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孔子家语(2)
- 家训铸乾坤:中国古代励志家训
- 言心
- 2832字
- 2016-10-28 10:29:56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通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知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公曰:“何谓君子?”
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君子也。”
公曰:“何谓贤人?”
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
公曰:“何谓圣人?”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则圣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
孔子曰:“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⑤,俯察几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⑥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往来如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能明此五者,又留意于五仪之事,则政治何有失矣!”
【注释】
①禕履:鞋头带有装饰的鞋子。
②穟笏:腰上系有袍带,并指笏板插于袍带上。
③斩衰菅菲:斩衰,古代丧服,用粗麻布缝制,不缝下边;菅菲,指草鞋。
④五凿:凿,即窍。五凿,即耳、目、口、鼻、心。
⑤榱桷:屋椽,此处指担当重任的人。
⑥昧爽:天蒙蒙亮的时候。
致思录一则
【题解】
致思,即集中精力思考的意思。本篇录取其中一则,通过孔子听其弟子言志,表达“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的德治思想。
【原文】
孔子北游于农山①,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於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②,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③。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砛④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著缟衣白冠⑤,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道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源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施其辩矣。”夫子凛然⑥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问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也。”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索,哭音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注释】
①农山:山名,在鲁国(今山东)境内。
②旌旗缤纷:旌旗,以旄牛尾或鸟羽作竿饰的旗子。缤纷,形容繁盛。
③执馘:馘,割下敌人的耳朵。古代常以割取敌人的左耳来计功,称为执馘。
④漭砛:形容广阔的样子。
⑤缟衣白冠:着白衣戴白帽,表达决一死战的决心。
⑥凛然:态度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观周录一则
【题解】
本篇通过写孔子观览周国的所见之景,传达了向先贤学习的谦恭之意。
【原文】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①之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参缄②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③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④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⑤,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取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⑥,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如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注释】
①后稷:周王室的始祖,舜时为后稷。
②缄:封闭。
③伺:监视。
④涓涓:细小的水流。
⑤札:折断。
⑥惑之:摇摆不定。
颜回录一则
【题解】
本篇记载了颜回的言行,通过写鲁定公问政于颜回,颜回以驭马比作治理国家,说明了治民当同驭马一样“不可穷其力”的道理。
【原文】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①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②。”定公色不悦,谓左右,“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③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④,曳两服⑤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哉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⑥,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说,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注释】
①东野毕:春秋时善于驾车的人,姓东野,名毕。
②佚:走失,逸失。
③牧:官名,主掌畜牧。
④骖:古代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
⑤服:驾车时位于中间的马。
⑥攫:用爪子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