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五次口述(2)
-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季羡林口述 蔡德贵整理
- 4074字
- 2017-02-16 16:01:07
季羡林:没有这回事。我第一个建议,是北京市的一个陈什么,副市长,也不是龙新民,两个字的名。名字里面有三点水。有一次这个陈什么市长,请我去到一个什么地方,讲讲什么叫人文奥运,那次去的名人不少,叫陈什么,怎么的,脑筋不行了。是副市长,名字里面有三点水。
蔡德贵:您喝点水吧。
季羡林:咱们这个口述历史讲到什么地方啦?
蔡德贵:上午讲到私塾不是任晓麓先生。
季羡林:任晓麓就是任熹,朱熹的熹。他是跟我住的(一个地方),佛山街啊,中间有一个凹进去的一部分,那叫枣园,吃枣的枣,这里边有枣树,枣园,他的爸爸当过一任县长。
蔡德贵:那时候县长是个很大的官。
季羡林:有名的知县么,不管怎么样,贪污啊,县长最直接,做一任县长,能贪污的,一辈子也花不了。不违背良心,你阔不了。所以任家呢,就做过一任县长,结果那时候,他并瞧不起我。因为那时候我大概比他小,小的。所以正谊中学呢,我考入的是一年半级,那个同班哪,就有任熹。那时候,(他的)穿着,跟我都不一样,(是)缎子衣服。所以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什么交情,住对面,也不谈话。他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他呢。
蔡德贵:为什么您提到他呢?
季羡林:就是因为正谊中学同班,他那时候穿的是缎子衣服。在班上他摆出一个县太爷亲戚的架子,我受不了。
蔡德贵:他是您一开始就讨厌的人。
季羡林:一开始讨厌的人。
蔡德贵:您后来,和有架子的人不来往,是不是和他有关系。
季羡林:虽然我跟他住对门,我与他一点来往也没有。在他眼中,我不值得一交。我是个穷孩子,也觉得和他不值一交。
蔡德贵:您叔父那时候地位也可以吧?
季羡林:不行。
蔡德贵:是个科员啊?
季羡林:他那个科员啊,山东省河务局工程科,四个,潘、陈、季、张。
蔡德贵:能够挣多少钱呢?
季羡林:多少钱我不知道,反正我家里不缺钱花。
蔡德贵:您那时候生活并不很好啊。
季羡林:反正是个中人之家么,就是中产阶级的那种生活,特别阔绰没有,也不穷,想吃的东西,能够都吃得到。
蔡德贵:是不是那时候,叔父因为您考试成绩好,就奖励一个油旋呢?
季羡林: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油旋。
蔡德贵:油旋是什么时候吃的?
季羡林:那很晚啦。哪一年忘记了。当时并不认为油旋是山东特别的产物,一直到最近,油旋、油旋的,原来这个东西在我脑袋里,并没有什么印象。后来有一个人哪,这个人我忘记啦,来找我,找我写一个字,叫“酥脆香,油旋张”。
蔡德贵:是软酥香,油旋张。
季羡林:软不对的,因为油旋并不软,里边软,外边脆。那个字我还记得,脆酥香,油旋张。[16]
蔡德贵:是学习好了叔父奖励吗?
季羡林:(所谓奖励油旋)没有。我们家那时候,油旋这个也不认为是济南的特产。
蔡德贵:那又是误传了。私塾里就念两三天。为什么不念了呢?
季羡林:反正时间很短,那是叔父决定的啊。曹家巷南头,路南,好像是大舅母的父亲。
蔡德贵:私塾很小吗?
季羡林:很小。在那里就是学习了几个字,吵、闹这两个字。那个私塾里面不要吵,不要闹,吵闹是那时候认识的。
蔡德贵:《齐鲁晚报》一篇文章说,您是被赶出来的。
季羡林:没有。私塾就是时间很短。大概叔父觉得这不是正途,正途还得小学、中学、大学,才是正途。后来就赶上这个小学了。小学是这样子,最早的小学,叫一师附小。一师附小呢,在这个济南一进南门哪,往西一拐,棺材市,那个街上啊,全是做棺材的。在棺材市,头上,就是这个一师附小的地方。那里一个羡林楼,一个祝晨楼,两个。现在还在,祝晨就是王祝晨,王大牛。大概是一师附小,我算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从那里出来的。所以盖了一座楼。
蔡德贵:祝晨的儿子就是王浩。
季羡林:王浩,王浩后来我见过。这是很晚很晚啦,他回国,他是山东齐河的。
蔡德贵:他父子俩都很厉害啊!
季羡林:嗯。
蔡德贵:您还和王祝晨共事过。
季羡林:那是后来啦。大学毕业以后,在济南高中教书,王祝晨也在那里教书。
蔡德贵:您那时候能够和他平起平坐吗?
季羡林:当然平起平坐了,都是教员么。我对他表示尊敬,因为他是我的前辈。教员都是平等的。
蔡德贵:工资也基本一样吗?
季羡林:工资不知道。
蔡德贵:您一个月160块现大洋。
季羡林:大学讲师80块。在济南高中的一年,是我一生中最阔的一年,手里有钱花。一到礼拜天,我们几个人,几个同事,都有钱,大概是每个礼拜轮流请客,请客就是,吃遍了济南的好馆子。那时候训育主任,是国民党派去的,叫张叙青。国民党派去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
蔡德贵:张叙青类似于现在的政治辅导员。
季羡林:就是。
蔡德贵:他们是不是特务?
季羡林:特务啊?不是,够不上。
蔡德贵:您和叔父的关系能不能多说点?
季羡林:这个我和叔父的关系啊,这个关系一言难尽。首先,我感激他。他如果有一个男孩子,那我也进不了城。他只有一个女孩,所以结果呢,就把我接到城里去了,济南。接我的目的啊,并不想说是,让我怎么中学、大学、留学,不是,特别为我设计的,不是这么一条的路子。为我设计的是一条什么路子呢?有一阵,要我去考邮政局,邮政局那是铁饭碗。当时因为邮政局是铁饭碗,只要不犯错误,不会失业。我当时也没有办法反对,考了,没有被录取。要是录取的话,就麻烦了。我这一辈子就在邮政局了。没有被录取呢,正好。既然没有录取,就得走别的路子发展了,就是到北京来考大学了。
这个山东有大学,有山东大学,有齐鲁大学,可是这个当时的青年哪,凡我知道的,90%或者更多的,不愿意考山东的大学,(山东的)大学也不行,山东大学也不行。都是想到北京来赶考,北京赶考的目标就是两个:北大、清华。有一个问题,我老琢磨过,为什么不报北京师范大学?琢磨过,我的想法,就是,一般青年都不愿意当教师,(不然)为什么不报北师大呢?没有人报北师大。山东到北京赶考的人80多个,到北京没有一个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都是北大、清华。
蔡德贵:那时候有北师大吗?
季羡林:我的印象,就是学生不愿意当老师,我们那80人里面没有报北师大的,都是北大、清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山东那个中学的水平,在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并不高。到北京来,来了80个人,大概考入北大、清华的,只有四个人。四个还是虚名,因为我占了两个,实际上就是只有三个,考上北大、清华的,一个北大数学系的王联榜,一个北大英文系的宫兴廉。就是我们几个人。
其实他们两个,特别是王联榜,那个条件比我好,因为他是理科高中,我那一年考北大、清华,最吃亏的就是数学。他们大概有一个说法,我也没有法证实,就是他们看卷子的人哪,考试的大概有几万人,看卷子的人哪,首先看国文、英文、数学,这三门加起来,够不够180。60分及格么,三门就是三六一十八,要是够的话,他们再看其他的。后来我有一段,我好像写过文章,不赞成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对这个文科的人很不利。文科也学数学,学得很肤浅的。
蔡德贵:他们数学都比您好?
季羡林:那两个,是这样子,王联榜是理科高中。宫兴廉哪,是文科,跟我一样。就这么几个,80个人,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考上名牌,北大、清华。那时候,我为什么选清华,不选北大?我都考上了,这就是押宝了。我就下意识感觉到,要出国,清华比北大条件好,当时的学生,我们高中学生这一届,最羡慕的就是出国。什么原因呢?出国回来以后啊,就是教授,那时候的教授,美国留学生很多。有的连学位都拿不到,美国回来,就是教授,(没有学位)也能当教授。吴宓[17]并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吴宓啊,他不是博士。
蔡德贵:陈寅恪先生也没有拿。
季羡林:陈寅恪是另外一个,不拿,不是没拿,是不拿,(不是拿不到)。可是我很羡慕陈寅恪先生这个精神,可是我自己不愿意那么干。因为干,我这个材料比陈寅恪那差远去了。还是稳稳当当,按部就班,往前走吧。
蔡德贵:陈寅恪是家学。
季羡林:那不成问题啊。陈三立不是他爸爸么,湖南的。
蔡德贵:江西的,江西老表。
季羡林:江西的,他祖父陈宝箴。
蔡德贵:陈寅恪的名字,我也搞清楚了。为什么念què,不念kè。
季羡林:问题还有一个,东语系的一个学生,叫令恪。也念令恪(què)为什么,一到名字里面,都念què,不念kè了。不过,这话又说回来,陈寅恪德文的名字就念kè。[18]嗯。这样子啊。(他的名字的叫法,我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他本来有条件,在德国拿一个博士,在美国拿一个博士。他就是不拿。陈寅恪先生跟我的哥廷根的Dr.Father瓦尔德施密特,博士父亲,博士父亲就是我的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跟他是同学,在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教授里面有名的,吕德斯(Heinrich Lüders)。那个吕德斯,那个人是,有非凡的才能,那个西克常常跟我讲,他说(Heinrich Lüders zauberhaft)德文的意思,就是神奇,吕德斯这个人简直神奇。印度人考古,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说你去柏林找吕德斯,而且找的话,没有解决不了的。那个人就是西克讲的,神奇,天才。他有一本书,是论文,德文是Philologica Indica, Indica拉丁文哪,就是《关于印度的语言研究》,Philologica Indica,他这个书,我是看过几遍,不过这个书确实了不起,那么厚的一本。在里边,我琢磨写文章怎么写,处理问题怎么处理,发现问题怎么发现。
蔡德贵:都有啦。
季羡林:这是我自己定的,我在里边学这个问题,怎么发现学术问题,怎么解决的,怎么发现的。这个书,Philologica Indica,我是看过几遍,对我后来做学问呢,有很大的影响,恐怕影响最大的就是这本书。吕德斯我并没有见过,没见过,因为我也不到柏林去,他也不到哥廷根。他的徒弟瓦尔德施密特是陈寅恪的同学,陈寅恪是吕德斯的学生。(他们是)同门(弟子),那时候不能叫同班,因为也没有什么班,就两个人。这本书后来出了,我买过。我看过几遍,下过一番功夫。
就他这个,这个吕德斯,也确实了不起。比方这个《摩诃婆罗多》,大史诗。他读完了《摩诃婆罗多》,他跟别人就不一样。他在《摩诃婆罗多》里面,不同的语言,风格,各种方面,分了好多段,《摩诃婆罗多》这本巨大的著作,不是一个时期写出的,可怎么分,别人分不了。就是吕德斯给分的。
蔡德贵:各部分的语言,风格,特点都阐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