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委婉语的哪些方面

确定了研究对象,还要清楚将研究该对象的哪些方面。要研究委婉语,我们首先要非常清楚什么是委婉语。数量众多的研究文献似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问题。连委婉语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开展研究?但这正是我们探讨委婉语定义的原因所在:现存委婉语的定义中有不少的缺陷,而外延模糊、内涵不清是问题的根源。本书将在对委婉语诸方面和特点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定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委婉语扫清障碍。

委婉语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委婉语。浪无风不起,烟无火不生。世上没有无因之果,除痴人妄语,也没有无目的之言。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主要是经验描写,说明“是什么”,而当代的研究侧重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辨,力图说明“为什么”,并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研究统一起来。(徐盛桓,2001)对于委婉语的使用目的,研究、探讨者众多,著述也颇丰,但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在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没有得到合理界定的情况下,对委婉语使用目的的探讨免不了偏颇。更重要的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行为动因和目的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人们先有需要,需要引发欲望,欲望生发目的,目的借助手段而付诸行动。行为由原动力即欲望、目的、手段三部分构成。原动力是引发行为目的和行为手段的根本动因;而行为目的是行为手段的动因。(王海明,2001:184)目前的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使用目的和构成手段的研究较多,但很少有人涉及委婉语产生的原动力,更谈不上原动力与目的的分层问题了。而这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之一。

委婉语研究的第三个方面是委婉语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研究中先将委婉语的特点分为一般性特点和语义、语用特点。一般性特点包括委婉语的元型性、伴生性(替代性)、体系性、更新性、地域性(民族性)(用英国BNC语料库和美国COCA语料库对比研究)、时代性(用历时语料库进行研究)等;在语义上,委婉语具有排挤性特点;在语用上,委婉语具有目的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理解上的语境依赖性、言语结果的可接受性三个特点。

委婉语研究的第四个方面是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委婉是一种交际手段,而委婉语本身有其构成手段。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方面,现有研究存在着分类涵盖不全、标准不一、不在一个层次上的缺点。对此,我们按照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句法等要素,将构成委婉语的手段分为语音手段、语义手段、句法手段等。语音手段主要表现为语音变异;语义手段包括将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拔高美化,或通过模糊词语、借词、低调陈述、隐喻、转喻等手段来对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弱化;语法手段分为句法手段和词法手段,前者包括否定、疑问、虚拟、时态、指示语的换用等,后者包括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形式进行的词形变异。

委婉语研究的第五个方面是委婉语的类型。当我们说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对这类语言现象的分类。每一个概念都代表一类事物,都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在认知上,分类的过程被称为范畴化,范畴化的结果就是范畴。认知上的范畴与语言中的概念相对应。委婉语是一个大的范畴,可根据不同的标准,细分为数个次级范畴。对委婉语进行分类的标准有规约化程度、婉指对象、构成手段、语用功能等四个。按照规约化程度标准,委婉语被分为“规约化”和“非规约化”两类;按照婉指对象标准,委婉语分为“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性爱与生育”、“身体部位”、“犯罪与惩罚”、“职业与境遇”、“战乱与灾祸”、“政治与经济”、“缺点与错误”、“宗教与迷信”十一类;按照构成手段标准,委婉语分为语音、语义和语法三类;根据语用功能的标准,委婉语分为“利己”、“利他”和“泛利”三类。

委婉语研究的第六个方面是委婉语的委婉机制。委婉语的定义研究回答“委婉语是什么”的问题,委婉语的产生动因研究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委婉语”的问题,委婉语的构成手段解答“委婉语是怎么构成的”问题,我们还要解答“委婉语怎么做到委婉的”问题。如何做到委婉的问题与委婉语的工作机制有关。委婉语构成手段的多样性决定了委婉语委婉机制的多样性。

委婉语研究的第七个方面是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及翻译。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而语言约定俗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世界上存在着数千种不同的语言根据前东德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全世界目前有5561种语言。其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分布地域较广的语言还会有数量不等的方言变体。如果换一个角度理解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就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到语言,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背景不同,即使操同一种语言,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委婉语而言,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婉指对象,同一种婉指对象可能侧重不同,或者婉指对象相同但委婉手段不同,委婉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找出不同语言委婉语的相异之处是进行委婉语翻译的基础。翻译学强调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也要探讨委婉语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本研究的第八个方面是委婉语的对立面,即冒犯语。委婉语是对直陈语的替代,两者之间是同义关系,而非反义关系。如“死”是直陈语,“逝世”、“辞世”、“故去”等是委婉语,两者在语义上并不是对立的。所谓的委婉语的对立面是对语用目的而言的。如果说委婉语的一般目的是为了避免引起交际双方或话语涉及者的消极心理反应,委婉语的对立面就是故意激起交际对方或话语涉及者的消极心理反应。探讨冒犯语是从委婉语的反面来更好地了解委婉语。

本章参考文献

李国南.2001.词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卢植.2005.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5):84-88.

束定芳.2013.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目标与内容[J].外语研究(3):52-56.

王德春.1997.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海明.2001.新论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徐盛桓.2001.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J].外国语(5):1-10.

许余龙.1992.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J].外国语(4):12-17.

杨自俭,李瑞华.1990.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J].外国语(3):8-13.

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UNGERER F.&SCHMID H J.2001.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