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发展自我意识(2)
-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
- 郝长虹
- 2352字
- 2016-10-11 17:03:10
(二)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假荣誉,以期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行为。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好虚荣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吹牛、撒谎、作假、投机等非正常手段去沽名钓誉。“空袋不能直立”,追求虚假的荣誉,只是自欺欺人,不仅会使个体失去诚实,失去他人的尊重和友谊,而且会使之失去实在的追求,留下空虚苍白的人生。
(三)从众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立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若过强,往往使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主见,有碍于心理发展。造成从众心理过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害怕孤立,为了求得小团体的认同,而放弃了主见,随大流,凑热闹,以求并无实际意义的“合群”;二是缺乏自信,只好随大流;三是接受“服从”教育的结果。
(四)逆反
我们开始渴望在思想上、行为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但阅历有限,认识较片面、易于感情用事,以致形成偏见。当这种偏见在现实生活中碰壁时,在青年期特有的强烈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驱使下,就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例如:对师长的教育或班干部的工作抵触,以“顶牛”、“对着干”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对正面教育和宣传表现出一种怀疑、不认同的态度,对社会、人生和个人前途显出玩世不恭的态度,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感兴趣,越是不让做的事,越要做,常常表现出有意违拗的行为和放荡不羁的倾向。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批判精神、独立意识增强的标志,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不加以自我约束,逆反心理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作用将很大。例如助长个人自由主义倾向、人际关系僵化、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健康及情感反应固执等。
(五)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自信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优秀品质,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更不唯一些陈规陋习,对自己的才学信心十足,对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但若自信过了度,就变成了自负。自负的人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会一意孤行,武断独行。自负将故步自封,作茧自缚。
(六)任性
任性即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不顾及他人的想法,而一味要求别人顺从自己行事;难以自我克制,一味要求他人对自己忍让;在接人待物时,单从个人好恶出发,只凭一时意气用事,常被本能的欲望、偶然的动机以及不良的情绪所左右。任性者,人皆避而远之。
四、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要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除了依靠外部环境外,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意识素养的修炼。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中国有句古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明了自我认识的困难性,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人对自己的心理不能像测量血压、身高一样有一个客观尺度,即使是能够测量,一般人也较难掌握。同时,人对自身的认识往往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容易产生“当事者迷”的情况。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认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有利于调适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
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要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结果如何,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自己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时,表明他的自我意识较为成熟。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有助于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个体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期望、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当然,大学生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因为评价者的专业水平、评价动机等因素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对他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不因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3)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在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与周围的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参照系。同时,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恰当地与他人比较而且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还可以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心理学家曾提出“自尊=成就/抱负”,这说明个体的自我评价不仅取决于他的成就,而且取决于他的抱负水平,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地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以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在培养自己正确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自己超越自我,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应该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不一味跟自己过不去。
(5)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我。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