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企业组织管理篇

缺乏组织架构的企业是无法运营的,组织架构不合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的彻底失败。反之,适宜、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能量,使组织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达到“1+1>2”的合理运营状态。

第一章 企业组织管理应用方法解读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概念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即企业的目标、协同、人员、职位、相互关系、信息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就是将企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位,再把职位综合到部门,由众多部门组成垂直的权力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成组织共同的目标,人员必须分工来执行不同的工作,因此相互之间就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人员必须以某种方式有效协调。组织的结构主要是指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组织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

(1)直线制:一种最简单的集权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2)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

(4)矩阵制:职能部门系列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

(5)子公司和分公司。

二、企业组织管理现状

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行政隶属关系,通过企业内部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以及它们的归属关系,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上级是谁,下级又是谁,谁是领导者,谁是被领导者。它体现的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即领导在控制一切,领导在推动一切,领导在承担一切。它的负面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而实际上,企业管理是一个整体,各个经营环节如行政、人事、财务、生产、销售以及后勤等不可割裂,不可独立,前后左右相互影响至深,牵制之大,远胜过上下之间。它们的相互关联促使我们改变思维,将注意力从关注上下间的控制转向前后左右之间的控制。

相信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都犯过错。组织没有在部门间、岗位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管理的流程关系,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在平行部门间、岗位间得到沟通、协调与处理,而要借助于领导的力量来解决,但领导管事的结果往往是粗而不细,管而不控,强势不强效,使很多规定不能有效落实。要使企业管理细节受控,就必须进行企业流程再造,除了流程的细化与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的管理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同时,要在企业导入一种冲突与博弈文化,在部门间建立起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让“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成为可能,强调一件事要进行三方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使工作落到实处。

三、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制定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促进信任原则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必须以增进公司的信任为基本,所以,在设计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时,务必以增进公司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信任为核心,并使之形成传统。

2.合理性原则

企业组织制度的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企业能高效运转,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广泛听取员工意见,集思广益,直至上下认同。闭门造车或者按部就班的组织制度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合理性也会大打折扣。一个低成本、高产出的高效率组织必然有一个符合合理性原则的组织管理制度。

3.稳定性原则

企业的组织制度是为了保持公司长期稳定地运行和发展,所以,在设计组织管理制度时就要考虑如何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规范,以加强组织成员间的凝聚力。另外,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要充分结合本国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使其与之相适应,切忌照搬那些成功的组织制度,因为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背景,是不能被完全复制的。所以,较为理性的组织制度应该是适应其客观环境的变化并保持稳定的,这才是实现公司组织长期稳定的重要思路。

4.竞争性原则

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在充满竞争性的环境下,企业的组织才能充满活力,生机无限,企业的高效管理才能实现。一个高效实用的企业组织制度,应当鼓励其成员在公司组织管理制度的制约下,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相互竞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组织设计中就要引入市场机制,给予下属一定的自主权和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公司中的各个部门和成员都能体会到压力,有紧迫感,从而尽心尽力地工作。

5.适应和应变原则

企业组织制度应该与时俱进,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切忌僵化,也即遇到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论此前的组织管理制度如何完善都必须予以改变,以保证公司的基础不会动摇,企业能够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