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决定命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融智 东云
- 18287字
- 2020-06-25 05:11:50
第五节 良好性格打造成功人际关系——性格左右你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软资本,同时也会是生活健康愉悦的调味剂。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往往拥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并且经常相互帮助,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左右逢源。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就像是一座座桥梁,建得多了、广了,你就能到达更远、更好的地方。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总是能让你远离挫折所带来的伤害,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最好的慰藉。然而,挫折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每一个正常的人,总要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生活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经常能从他们那里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等。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赖、友爱等)一般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属的集体,也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个人欲望或利益去谋取集体的发展。
这样,他就能被他所处的集体所容纳和认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导致的心理挫折,即使偶尔出现这种挫折,也能很快消除。
美国杰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样说过:
“我希望人们能听我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在我的一生中,有好几次我感到自己因无法解决问题而火冒三丈,或者陷入苦恼不堪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或者一时被绝望的心情和认为一切都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心情所压倒。可以肯定,在这时候我已经处于病态的心理状态。我比大多数人有幸的是,在这些时候我总能找到人倾诉自己的苦衷,由此使我从精神纷乱中解脱出来。最幸运的是,他们往往能够比我自己更深刻地倾听和理解我的意思。然而,使人万分惊讶的是,如果有人倾听并理解你,那些可怕的情感就立刻变得可以忍受,那些似乎不可思议的因素都会变得合乎情理易于理解,那些看来永远无法澄清的迷惘困惑也都变成比较清澈透明的涓涓细流。我一直很珍视别人能以敏感的、充满感情的、聚精会神的方式听我倾诉的可贵时刻。”
当你满腹冤屈的时候,到朋友那里,滔滔不绝地说出来,得到同情和安慰,也许,朋友给你物质上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给你精神上的帮助是无法计算的。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使自己受人喜爱,受人欢迎,让他人觉得跟你做朋友十分有趣,这需要花些心机和时间,同时又要关心别人,要友好相处。有朋友,便有支持,有鼓励,便一定能振作精神。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像拼凑一片片的拼图,那么,唯有能充分享受拼凑过程中“找寻与思考”乐趣的人,才能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与领悟生命的真谛。
切莫清高孤傲
一个清高而孤傲的人往往把自己抬得太高而将别人看得很低,这样,他们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势去对待别人,势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种人在社交中很难交到朋友,而且容易自己去孤立自己,拒他人于千里之外,久而久之则会形成社交障碍,成为一个不为人们喜欢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知识越多,学问越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的话: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架子会使人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傲慢。
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物,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儿,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要一视同仁。待人要切忌“势利眼”。古人言“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要在做人上多个“心眼”,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要注意加强品德修养,谨防傲慢,那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和谐,你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和愉快。
因此,在别人面前,我们切不可清高孤傲、不可一世,一定要懂得去平等地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要记住:我们期待别人怎样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去怎样对待别人。
学会赞美他人
真诚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意义。对别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你的赞美显得有光彩;对自己来说,表明了你已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了。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去称赞别人。
渴望赞扬是每一个人内心的一种基本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社交场合中,赞美他人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能否掌握和运用这门学问,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是衡量现代人的素质的一个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对落后的学生,过多的处罚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这些学生粗一看简直一无是处,但你只要找到一件值得赞美的事,对他们予以赞美,他们就会好上一阵子,似乎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赞美固然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往往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赞美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由于小小的误会或久未接触,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消除这些距离的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这样,双方的关系和感情将会更加融洽。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如是说。
19世纪初,伦敦有位年轻人立志做一名作家。他好像什么事都不顺利。这位年轻人还时常受饥饿之苦。他几乎有4年的时间没有上学。他的父亲锒铛入狱,只因无法偿还债务。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油底的标签,晚上在一间阴森静谧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他们两个人是从伦敦的贫民窟来的。他对自己的作品毫无信心,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出去,免得遭人笑话,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后他终于被人接受了。虽然他一先令都没等到,但是一位编辑夸奖了他。这位编辑发现了他的才华。他的心情太激动了,为此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逛,泪流满面。
你也许听说过这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因为一个故事的付梓,他所获得的嘉许,改变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那位编辑的夸奖,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工厂做工。
史金纳的基本观点是用赞美来代替批评和冷漠,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实,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那些消极堕落的事会减少。
谈到改变人,假如你我愿意激励一个人来了解他自己所拥有的内在宝藏,那我们所能做的就不只是改变人了,我们能彻底地改造他。人人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而且会不计一切去得到它。但没有人会要阿谀这种不诚恳的东西。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但未能运用它。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的一部分而已。”
在这些没能开发的能力之中,有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赞美别人、鼓励别人、激励人们发挥潜在的能力。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大部分朋友对我们表现良好的地方好像都不置一语,视为理所当然,可是当我们犯了错误,马上就有人来提醒我们,责备我们,甚至训斥我们。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赞美下绽放花朵。要成为人类有效的领导者,我们要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扬每一次的进步。要诚恳地认同和慷慨地赞美。
但是,若在赞美别人时,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地赞美,也会使好事变为坏事。因此,赞美是件好事情,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
所以,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赞美方法:
1.尊重事实,用词得体
赞美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在开口称赞别人之前,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有没有事实根据,对方听了是否会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赞美是站得住脚的。
2.曲线赞美他人
在赞美别人时,如果太直截了当,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使人疑心你不是真诚的。一般来说,曲线赞美无论在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都能传达到所赞美的对象,除了起到赞美和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
3.内容热忱具体
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进而认为你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你不真诚的态度说出敷衍的话是赞美别人时最忌讳的。因此,一定要牢记,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去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真诚地对他的闪光点进行赞美。这样你的赞美才是真诚而有效的。
4.把握赞美的度
合理地把握赞美的“度”,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适度的赞美,会使人心情舒畅;否则,使人难堪、反感,或觉得你在拍马屁。
当然,应将“赞美”和“拍马屁”区别开来。赞美是一门艺术,可以使别人和自己快乐;而“马屁功夫”则是阿谀奉承且庸俗的东西,一旦落入“拍马屁”的陷阱内,那么你的赞美便不是成功的赞美。一般来说,必须做到:
①赞美他人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②赞美的方式要适宜,即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和口吻去适应对方。如对年轻人,语气上可稍带夸张些;对德高望重的长者,语气上应带有尊重的口吻;对思维机敏的人,要直截了当;对有疑虑心理的人,表达要尽量明显,把话说透。
③赞美的频率要适当,在一定时间内,赞美他人的次数越多,赞美的作用就越小,尤其是对同一个人。
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真诚的赞美,要知道,你在赞美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算来算去算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一个人不要太算计,因为你算来算去还是在算计你自己,你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而通常爱算计的人都是心机较重的人,他们十分看重得失,总喜欢和他人计较。但这种人往往也活得很累,算计来、算计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但也正是她的算计最终误了自己的性命。
天天想算计别人的人,最终肯定会被别人算计,做人要有“心眼”的目的不是用“心眼”去算计别人,而是用“心眼”去保护自己,以防被他人算计。
社会上就是有那样一帮人,心术不正搞歪门邪道,堵塞别人的道路,以破坏别人的成功为乐,让许多人深受其害。
会算计的人既称不上纵横家的“家”,也算不上走私犯之类的“犯”,在专家们与罪犯们之外,生活在我们中间,就是人们常说的“会算计的人”。会算计的人,虽无专长,但也能算计来一官半职。他们不会为民解忧,但会把别人干的功劳归自己;自己不会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会写批判文章,把别人的成果一笔抹杀;自己不会盖楼房,但会找两个钉子户,让你连地基也甭想打……这类人,不显山露水,好处捞够了就行。这类人犯错也不会大。这类人总占好处,得名得利,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留下。这类人你见过,我见过,他也见过,像蚊子苍蝇,虽说闹不了大事,但也绝不了种。
有了会算计的人,我们会增长许多生存能力。学会与这类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气,也会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让你变得与这类人一样下作。该丢的丢了就是,该舍的舍它而去,并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类人当作心理健康教师,让你时时有个标准:这样做会让我也变成“这类”了吗?
有了会算计的人,社会也有了一些“环保信息”。蚊子苍蝇闹不了大事,但蚊子苍蝇成了气候,得了势,那就说明这里有了腐败之气了,可以下大工夫清除这些垃圾了。所以说做人不要算计人,你的“心眼”要用于正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如做一个小人,不但事业不成,还会留下骂名,实乃做人的大失。
与人交往保持适度的弹性
人们知道,松软、富有弹性的东西可以避免或减轻物体之间的碰撞或挤压。人际交往也是同样的道理。交际如果带上了一定的“弹性”,就可以缓和彼此的矛盾,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还给自己留下了慎重考虑、再做选择的余地,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1.和初次接触的人交往
因为是初交,彼此不怎么了解,心灵尚未沟通,如果过急地亲密,则很容易让人产生交际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轻薄的看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别人打交道时总是“见面熟”,使人大惑不解,其真诚程度往往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在初次交往时过于冷淡,又易使人产生你目中无人或深不可测、老谋深算的感觉,使人望而生畏。一般来讲,许多人不愿与过于“老成”的人交往,因为和这类人交往总得带着戒备的心理,以防被对方捉弄。所以,在初次与别人交往时,应通过逐步的接触,视了解的程度和可不可交的情况来确定交往的深度和关系的疏密。当然,因过于谨慎、过于冷漠而失去交友的良机,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在初次交往时最聪明的做法是让你的交往带上“弹性”,有伸缩自由的余地,这样就既能把握住良机,又能慎重、充裕地来进行交往。
2.和有隔阂的人交往
人与人之间总是难免存在着隔阂,一旦隔阂存在,在交往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
所以,和与自己有隔阂的人交往时,一般应既主动接近,又保持适当的距离;既“察言观色”,掌握对方心理,又不过于敏感,捕风捉影,胡猜乱疑。一切都应处理得从容不迫,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随着交往的增多,彼此重新认识并意识到过去的误解或认识上的差异,那么,双方的隔阂或矛盾就会自然消除。
3.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的交往
有些场合的交往也需要讲究点弹性,比如,在公关活动中,在商业、外交谈判中。这些特殊的交往如果不讲究“弹性”策略,就会操之过急或失之偏颇,一般来讲,在公关活动中,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既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在这种情况下的交往,就是要在双方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中,寻找双方都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东西。这就需要“弹性”策略,既把关系处理得松紧适度,易于回旋,又能保证不增加矛盾冲突,便于进一步增进联络、加强合作。
4.在特定情形下的交往
人们进行交往总离不开语言。有些特定语境使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可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而应该灵活多变,可上可下,可宽可窄,可进可退,这也需要在言语交际中带上一定的“弹性”。
吃亏是福
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圆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
“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大智者,常常是若愚的。而且,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其中的“若”这个字在这里很重要,是“像”的意思,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脱智慧的象征)两个人的对话。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寒山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就如我们用瓷或泥做的储钱罐。在小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钱罐满的时候,我们就将它打破,而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像“愚”、“让”、“怯”、“谦”这样道气十足的话,即使不是出于孔子之口,也必定是哲人之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部分。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肯定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即“吃亏是福”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要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上吗?
因此,当你在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感觉自己吃了亏的时候,不要去抱怨什么,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这一切,曰:吃亏是福。
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正是由于人的性格多种多样且差别甚大,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将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性格,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必须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1.寻找死板人的兴趣点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来,你要好好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故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心理。
2.简言应付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对付这一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 嗦,所谓“多说无益”。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省”。
3.面对沉默寡言的人要直截了当
和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实在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太过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友好。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确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瞻前顾后应对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予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从事交涉,总是要按部就班地来,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瞻前还要顾后,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5.适可而止打发冥顽不灵的人
顽强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意见,死撑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自讨没趣。
6.耐心应对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是需要耐心。与人交际时,可能也会经常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话语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7.遇见自私自利的人能忍则忍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绝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8.不要揭穿深藏不露之人的“伪装”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涉,其目的乃在了解彼此的情况,以使任务圆满达成。因此,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来。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难得糊涂
中国自古就有“大智若愚”、“傻人傻福”一说,其意思也在于在该糊涂的事上糊涂,在不该糊涂的事上是坚决不能糊涂。其实,真正的糊涂并非是不明是非、不辨真理,而是洞察世事,一切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宁静与置之不理,同时也是一种不去计较、从容的生活态度。一个真正懂得糊涂的人能在生活中更能站在生活之外观察生活。因为不计较得失而更容易过得快乐,因此,一个人若在为人处世上也“难得糊涂”,他一定会在以下方面受益。
1.避免矛盾和纷争
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纷争,而这些矛盾和纷争又往往是由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所引起的,如果我们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就会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因此,糊涂一点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什么不好,在该糊涂的地方糊涂也是人生至高的一种智慧。
2.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
与人交往、处世的关键是使心情愉快,但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似乎我们很难做到,我们的心情总是受到人际关系的牵制。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因此,与其让自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那远不如糊涂一点,不去追究那么多,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一点。
3.于己方便
人常说:“给人方便,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方便。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身心健康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如果你是一个处处不糊涂的人,总是圆睁双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没有身心疲惫的时候?你何不像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那样难得糊涂一下!
要做到难得糊涂,一个人就应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了宽容心,你完全可以对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付诸一笑,你完全可以对并不重要的事糊涂一下,你完全可以对无关紧要的事网开一面。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处于一个快乐的心境之中,正如人们常说的:“原谅使人快活。”
像宋代的吕端一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如果你是一个法官,对于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类的事绝不能糊涂;而对同事把你一盒烟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这种小事完全可以糊涂一下。
别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过于精明的人常好为人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不合意之处。这种精明人为了显示其精明处,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来都不会难得糊涂一下,这种人属于招人厌的那一类。
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
相信大家都见过中国古代的铜钱,也一定注意到了它外圆内方的特征,这也正是中国辩证哲学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的集中体现:内心刚正而处世圆滑。一枚小小的铜钱将中国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内心刚正自然是指内心的正直与善良,而处世圆滑而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影响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而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而我们所提倡的“圆”则并非是虚伪和丑恶,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变通,能与任何性格的人较畅通地打交道,并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并收获人脉。它更是一种与人进行交流的技巧,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加畅通地沟通和交流。
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包含着牺牲。如果说有人能做到内方外圆的话,那也肯定包含了许多的牺牲。比如说,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规矩、有原则,那就意味着许多事不能做、许多事又非要做,那无疑也就意味着会得罪许多人,惹恼许多人,意味着要舍弃许多利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做人圆,那也会有牺牲。有时要牺牲小我;有时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如明明你在履行一项神圣的职责,别人却以为你好大喜功;明明你是深谋远虑,别人却认为你是哗众取宠。
小牺牲换来小成功,大牺牲换来大成功。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如果截然相反,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
做人若能做到像一枚小小铜钱一般,也就达到了人生的一个境界,内心的正直、善良、美丽均通过那“圆”的外在形式委婉地表达出来,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有利于良好的人际交往。
逆耳忠言与善意谎言
人际关系其实可以说是人世间最脆弱的东西,这或许是因为它建立在脆弱的人性基础之上吧。在办公室中,与大家和谐相处,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能做到与同事关系融洽,有利于消除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感和孤独感。因为大家都有着相对更接近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更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与同事相处,也不能太随便,一定要有章法。
善于接纳别人的良言以及利用善意谎言的艺术,共同的目的都是在办公室竞争中处理矛盾,防范陷阱,利于自身发展。
在办公室与同事相处,对年长、资深的要客气、尊重。这种尊重应当把握好“度”,毕竟他不是上司。工作中不懂的事要虚心向前辈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虚心请教还可以树立起你好学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在同事间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和他们沟通,听听他们的金玉良言,对你的好处往往是多方面的。即使他们的观点和做法与你的理解有偏差,仍会对你有借鉴作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不要辩论、驳斥他。一旦伤了对方的自尊,就不利于日后合作了。把他的观点和你的想法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后做出的决定可能会更加完美一些。
若你发现领导或上司的错误并想指出或给出自己的建议,虽然你的是忠告,但要注意方式不要让你的忠言逆耳,应该用非常委婉的方式来指出领导的错误,使你的忠言叫起来更加顺耳,而不是逆耳,这样才能让领导接受。忠言固然是好的,但它未必一定要逆耳,有的时候我们让它变得顺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使用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交际方式。当然,这种谎言尽管是善意的,但绝不是交际的主要手段。它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而且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应以欺骗为目的来制造谎言,而应以顾及他人的感受为目的。
通常情况下,当你的利益被他人侵犯,真诚相待无法得到维护时,不妨计划一个小小的“阴谋”,编造谎言来震慑他或哄骗他,使自己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挽回损失。
在人际交往中,实话实说往往会得罪别人,而生活中的恭维和奉承话,虽然许多都是虚伪和带欺骗性的,但是却可以使人高兴,如果你说实话,就会招致别人的臭骂。有一个富人给自己晚年生的独子过生日,很多亲戚朋友都来庆贺,每个人见面都祝福富人的儿子长命百岁。富人很开心,热情地接待他们。这时来了一个人,见面却没说祝福长命百岁之类的话,而是说了一句实话:“你儿子会死的……”于是他当场被富人叫佣人赶出去了。因此,应该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实话。
在工作中,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因事业受到挫折或精神受到打击,痛苦不堪、悲伤不已。正面的安慰可能更会加深他的伤痛。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编造一些谎言,促使他摆脱痛苦,重新振作起来。
另外,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局面,如果实话实说,势必造成对方的难堪,影响气氛。假如能够根据情况,迅速反应说出几句谎话,反倒效果会更好。
现实中许多地方可以运用谎言来掩饰,只要使用恰当,必定能使你的社交活动大放异彩,步步成功。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凡事都有个度,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有一定的标准,要用得恰到好处。
像士兵一样服从
在军队中,服从从来都是士兵的天职,上级一声军令便如山倒,士兵的条件反射便是无条件地服从,然后去执行,最后完成任务。
在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是天经地义的。下属服从上司,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上司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下属要想得到上司的重用,必须以服从上司命令为天职。
在办公室中,有的人纪律观念淡薄,服从意识差,他们是上司最感头疼的职员。这些人,有的身无所长,进取心不强,对上司的命令满不在乎;有的自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目无上司。他们昂着自己高贵的头,什么事都可存储在大脑里,唯有上司的命令例外。这些都很不利于一个想有作为的下属的发展与进步,是应坚决予以戒除的。
因对上司求全责备而不服从上司是为人处世的大忌。特别是和你的上司相处,千万不能对上司要求过高,把上司理想化、偶像化,希望上司完美无缺。在现实中,往往越有才干的上司,其缺点失误也越多。而你如果反驳和指责上司的话,就会发生不良后果。你必须明白,服从上司是天职,即使他的命令是错的,你也要先应承下来。然后找适当的机会慢慢和他沟通。否则,你如果直来直去,只讲原则,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如果上司确实有错,那么,批评上司要讲究方式、方法、场合、时机。而且对上司的批评也应该是以对上司的服从为前提条件的。在讨论会上,你可以发表一些独立的见解,但一定要对上司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为他做一些解释。这不仅是维护上司威信和尊严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找个适当的时机,委婉地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上司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并愉快地加以改正。你在他的心目中,既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又是一个亲近他的人。你的升职任命很快就会下来。
假如因为上司的短见与固执,造成了公司的经营持续几个月不景气,在经营讨论会上,你看到上司依然不听取大家的意见,而且有意向管理层隐瞒自己的失误,缺乏涵养的人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指责上司的种种不是,同事们为你的勇气惊讶。你也自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没有什么个人恩怨掺杂其中。看到上司在大家的注视下,脸色十分难看,紧紧地咬着嘴唇,以为上司可能开始悔悟了。其实,这时你已经在上司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遇到很多无形的阻碍。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你一定要记住,上司是权威,上司的意志不可逆转。即使在上司的错误面前,你也必须先服从。如果你的确对上司有意见,上司本来就看不上你,你也打算破罐子破摔,吵闹完一走了之,也可理解。但如果本是出于好心,想替“老虎”拔掉“病牙”,却不善表达,或者一时激动拍了桌子,与上司发生争吵,那就大失其策了。与上司伤了和气,坏了感情,再想挽回、弥补可就难上加难了。你也许永远失去了上司的信任,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因此,与上司相处,一定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服从都是第一位的。
作为一名员工、一名下属,最重要的天职便是服从,服从除了服从命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内采取行动。任何一个上司都喜欢服从且执行力强的下属,不管当时的情景如何,服从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喜怒不形于色
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人都很容易喜怒形于色,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给人的感觉是你情绪化、不稳定,甚至不成熟,久而久之,会让人害怕与你打交道。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没有“心机”,什么事都藏不住。
因此,我们在任何场合和任何情况下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喜怒形于色则很容易就让别人掌握了你的心理,处于被动的地位。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轻易写在脸上的,更不会随便让人看出自己的心理。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
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司,强露笑颜,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而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与之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在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
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然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人,对于喜怒不形于色还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想做,并不是不可能做到。你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声:“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写出来,要每天持续不断地做。还可以在每次自己想发或者即将要发脾气的时候,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提醒,并有意识地让自己降降火气,冷静下来。这样久而久之,自己便也慢慢改掉了喜怒形于色的毛病,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做到镇定自若。而这一点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办事上都是极其重要的。
人总是把面子看得很重,十分注重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人的面子观念可谓是深入人心,也由此可以看出面子问题在人们的为人处世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保全他人的面子
很多时候,不管是出于对对方的考虑还是出于对我们自己的考虑,我们都应该随时注意保全他人的面子。
聪明人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从不会把话说死、说绝,说得自己毫无退路可走。例如,“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如此种种,估计谁听了都不会痛快,人人都很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样绝对的断言显然是极不给人面子的一种表现。
《圣经·马太福音》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这句话被大多数西方人视做是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并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和别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一种共赢。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但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同事面子难保,以致当面撕破脸皮,因小失大,因此,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在保全别人的面子的同时也是在保全的自己的面子。
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他绝不会记住你的优点,因此,切记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让别人觉得没有尊严,没有面子,让人下不了台。有的时候,我们保全了他的面子,那么,也许很多事情就将会是另一种结局。
几年以前,通用电气公司面临着一个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的计算部门主管的职务。这个人在电气方面是第一流的专家,可是,在担任计算部门主管的工作中却是很不胜任。那么,就下一道免职令,解除他的职务吧?不能,公司少不了他;而他又特别敏感,容易激动。最后,公司给了他一个新的头衔。他们让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个头衔。与此同时,他们巧妙地让另外一个合适的人担任了计算部门的主管。史坦恩梅兹非常满意。
让他人保住面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常常是无情地驳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一个小孩或下属,找差错,挑毛病,甚至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去考虑人家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两分钟,说一两句体谅的话,对别人的态度宽大一些,就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事情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切记,“保全他人的面子”,因为只有保全了他人的面子才能赢得他人的感激,并由此得到一个朋友。同时,保全他人的面子也是一个人涵养的体现,更是一种顾全大局的体现。
一个懂得并会时刻都保全他人面子的人一定是一个人脉通达、左右逢源的人,他一定是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的人。因此,保全他人的面子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的一种投资。
改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消极态度
拥有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世界是每一个现代人的需要。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这种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总是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从天而降。这样,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工作场所,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响应者,不做交往的始动者。
要知道,别的同事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的友情,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主动交往。而主动交往的第一步便是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较好的态度,这样才能迈开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就是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出于很多种的原因,他们总是对人际交往采取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有排斥、恐惧、厌烦,进而远离人群,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点原因影响人们不能主动交往,而采取被动退缩的交往方式:
一方面是生怕自己的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主动而别人不采取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试想,如果别人主动对你打招呼,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比如,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硬座火车上,坐在一个“隔间”里面有6个人,如果这6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是主动交往的人,那么他们总是谈得热火朝天,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如果这6个人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在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与其尴尬地面面相觑,还不如主动打招呼,换得一路不寂寞,不是很好吗?当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攀谈时,你会发现,人际交往是如此容易。
另一方面,人们心里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的人会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我又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他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其实,这些都是害人不浅的误解,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其正确性。但是,这些观念却实实在在地起着作用,阻碍了人们在交往中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而失去了很多结识别人、发展友谊的机会。
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不断地尝试,会积累你成功的经验,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
其实,社交对一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因此,克服社交的消极心理是大为重要的。那么,克服社交的消极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从现在开始吧!
1.列出一张人名表
表上记载着同你所希望接触的社会领域有联系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去挑选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2.把自己同别人联系起来
为了建立关系网,你应该善于把自己同别人联系起来。你可以通过公司的同行或者是合作伙伴,建立更广的人际圈。
3.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不论你想向哪一个方面发展,最重要的是使决定你命运的人了解你。如果你从早到晚只是埋头待在办公室,那么你根本无法实现你的目标。
4.显得更忙碌些
今后你不论到哪里都带上点东西,文件、表格、书等。让其他人都注意到你的忙碌。因为这足以表现出你的抱负和进取心,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
5.找机会与高层领导接触
尽量错开公司内部的邮件来往,把需要报送的材料亲自送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提升了自己在别的部门的知名度,最终把自己同其他的同事联系起来,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二是你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层领导。
6.把自己同组织、团体联系起来
记住,你现在的工作不是你非要干一生的岗位,今后你还会有更理想、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你应该把自己同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组织联系起来,树立自己在其中的人缘。今后你准备换工作的时候将大有益处。
其实,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让我们知道与人打交道,进行人际交往是件很简单的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只要我们敢于打开心扉,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地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要再犹豫了,也不要再被内心消极的社交态度所左右了,从现在开始,彻底改变和摆脱内心的消极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开始你的人际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