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现代人这样理解茶道

1.先有德而后有道:茶德即品德

茶道是当下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涵的反映

温润却并不夺目的白瓷茶具,如谦谦君子般,让人看了感到舒服宁静。

中国茶道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因而茶道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思想,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茶壶、还是茶碗,都体现了人们在茶道方面的审美情趣。

茶道及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饮用、品尝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以及中国历史各时期的思想,人们通过饮茶,明心见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从而使饮茶从人们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展现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

茶性蕴含着茶德。晶莹清澈的茶汤正如做人一样应该简单纯净。

茶道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了人的本性,又揭示出人与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茶文化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过程,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千家寨古树茶 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与烂石黄土之中,历经千年的洗礼却依然高大挺拔,为人们提供上好的茶叶。

古琴、插花与茶的完美结合。

茶,南方之嘉木:茶品即人品

重德,是中国茶道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道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流露高洁;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展示幽雅。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紫砂茶壶 颜色温润有光泽。

茶德——茶道的灵魂

茶德是茶道的灵魂。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释、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提炼,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做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庄晚芳先生提出了以“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道所讲的“和”,不仅仅是茶席和茶室环境的和谐,也包括茶室与周围环境的相和谐,更是人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