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时李彦宏正在为百度谋划新的战略。那几个月里,他几乎天天都在和高管们开会,周末请大家到家里吃饭,下午继续在草坪上聊工作。正是在草坪上,大家定下了百度云的大方向——云。
9月3日是百度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召开的日子。在这次大会上,李彦宏发表了题为《云端有你创享未来》的主题演讲,演讲的关键词有两个:云和移动。
他认为,移动互联网过去这几年的发展,最主要的创新在终端。而云端对于互联网的支持,是下一个热潮,是下一个焦点。百度过去12年,做了12年的云端的东西。他决定把这样东西开放出来,开放给开发者。
百度云包括什么?
李彦宏介绍说:“第一个是云存储。从9月3日起,任何一个注册百度网盘的用户都可以获得100G的容量。百度已经有巨大的存储能力,能够把大家很多东西,任何时候拍的照片,随时同步到云上去。第二个是云计算。我们有几十万台的服务器,可以承担非常大量的计算任务,很多终端已经不需要有太强大的计算能力,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云端解决。第三个叫作大数据智能。百度每天都有5亿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在高频次地使用百度,他们贡献了很多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什么,我们把它叫作大数据智能。”
与百度云一同而来的是百度给开发者带来的七种武器——Engine、LBS云、ScreenX、PCS、Site App、BAE、MTC,这将使开发者可以同时利用百度的通道和百度工具,大大降低App的开发门槛,节省很多成本。
这正是百度高管们在草坪上谋划的未来——将百度“十年磨一剑”的云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做平台服务于开发者。
早期的应用开发者从写代码到租服务器,到分发应用,什么都要自己干,又累效率又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开发时代结束,平台开发正流行,而趋势是从平台开发时代向云开发时代变迁。李彦宏看到了不少开发者暴露出的困难:大家往往不计后果,不计困难,一猛子扎进来都搞开发,不知道别人到底需要什么,现有的几大开放平台对开发者的支持却普遍存在不足。同时,应用分发渠道的分散和混乱、开发者和手机厂商之间的弱关联等问题,则让开发者犹如无头苍蝇一般,缺乏方向。
因此,李彦宏决定与其与开发者直接在产品层面竞争,不如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他说:“现在世界变化非常快,我也不知道下一步的创新是什么,但如果能给开发者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好的应用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被设计出来,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也就是我们为整个产业所做的贡献。”
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年初只有300余人,现在已有近1000人。李彦宏把2010年开始运转的百度开放平台,更名为百度开发者中心,划到百度移动云事业部下,同时被加入的还有百度无线。除了人员的扩张,李彦宏还立刻投入公司25%的资源来做云这个项目。这都显示出了李彦宏的决心。
百度世界大会结束后,业界都担心:一项基于百度云的应用成熟后,百度会与其争利。对此,李彦宏的回答是:约束私心,称“一代人要为下一代人搭桥、铺路、种树”。
2012年10月,仅两个月的百度云个人用户量突破1000万。2013年9月,百度云用户破亿,2014年11月,百度云总用户数突破2亿,移动端的发展全面超越PC端。更重要的是,百度云开发平台吸引了超过6万名开发者,移动程序超过8万个。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同时,百度云平台也让运营商从中获益,它们借嵌入百度云服务的终端,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进网。仅2011年,百度就为开发者提供了过亿元的分成收入。李彦宏的目标是不仅让最好的开发者赚到钱,还要让最多的开发者赚钱。
百度云战略让百度由面向用户的前台游向后台“深潜”,从一棵参天大树转变成能使一片森林成长的肥沃土壤。这项新业务虽然一开始可能不会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无法让流量变现,甚至直接影响此前战火纷纷的搜索引擎之战,但在未来,这将使百度继续保持权力的核心地位,而不被垂直搜索、移动应用削权。
2015年,云计算的产业日益成熟,云已经不再是概念和口号,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落地工程,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已经成为开发者聚集的乐园。由于云被业界视为将用户从一个孤独桌面推向众多的互联网的一步关键棋,因此,云计算成为了全球IT领域最热的投资项目。
遗憾的是,实现云的美好前景,本来是众多企业的选择。可数据显示,只有13%的企业已在应用或落地,33%的企业在积极研究,近45%的企业表示没有计划或者不清楚是否会采用云计算,还有9%的企业及CIO对云计算有排斥心理。另一个问题是:当下不同规模、背景、类型、层次的云计算厂商纷至沓来,光是云就有十几种称呼,让企业颇感迷茫。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自建云平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李彦宏认为,互联网思维在传统企业上的运用,将会是企业变革的方向。而百度在大数据、移动、人工智能、LBS等领域都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在了解用户和服务用户上,相比于其他企业更有优势。因此,他会与传统领域的企业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希望结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因此,2014年秋,百度与传统运动鞋服企业361°进行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生产了一款可穿戴产品——智能童鞋。
因此,传统企业或互联网创业者,要抓住云计算发展趋势,布局云计算,结合自身需求,从不同角度考察,慧眼识珠地选择有实力可信赖的领先厂商,如BAT巨头的云端,使云计算方案切实落地。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项目实施失误率。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百度不再只是横扫信息市场的孤狼,变身为带领中间页网站和开发者的头狼,李彦宏想做的不只有自己的事情,还想搭建一个大的生态圈。”
——李彦宏
继小米一口气发布了五款新品几个小时后,三星也举行了Galaxy S6/S6 edge的中国区发布会。之后,2015年4月乐视手机千呼万唤终于露面。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手机厂商已经变换商业模式,从所谓的硬件产品销售商转向搭建平台生态圈,构建生态链。
其实,这正反映了未来商业的竞争趋势——最高阶段的竞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早在2010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说过,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开放和共赢的崭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企业都不再是以个体为单位单独生长,而是应该共同携手,去打造一个基于开放平台的良性的生态体系。
百度从2010年开始就在践行自己对开放和共赢的诺言。当时,百度在构建大开放平台的同时,在其垂直分类产品线上构建了若干小开放平台,比如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和百度地图开放API平台的上线。以百度知道为例,该平台的启动,连接起一个个知识孤岛,构成了知识共享的生态圈,从而推动一个和谐的知识社会。除此之外,好大夫在线、精品学习网、新东方在线、游久网等一大批专业网站已经加入。从运行效果来看,百度强势的技术、品牌、资源注入开始激活这些专业知识平台。
而百度地图通过开放API,除了提供领先的交通规则、路线导航等基础功能,还集合了美食、酒店、银行、商城、电影院、打车等丰富的生活服务信息。
事实上,到2015年,它与百度直达号、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百度钱包等产品的融合,俨然成为了连接人与服务的新桥梁。据百度15周年庆的数据统计,接入百度地图API的应用和网站超过50万个,覆盖23个行业,形成了独特的百度地图生态圈。同时,百度地图也成为百度O2O大战略的最大筹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没有着急推销产品,而是去搭生态系统,建造生态系统圈,目的是让优秀的创意在这个系统生态圈里获得更快的成长。
目前,百度的开放平台战略已经形成了一张“蜘蛛网”,这个“网”有一系列关键的节点,并随之发散到整个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用户受益的同时,也让参与到“织网”的各利益方汲取营养,共同壮大。李彦宏把这一过程比作“过河”,即在一个生态之下,百度和依赖百度流量的中间页网站、围绕百度生态的开发者们互相搀扶着过河。去哪儿、58同城、汽车之家的成功上市,已经让外界看到了这个生态圈的巨大能量。多年来,百度始终站在流量和应用的入口,俯视整个产业,为产业链上的每个利益者输送源源不断的流量和平台支持。
今天的企业如果要构建平台生态圈,一定要认清一点:“平台生态圈”不单是构建起一个平台,而是以某个平台为基础,营造出“为支撑平台活动而提供众多服务”的大系统,而关键是吸引用户并增强黏性。百度在向外界介绍其“开放平台”体系时,一直强调“一切从用户出发,以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让参与者共赢。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这种前提变得越来越重要。
具体来说,一家互联网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建构生态圈:首先,找到价值点,实现立足。企业应该把持住诸多价值链中有共性的一个环节,做到相对高效,为一个或多个价值链提供更多价值,之后便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平台。
其次,在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如技术、品牌、管理系统、数据、用户习惯等自己容易复制别人很难超越的无形资产,这样才能增加平台的可扩展性。《平台模式》的作者陈威如认为,“只有当品牌与使用者身份之间产生了某种天然的连接意识时,只有能够让用户对产品深深产生共鸣,甚至认为该品牌是自己人格特质的映射时,生态圈的第一步才算搭建完毕”。
最后,在这一平台上,为价值链上的更多环节,构建更多高效的服务,以增强平台的黏性和竞争壁垒,最终可形成平台生态圈。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米忽然发布体重秤和插线板了。
海尔是家电品牌的领头羊,多年来利用自身的所有资源为“U+系统”内的合作伙伴提供帮助:一是给予雄厚的技术支持;二是利用3万多家自有渠道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宣传“U+系统”的最新成果;三是海尔“云贷”设立专项基金为生态圈内的合作厂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一智慧生态圈的原则就是强调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
注意,生态圈建立之后,企业也要时时关注产业趋势,关心用户需求变化,时时优化生态圈,做到未雨绸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百度面临着将自身平台生态圈进行战略转型和升级的挑战。尤其是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让百度这样的巨头都没有空暇时间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开发新业务。所以,它只能通过借力国际巨头,或靠并购其他公司的形式来完成自身的战略布局。
构建平台是一种战略选择,而建设平台生态圈则是更大的战略布局。当一家企业打造出相当独特的生态圈,可以达到“1+1=10”的效果时,企业便要在“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的多方需求”的基础上,下力气去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