些范围内,西方公司的规范化和职业伦理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但是还是代表了一种前瞻性的价值。

一个国际公司很不以为然的留学MBA,对于一个温州的民营企业主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人才;很多有机关经验的人感到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很多保守的美国投资家来说,就是难得的新鲜知识。这是一种交融互动的过程。在社会经验的意义上,这两者都有值得专业人才学习的地方,也有专业人士发展的空间——或许国际机构提供更多的规范性和安全感,而国内机构可能提供更多的担当性和兴奋感。

第七大关系:“多学”VS“少学”

在学校里面要多学,工作之后要少学。

学校是开放式的学习场所,可以多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东西,原因是没有人等着你干活;在单位里,老板关心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得好坏。人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时间,但基本不是在工作中。

……

同时还要注意在用的时候少学习。所谓“少学习”,是说在我们主动学习的时候,由于过分自主,选择的是自己喜好的类别和内容的知识,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偏向,从而使得自己不断说服自己世界上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学习越多,就会越固执。

“少学习”的另一个含义,是不要过于庞杂——各个学科都是有流派的,有些老师把翻译过来各个流派的知识都给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好像练杂耍一样,实际上根本不能配套。被动学习里的多学习和主动学习里的少学习可以使得我们兼得扩大见识和强化务实之用。

第八大关系:“管理”VS“被管理”

一些人感到名校很多毕业生当一个普通的职员都不合格,但问题是,名校的很多同学自认为自己当老板都绰绰有余。

我个人认为,在名校读书最大的优势是增长见识,但是对于学习基本功的本科生来说,在这里读书就不见得是好事。一些同学分不清学校的荣耀和自己的本事之间的区别,出现了突出的名校寡德、名校低能的现象。

从管理一个国家到管理一个小公司,最杰出的管理者是了解疾苦,而又能以超脱的方式进行管理,不陷入其中。如果一个人到一个团队里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总经理的材料,通常这个人往往就当不成总经理,团队认同就通不过。

……

第九大关系:“个体性”VS“组织性”

在招聘的时候,有些人唯恐面试者不注意他,所以侃侃而谈。很有特点,很有个性,很另类,但是这样的人很可能得不到工作,除非是广告公司招创意人才。

在一个组织选择员工的时候,组织是个集体,它要找的人是要跟这个组织兼容的。一方面它需要你有适度的个性,另一方面它需要你表现出一定的意愿——愿意跟这个组织兼容。

……

第十大关系:“兴趣”VS“技能”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通常是在自己的工作当中突出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

有很多人会感觉,这个工作好累,但是优秀的职业人士会认为,只要我喜欢,累点就累点,累点也开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兴趣贯穿在我们的职业规划之中。人的成就感跟趣味成正比,所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应该是平行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你是承担任务的,任务要求我们有很多的技能、技巧,有很多方面也不是我们擅长的。通常我们找到一份工作,我们从事一项任务,70%是适合个人兴趣的就很不错了。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针对我们一个人,还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社会的要求的,真正100%满足我们要求的工作几乎是没有的。

……

从职业评价的角度而言,实现兴趣是幸运,而具有职业责任感则是一种专业操守。

……

我们尽量避免不喜欢的,但是有的时候不喜欢的东西正是我们成事的必要条件;我们喜欢追求兴趣,但兴趣要有节制,因为任何过度的兴趣都可能意味着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