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是你运气太差,是你脾气太大

你掉进“倒霉连锁反应链”了吗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日常生活中,人们有3/10的时间爱发脾气、发牢骚、易怒、暴躁,却不知道原因何在。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只要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那么一系列倒霉事情就会接踵而至,你一整天都陷入坏情绪之中。

小李早上睡过了头,爬起来穿好衣服,打好皮鞋油就往外跑。

谁知外面下着雨,刚打好油的皮鞋沾满了水,裤腿也湿漉漉的还带上了泥巴。

在公交车站等车,却半天不来一辆,小李有些着急,一看表更慌了,如果迟到刷不上卡,那一天等于没上班。

小李决定打车走,又因雨天打车的人太多,好不容易来一辆空车,立刻有人抢先而上。

小李几次也没打上,正好公交车过来了,赶紧上吧。还好,有坐,一屁股坐下去,感觉屁股冰凉,抬起屁股一看:哇噻,原来车座子上有水!可能是刚才的乘客把伞放在车座上的原因。小李憋了一肚子火:我的毛料西裤算完了!这鬼天气!

总算及时到了办公室,一脚迈进办公室,小马就告诉小李高管考核方案没通过,退回修改。那可是小李熬几天几夜的成果啊。要修改,说得多轻松!可改起来多么费劲啊!小李心里又委屈又生气,放在一边,一天也懒得弄。

终于下班了。还是细雨蒙蒙,小李也没什么精神,晃荡着往外走。突然想起忘了给女朋友打电话,约好下午打电话商量晚上吃饭地点的,你看这记性,就今天这些倒霉事给搞的。赶紧打吧,不然女朋友该发脾气了。电话通了,没人接的声音,过了半天才接,那边传来怒吼声:“我们约的几点,你脑子进水了?我不去了,你自己吃吧!”啪!电话挂断了。小李这一肚子气,憋得他甚至想在大街上吼几声。

这时,电话铃声想起来,是上司的声音,问退改方案做得怎么样了,小李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没做呢。上司也火了,大声吼道:“没做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

小李的坏情绪,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结果都是糟糕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遇到高兴事情的时候,下丘脑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你的心情越来越兴奋;当一个人处于坏情绪之中时,下丘脑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你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因此,当你遇到倒霉不愉快的事情时,应当及时控制自己的心情,一旦坏情绪出现苗头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把它扼杀掉,千万不能任其肆意发展,乱发脾气,否则你的情绪会越来越糟糕。不但这样,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你经常有这种坏脾气,你的人生会陷入“倒霉连锁链”中,必定暗淡无光。

牢骚太盛是成功的死敌

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聊天中,常常可以听见一些人牢骚满腹。他们往往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一个,简直比窦娥还委屈。他们抱怨工作职位低,赚钱少,老板苛刻;抱怨生活上老婆丑、不温柔……总之,生活中一切不合他意的地方都要发一通牢骚,发一阵脾气,以泄私愤。

人总会有灰心气馁、不满意的时候,此时发点牢骚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整天牢骚满腹,不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只要不合我意就怨天尤人,就未免有点不正常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抱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牢骚满腹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一下子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发脾气,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有这样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突然闯进来,因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令他很不满。佛陀默默地听了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微安静后对他说:“婆罗门啊,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当然有,你何必问此!”“婆罗门啊,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那是当然的了!”“婆罗门啊,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这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佛陀看着他,又说道:“婆罗门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了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婆罗门经过这番教诲,出家佛陀门下,成为阿罗汉。

动怒发脾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当你对某人所做的某事不满、动气,说明此人在你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你重视、在乎此人,你不希望他所做之事会令你不快,更不希望会伤害到你。如果这个人确实在你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你动气还情有可原。如果你们之间什么关系都没有,那生什么气呢?为了一个跟你毫无瓜葛的人动气值得吗?再进一步来说,别人犯了错,而你去动气,岂不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

动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对方一个劲儿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或晚点出门。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

不必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的情绪,不必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将自己的错误迁就于别人的身上,冷静地分析问题,就能做到不动气。

为别人所犯下的错误生气,你无疑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想一想,这是多么划不来啊!为突来的情绪生气,你发了一场熊熊的无名火,想一想,这对别人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公平!

没有运气的好坏,只有脾气的好坏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间穿梭,看起来很忙,但却不是在为工作而忙,而是在忙着到处寻找工作。他们曾经在许多公司任职,从事过不同的职业,能力不能说没有,但是却被自己满腹的抱怨掩盖。其实,他们所抱怨的东西并不是导致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这种抱怨的行为正好说明,他们现在的处境——四处寻找工作的苦楚,完全由自己一手造成。

他们说:“每天累死累活,只能拿到这点钱,这算是什么工作。”

他们说:“老板太抠门,干得再好有什么用?”

他们说:“公司领导一个比一个差劲,这根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在这干得再久也翻不了身。”

……

他们牢骚满腹,动不动就发脾气抱怨,抱怨公司的老板抠门;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严苛;甚至抱怨自己当初怎么会进这家公司……他们的这种抱怨,有时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固有的矛盾之间会得到一些实据,因而也许会受到一些善良之人的宽慰,使自己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一定的缓解,并不能给公司造成损失而影响自己的发展。但是,持续的抱怨势必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不能专注地工作,甚至敷衍了事。久而久之,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到那时即使你不炒老板的鱿鱼,老板也已将你排在了最应辞去的人之列。何况,如果你因此养成抱怨的习惯,想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想在下一份工作中有所作为,实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一点,凡是频繁换过工作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体会。

《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向一位聘用过数以百计员工的管理者请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应聘者的。这位管理者说:“我招聘员工时,十分看重应征者如何评价自己刚刚离开的那家公司和以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来应征的人只是说过去雇主的坏话,甚至恶意中伤,这种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加以考虑的。”

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无法容纳未来,也不会被未来容纳。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只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却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吧,他们从不懂得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机会,总是抱着近乎愚蠢的奢望,以为下一个工作会更好。他们不懂得,丰厚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的,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工作机会,任自己的大好年华白白流逝,使自己未得到良好增长的技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变得一文不值。他们始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在自己现有的工作中努力,不管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最终都会被庞大的失业队伍淹没。

一个人不停地抱怨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就是在此时,机会已经从他的身边溜走了。

负气招来负面的结果

有的人有点能耐,就把自己看得很高,看不起任何人,而且脾气也大,遇事就发脾气,喜欢指责训斥人。但事实上,自负的人历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要切记这样一个道理:自负脾气大是失败的先兆。

自负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自负的人总有一些突出的地方。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使人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

苍蝇和蚊子落在桌子上一本打开的书上,这是一本哲学书。

蚊子指着打开的书说:“看看吧,上面是怎么写的:一只蚊子在大洋的另一边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看到没有?可以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没想到我是这么厉害。现在我还怕什么人类,我只消站得远一点儿轻轻地扇一下我的翅膀,哈哈,他们就会被吹到九霄云外……”

“可是,可是,你以前吹走过人吗?”苍蝇打断他的话。

“那是因为我以前不知道,也没有试过,不自信,现在我很有自信,让我们去找个人下手,我要打败人类,我们蚊子要统治世界。哈哈……”蚊子狂笑着。

这时,一只壁虎出现了。苍蝇看到了壁虎,赶紧飞起来,叫蚊子:“快逃跑啊,有壁虎!”

蚊子很傲慢地看了壁虎一眼,“哼!我要打败人类,一只小小的壁虎能拿我怎么样?正好拿你做试验,看我不把你扇到世界的尽头去!”

蚊子不但不飞走,反而扇动着翅膀非常自信地向壁虎飞去,壁虎张开嘴,舌头一弹,蚊子就不见了。

苍蝇叹了口气,飞走了。

风轻轻地吹进书房,哲学书翻到了下一页……

看完这则寓言,我们忍不住要叹息,可怜的小蚊子,它太看得起自己了,因为自己的自不量力,把生命都失去了。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很多。

家庭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宠,很容易让孩子在内心滋生出“相当了不起”之类的自负心态,最终,孩子在成长的途中就会遭遇很多挫折和困难。

工作中,有些人总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而对别人的评价过低,自不量力的情绪溢于言表。工作中总是彰显自负的个性,忽视他人或全体的协作力量。即使有人对他的缺点做出指正,他未必就能听得进去。自负的行为方式,势必会在自己的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中甚至是在和领导的接触中处处暴露自视清高的迹象。这样一来,就很难和周围的同事融洽相处,会在同事和领导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负的人,必定不会有很好的人缘,工作上他不出错则好,如若出现问题,自然没有人为其说好话,添油加醋的可能还会有不少,他的“饭碗”说不定就会因此而失去。

悲剧是自己制造的

脾气可以成为你干扰对手、打败对手的有力工具;反之,脾气也会成为对手攻击你的“暗器”,让你丧失理智,铸成大错。

电影《空中监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从海军陆战队受训完毕的卡麦伦来到妻子工作的小酒馆,正当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时,几个小混混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对他漂亮的妻子进行骚扰。卡麦伦在妻子的劝阻下,好不容易按下怒火,离开酒馆准备回家去。没想到在半路上又遇到那帮人,听着他们放肆的下流话语,卡麦伦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不顾妻子的叫喊,愤怒地冲过去和他们搏斗起来。混乱中,一个小混混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卡麦伦不假思索地夺过匕首,一刀捅入对方的胸膛……

那人当场毙命,卡麦伦因为过失杀人,被判了10年徒刑。无论他有多么后悔,也只得挥泪告别刚刚怀孕的妻子,在狱中度过漫长的痛苦时光……

卡麦伦的悲剧难道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吗?如果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正面与歹徒冲突,又怎会酿成悲剧?制裁歹徒其实不一定要靠拳头和武力。当时,如果卡麦伦能稍微理智一些,向警方求助,事情一定不会演变到这种地步。

你应该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轻易被对方干扰,丧失理智。

一般来说,对方干扰你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刺激你,譬如讽刺你、嘲笑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第二种是在行动上惹怒你,譬如故意为难你,不断向你挑衅。

如果对方有心刺激你,使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只有忍下来,不动声色,不要去理会他的言语,若要反驳,也要笑着反驳。

你千万不可被他激怒,否则,大家只会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而没看到他的伎俩。于是,本来你是无辜的,怒火一烧,你也变成理亏了!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一时冲动可能让你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也留给别人很多把柄,结果他分毫未损,而你已遍体鳞伤,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千万别在敌人的干扰下乱了阵脚。以老僧入定的心情面对,那些激怒你的动作自然会消失,而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做同样的事。

你应该明白,如果你已经受到了对方的干扰,脾气开始失控,对方便可轻而易举地消灭你。如果对方是有计划的,谋定而后动地激怒你,那么你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你的反应都已在对方的掌握之中,而你常会因失去情绪和理智的平衡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对方甚至可以不动声色,便使你处于不利的境地。

让自己心平气和一些,别让脾气成为别人借以伤害你的“暗器”。多一些审慎,便不会掉入别人为你设计的脾气圈套当中。

前程断送在自己的手中

生活中,不好的脾气常常折磨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做事情总是犯错误。因此,我们应尽量在脾气控制自己之前控制脾气。那些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能驾驭脾气的人,而失败得一塌糊涂的人通常是那些被脾气驾驭的人。

一名初入歌坛的歌手,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十七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三十七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五十七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自断了前程。

实际上,我们自己不生气,什么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生气都是自找的,在生气的时候我们要适当进行情绪转换,让自己不至于伤心难过。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会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于是,嘴里骂着,心里恨着。其实这样的生气是无用的,根本不能改变现状,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想想如何变不利为有利,跨过艰难。

脾气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对事物没有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脾气更是情感最表面、最浮躁的部分,以脾气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很多人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时,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有人便可能大打出手,甚至以性命相搏(诗人莱蒙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有人因别人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柔弱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才会意识到犯了错误。这都是因为脾气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为。

所以,给自己的脾气装一个自制的阀门吧。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挥洒自如,才能赢得卓越的人生。

气从口出了,祸从口入了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人人都会发怒,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发怒要找合适的对象,要恰如其分,要在恰当的时间,目的与方式也要合适,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医生说,每一次生气发脾气,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这是发脾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然而,发脾气之时的恶言恶语还有可能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

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你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身的阴影。

有一个幼儿园老师,恨透了班上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有一次,这个小男孩又闯下大祸,老师惩罚小男孩站在讲台上,并问全班小朋友:“你们看看,他像不像一头大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只知道顺着老师的话回答,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像!”

小男孩羞愧地低下头来。他是受到惩罚了,然而,更糟糕的是,这个残酷的惩罚可能将伴随他一生。他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那么多人,当着他的面大声地说他像一头大笨猪。

一位年轻人在年迈的富人家里担任钟点工人,每天,除了清洁工作,还有半个小时的“陪读”任务。

一天,这名年轻人不小心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放反了,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年老的富人却大发雷霆,指着年轻人的鼻子大骂笨蛋……年轻人一言不发地忍耐着,因为他相当同情这名老人,除了骂人的舌头外,他已别无利器。在将近十分钟的咒骂后,老人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要求年轻人进行每天的例行公事——读一段故事给他听。

年轻人翻着书,找到一个相当吸引人的章节,上面写着:“南洋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每当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就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木的生命,比任何刀棍、石头都还具有杀伤力;正如那些尖酸、刻薄、粗鲁的言语,往往会刺伤人的内心。”

年迈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听了这个故事,沉默许久。当年轻人把咖啡送到他面前,准备为他加糖时,老人抬起头来,脸上出现难得的慈祥笑容,亲切地说:“不用加糖了,你的故事已经为我加了糖!”

盛怒之下,脑细胞不知道要损伤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不利于健康。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一时之气,恶言恶语只顾自己痛快,但是对那些被你的恶语灼伤的人们,却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吃得不卫生,便极可能生病,这叫做“病从口入”。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人如果说话不注意口气,不注意分寸,不懂得技巧,便极有可能得罪别人而遭殃,这就叫做“祸从口出”。人生中的很多麻烦、悲剧都是由于说话方式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当你生气发脾气时,说话一定要“三思而后开”,仔细掂量每一句话,谨防一气之下,口不择言,言语冲撞,冒犯他人,引起纠纷,埋下隐患和祸根。

争论不能使任何人服气

人在盛怒这下,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辩,然而争辩从来没有好结果。

处世最没有益处的事情就是与别人发生无谓的争论。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泽,将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归结为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也就是说,不论对方聪明才智如何,你也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任何人的想法。

从争论中所获得的胜利,没有什么益处,而且又破坏了双方的情谊。争论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都蒙受了莫大的损失,而最大的最可怕的影响,是会因争辩而发生不合作的现象。社会减少了合作能力,进步自然也有了限制。就是许多国际间的纠纷,以致战争的爆发,不少也是由琐屑事情的争辩所造成的。

喜欢争论的人,表示他自尊自大。避免跟人争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必管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你用礼貌对答他,你无条件地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然后你立刻避开他,在不必要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交往。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是避免争论。你抱着不抵抗主义,让那个向你进攻的人,自动停止他的策略,使你的精神保持着,不耗费于无益的争论中。不但避免普通的争论是可能的,就是避免有目的进攻的争论挑战,也同样有可能。你的心目中只须记住:用爱心解仇,仇可立即解除;以恨止怨,怨必更深。

牛会生蛋吗?你不妨这样回答:哦,有这样的事吗?只是我的见识太浅,并不曾有过这种经验。如你发觉他的来意是挑衅,那么,你应该和婉地回答:是的,牛会生蛋,我不怀疑,我不怀疑,不过我却不曾见过生蛋的牛。真理不是从争论中获得的,你听了一件认为不是真理的理论,你尽可让命运去支配他的错误,他的幼稚,让自然去揭发他。

以争论阐明真理,那是错误的,而且这错误属于你了。美国林肯总统曾劝诫他的下属说:你们的工作,难道不够繁忙吗?为什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跟人们争论呢?况且相互争论,归根结底总是得不偿失。

卡耐基说:“你绝对赢不了任何争论。你之所以赢不了,是因为你若输了,你固然是输了,而你若赢了,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假设你胜了对方,把他的议论驳得千疮百孔,并证明他神志不清。然后怎样呢?你觉得好过瘾,可是他又怎么样呢?你已叫他觉得不如你了,你还伤了他的自尊,他会痛恨你的胜利。”

怎样才能避免那些非原则性的争论呢?记住这句话:“当两个伙伴意见总相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不需要了。”如果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由别人提出来,你就应衷心感谢。不同的意见是你避免重大错误的最好机会。

“死抬杠”的脾气要不得

“这部电影糟透了,花了两个钟头,却一点意义也没有。”

“看电影何必要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一部片子实在也不能算是很坏。”

“不过我认为它的布景是很宏大的,一定费了许多工夫。”

“那又不然,我们弄惯了,这一点布景是很便当的。”

“还有演员也算相当卖力,只可惜为剧本所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这几个演员已经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如果在别的剧本里,一定要失败。”

上面几句对话你看来也许觉得好笑,不过这情形多着呢!有些人差不多习惯性地专和别人作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他自己本来一点成见也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这是最可怕的习惯,犯的人很多,而且每每不自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他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

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让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我知道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习惯使你自己与朋友或同事疏远,没有人肯给你提供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你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人,但不幸你有一点爱和人抬杠的脾气。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的十有八九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问题当中,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有这毛病的,大概都是聪明人居多数(否则也是自作聪明的人),他也许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使人敬服,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不必去费心做更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日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既然不是在庄重地讨论问题,又何必在琐屑的事情上抬杠?所以,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

你的同事进献给你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刻赞同,那么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要注意,意见的纷争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得乏味。

倘若你的夫人问你:“我的发式好吗?”“不好。”“我的衣服美丽吗?”“不大美丽。”或她说:“这双黄色的鞋子真好看。”你却偏要说:“不如黑色的。”她说:“孩子应该早点起床。”你却说:“迟点也不要紧。”试想,这是如何的煞风景啊!

记着,你不可做一个固执的同事,不可做一个没趣的朋友,不可做一个无情的爱人,不可做一个冷酷的父亲,或者是一个执拗的弟弟。

我们常听到批评某人“死抬杠”,就是爱与人唱反调,表现得与人不同。现在你明白了抬杠是愚蠢的,那么,希望你避免与人作对才好。

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真是可佩服的见解),对方也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像要教导别人的神气来反驳对方。

正能量情绪修习课:3招制服冲动

冲动是指在理性不完整的状况下的心理状态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行为。打架斗殴都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来自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冲动杀人”成为治安管理的一大隐患,其中,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最易一时冲动起杀意。一些人仅因一件琐事、一句口角,一时冲动便起意伤人、杀人。当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准则。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人,事后往往悔不当初,而旁观者则对他们迟来的觉醒摇头叹息。

研究发现,下面这些人的冲动指数相当高:

(1)价值观不正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的人。

(2)无所事事,没有明确的事情分散体力、精力的人。

(3)在节律周期的临界日,特别是在情感曲线的临界日的人。

(4)人体内环境失衡,如甲亢等内分泌失调的人。

一个冲动的人,在他作出冲动的举动之前是很欠考虑的,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而是凭一时的冲动而先行动,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后悔莫及。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容易冲动,在事后又追悔莫及。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改掉冲动的毛病。

在此提供一些方法,希望对性格冲动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1.用理智战胜冲动

理智之人遇上不顺心之事,一般都能三思而后行。除了那些丧失理智和法律意识单薄之人外,正常人都有一时激愤或消沉的时候。这是个危险时段,很多不正确的判断常常是在这不冷静的时刻做出的。判断失误必然导致行为欠妥,如果人们能在最短的时刻内让头脑降温,就会掐掉一根危险的导火线。

2.提高文化素质

能否理智行事与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这点,和深圳法院的调查报告完全吻合:“冲动杀人的罪犯最多仅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下,缺乏自控能力是逞一时之快杀人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法律对一些欲铤而走险的人能起警示作用。可是,如果文化程度低下,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无知无畏”,那就极其容易因一时冲动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3.用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不无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做过局外人观看过别人吵架。这时候,无论是哪一方的言行,其失当和偏颇之处你大多能觉察。因此,如果人们能以局外人的思维,审察自己,便能把许多事情看得很明了。“冲动是魔鬼”,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句话,并在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刻以此来加以制止。任何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一时的冲动只能让结果变得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