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炒股只投基

时不时会有读者来问,XXXX股票怎样啊?我只好老实回答,对不起,我不炒股,只买基金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股票那么有趣,我却只爱基金实在是个大错误——不过投资经历越多,越觉得这样的错误我宁可一错再错。

下面,就来说说我不炒股只投基的几个理由:

①上市公司分析不简单

谈及股票投资,这几年巴菲特是绕不开的。巴老先生买卖可口可乐的经历经过国内许多人的吹捧后,让许多散户产生错觉——像巴菲特那样选牛股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真的那么简单?巴菲特老先生,可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读过财务学,师从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大师,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但是硕士也确保其受过严格的科班财务学训练。再加上巴菲特从小对数字敏感,他在分析公司问题上的能力,可不是我等普通人能够比拟的。

更何况,隔行如隔山,医药企业和TMT企业分析逻辑完全不同,要想把准具体公司的脉,绝不容易啊。反正像我这样花了三年把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出来的人,也不敢说在分析企业上就得心应手。

巴菲特的伟大,就在于其实事求是。你看他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从来都是推荐指数基金投资,而不会建议他们自己进行股票投资。

②盈利模式多元化

炒股,盈利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就是持股等待上涨。

与之相比,基金的结构复杂,随之而来除了等待基金的持股上涨之外,就有更多的盈利模式。

比如传统的封闭基金,在2005年牛市初期,市价相较净值折价高达50%,1元的东西5毛就给你,这意味着封闭式基金赚了10%并全部派息,对你5毛买入的却等于派息20%——更何况,封闭式基金到期可以转换为开放式基金后按照净值赎回,市价和净值的价差就是额外的收益了。

比如ETF或者分级基金,你可以通过申购、赎回来获得净值和价格不同步的价差——在2014年年末行情疯狂的情况下,分级基金套利2天1轮的收益就可能是20%——与此同时,你还能分享因基金持股上涨带来的的收益,多爽!

目前,A股的基金产品还不算丰富,但如果像美国那样有反向ETF,那么跟踪的指数下跌你也可以赚钱,小散靠做空赚钱就不是梦了。

③可绕开部分限制

目前,A股市场还是有颇多交易限制的,而用好基金品种,可以帮你曲线绕开这些限制。

比如你买创业板个股,是必须要开通创业板权限的。如果你工作太忙,没空去开通权限却又眼馋创业板的疯狂涨幅,那么就可以通过创业板ETF或者创业板分级基金杀入,完全不受创业板权限的限制。

④豁免印花税投资成本低

指数基金鼻祖John C.Bogle(约翰·伯格,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博格金融市场研究中心总裁,于1974年率先创立了被动型指数基金,被称为“指数基金教父”。)说得好,你省下的就是你赚到的。

基金投资,在A股当下相比直接炒股,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豁免印花税。

虽然印花税一降再降,只需要单边收取1‰,是2007年高峰时双边3‰的1/6而已,但考虑到券商佣金也是一降再降,这部分成本依然不可小觑。

以现在常见的万三佣金水平为例,一买一卖给券商的手续费就是0.6‰,但与此同时你却要支付1‰印花税,使得总交易成本变成1.6‰——而这其中印花税就占去了62.5%。

未来A股继续疯狂,不排除管理层继续加收印花税的可能,这块的税赋压力就会更大。而交易基金,无论是ETF还是分级基金,你都无须为印花税而犯愁——每次起跑就比炒股的人赢了1‰,日积月累,自然有希望获得显著优势。

⑤股市之外更精彩

金融市场很大,你应该跳出股市去看一看。

在我看来,基金作为一个投资工具,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为你提供了股票尤其是A股之外的选择。

虽然眼下A股的ETF还不如美国发达,但也已经让你有了A股之外的很多选择,比如港股或美股,比如国债、企业债,或者黄金。

请记住,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告诉我们:投资业绩90%取决于你持有的资产。

是的,在合适的时候拥抱A股,在合适的时候远离A股并拥抱正确的资产,以收益而言,恐怕比操作A股本身更有价值。

看看下图,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对于上证指数而言都是悲催的年份,但如果你在这段岁月能够远离A股并持有在沪、深两地交易所交易的企业债,那么不但能规避下跌,还有希望获得双位数的年回报——这就是资产配置的魅力——而对于普通投资者,利用基金尤其是ETF进行资产配置,几乎是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