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护理工作指南
- 王沁等主编
- 3867字
- 2020-06-25 20:43:19
第六节 感染病科护理常规
一、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入院按病种实施隔离措施,根据需要准备隔离衣及隔离用具,床头挂隔离标志。
(3)病室空气流通清新,每周空气消毒2次。
(4)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或绝对卧床休息。
(5)根据病种分期和医嘱给予相应的饮食。
(6)对病危、病重、手术、卧床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7)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巩膜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
(8)监测体温,准确描绘体温曲线以帮助判断热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发热患者按发热常规护理。
(9)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10)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
(1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的宣教。
(12)出院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遵医嘱定期复查。
(13)工作人员应注意职业防护。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甲、戊型肝炎为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为血液、体液隔离。
(3)病情较重或症状明显以及有黄疸患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或恢复期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4)遵医嘱合理饮食:急性肝炎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慢性肝炎患者给予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出现肝性脑病前兆及发作肝性脑病时给予低蛋白饮食,并发腹水时给予低钠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粗纤维食物,避免饮酒。
(5)指导患者注意护理安全,避免摔伤、磕碰伤,避免使用牙签剔牙,以防牙龈出血。
(6)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巩膜的颜色,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如出现性格、行为改变,定时、定向、计算力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7)遵医嘱记录尿量或用入水量,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准确测量腹围和体重。
(8)肝性脑病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三、麻疹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日,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至出疹后10日。
(3)患者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日。
(4)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补充维生素A,多饮水。
(5)患者体温过高,可服用小剂量退热药物或头部冷敷,忌用冰敷与醇浴降温。
(6)出疹期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如出疹过程不顺利,提示可能发生并发症,须报告医师。
四、水痘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或出疹后7日。其污染物及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消毒。
(3)发热患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4)做好皮肤护理,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避免抓伤疱疹处导致感染。
(5)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五、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后9日,方可解除隔离。
(3)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勿进食酸性食物,保证营养及液体摄入量。
(4)高热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5)观察患者腮腺肿痛的表现及程度、口腔黏膜处的腮腺导管开口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出现异常报告医师。
(6)青春后期以后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睾丸炎、卵巢炎、乳腺炎等并发症。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实行血液、体液隔离。
(3)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亦应如此),严禁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出血。
(4)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尿期给予低蛋白饮食,多尿期给予半流质和含钾食物。
(5)密切观察尿量,遵医嘱记录24小时尿量或出入水量。
(6)发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但不能采用乙醇或温水擦浴,禁用强效退热药。
(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血液透析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虫媒隔离至体温正常。
(3)给予患者流质、半流质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4)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注意降温不宜过快、过猛,禁用冰水擦浴,室温控制在30℃以下。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6)躁动的患者加护栏。
(7)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变化或呼吸衰竭、脑水肿、脑疝征象时,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8)恢复期加强营养和肢体功能锻炼。
八、艾滋病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血液、体液隔离
(3)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饮食,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4)加强患者口腔、皮肤护理。
(5)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继发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师。
(6)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尊重理解患者,同时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措施。
(7)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触患者的一切物品应严格消毒。
(8)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需消毒后方可入池。
(9)送检的血液、体液等标本需要有鲜明的标志。
九、伤寒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遵医嘱每隔5~7日送粪便进行伤寒杆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才可解除隔离。
(3)高热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热退后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测2周。
(4)发热期应给予患者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饮食应减少豆奶、牛奶等容易产气的食物;并发肠出血的患者遵医嘱暂时禁食或仅进少量流质;并发肠穿孔的患者应给予禁食,并遵医嘱使用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5)若连续3日未解大便者,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300~500 ml低压灌肠或用50%甘油60ml或液状石蜡100 ml低压灌肠,禁用高压灌肠或泻药;腹胀时禁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6)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大便、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腹痛便血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
十、细菌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及时留取患者呕吐物送检,沙门菌食物中毒应作消化道隔离。
(3)给予患者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4)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血压、脉搏、呼吸异常及脱水、酸中毒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十一、霍乱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施严密隔离,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6日,遵医嘱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3)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就地用含氯消毒剂(≥4%)搅匀后静置30分钟再行常规消毒。
(4)密切接触者应检疫5日,遵医嘱给予预防性服药。
(5)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搬动。
(6)有剧烈泻、吐者应禁食,泻、吐不剧烈者可给予流质饮食,恢复期给予易消化半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
(7)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正确补液。
(8)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呕吐及腹泻的次数、性质。
(9)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口渴程度、生命体征及意识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十二、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消化道隔离。症状消失后1周,或大便2次培养阴性者,方能解除隔离。
(3)遵医嘱患者禁食或给予流质、半流质、低渣饮食。
(4)入院后服药前,送大便培养。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及性状。
(6)重症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高热、抽搐、昏迷者应立即报告医师,并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十三、鼠疫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严密隔离。对疑似患者与患者应分别隔离,腺鼠疫应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数日;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日,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应检疫12日,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的尸体应用尸体袋严密封包后焚烧。
(3)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4)淋巴结剧烈疼痛的患者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局部也可采取热敷或鱼石脂乙醇外敷,切忌挤压。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皮肤出血倾向等,如有异常报告医师。
(6)并发发热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7)并发败血症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十四、猩红热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呼吸道隔离,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的出现,可解除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日)。咽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3)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4)观察患者咽痛、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情况。
(5)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十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实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一般不少于病后7日。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注意患者体位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意识障碍者加护栏,加强安全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6)注意皮肤护理和口腔清洁。
(7)高热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8)并发败血症应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9)并发颅内高压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十六、败血症护理常规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卧床休息。
(3)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做好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是否出现淤点或淤斑等。
(6)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是否有口腔细菌感染。
(7)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的情况,如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时报告医师处理。
(8)医嘱及根据患者体温的情况进行血培养和药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