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友商的客户提供服务

任正非将竞争对手称为友商,这些友商包括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北电、西门子、NEC和爱立信……

任正非指出,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分享成功,实现“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

相互依存,共创佳绩

随着2000年IT泡沫的破灭,华为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任正非意识到,华为想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会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问题,很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对象。

因而他提出:“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友商合作,与其成为伙伴,并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也就是说,华为通过合作可以为友商的客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利。


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其中,华为出低端数通技术(占51%的股份),3COM公司出资1.65亿美元(占49%的股份)。3COM公司把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降低了成本,而华为则利用3COM公司世界级的网络营销渠道向3COM的客户销售华为的数通产品并提供服务,此举大幅度地提升了华为的销售额,使其2004年销售额增长达到100%。

另外,华为还通过与西门子在PDS方面的合作,让西门子在不同领域销售华为的产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华为高瞻远瞩的策略。华为利用友商的销售渠道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使其与友商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同时,华为还积累了资本运作的经验,培养了人才。

华为这一思想的体现,并非仅限于正规的运营合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华为也会为友商的客户服务。

帮助所能帮助的人

任正非曾说:“企业的发展不能以利益来驱动,‘君子取之有道,小人趋之于利’,以物质利益为基准,是建立不起强大队伍的,也是不能长久的。”

任正非认为,华为的生存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华为人要更多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帮助所能帮助的人。


华为青海代表处某客户突然给曹正(化名)打来电话,说设备远程定位出现了故障,希望能够尽快帮他们处理。曹正一边仔细地听,一边分析,并不时嘱咐客户不要急,慢慢说。不过,客户越往后说,曹正就越觉得奇怪,似乎客户所说的设备并不是华为所提供的。

曹正疑惑地问道:“您说的设备真的是华为的设备吗?”客户停顿了几秒,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公司的设备,他们的电话接不通,我想,通信设备的原理应该差不多,所以打了你们的电话。”曹正恍然大悟,不过他并没有埋怨客户。

客户解释完,曹正温和地向客户解释:“虽然设备的通信原理一样,但是不同厂家的设备单板功能和信号流有很大差异,还得找××公司的工程师为您现场处理才能解决问题。”

客户听后,有点不知所措,说话支支吾吾的。曹正感觉到了客户的为难,于是安慰客户说:“不用着急,我帮您联系××公司的工程师吧。”客户听后连忙感谢。

后来,这位客户还专程拜访曹正,希望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而曹正也因为对客户的无私帮助,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一个优秀的公司应尽力帮助所能帮助的客户,一个敬业的员工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所能够帮助的人。而很多时候,只有这些公司和员工才能获得更好的声誉和更高的回报。无论是否与友商合作,华为都会竭力帮助那些非本公司的客户。

需要注意的是,在为友商的客户提供服务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同时,要避免与友商发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