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炫目的光环之下,在业务员如簧的巧舌之中,龙冰华开始对英霞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深信不疑。
而且,他了解到,英霞公司这种公开地、大规模地向社会集资的行为,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目前,一些投资者已经颇有斩获,有的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翻本了好几倍。
这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们的热情,一些人甚至拿着全部家当,托关系找熟人,以期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他仍然对如此高的投资回报半信半疑。起初,试探性地,他跟妹妹各投入了2.6万元。三个月后,他们都准时拿到了2340元利息。随后,在他们这种现身说法式的示范效应下,整个家族以及周边的一些朋友也都开始往里投资,整个家族共计投入了50多万,几个朋友共计投入了数百万元,其中一个朋友为了投资,仅仅借贷就高达200多万元。
这种“宾”不停追加投资,“主”总是按时足额返还高额利息的好日子,过得很愉快。但是,一旦从虚幻的云端中甩下来,它又显得太过短暂。
龙冰华们只享受到两年多。
2008年11月,龙冰华按照惯例前去领取到期的利息,却被英霞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士以种种理由予以搪塞。一打听,原来,这种不能按时兑现利息的情况,已经开始好几个月了,只有态度极其强硬的投资者,才要到了极少部分的钱。
而辛淑贤们所获得的好日子更为短暂。2008年3月后的某一天,犹豫了很久的辛淑贤,终于抵挡不住英霞公司强大的宣传攻势,和一些投资者“获利”的强大吸引力,也一头扎了进去,前后共投入了80多万元。
但她只有一次兑现了利息,就被连本带利地套牢了,再也取不出钱来。
56岁的某女士,在观察了整整一年之后,于2008年10月,把长年省下来的原本打算给瘫痪的丈夫治病和送儿子上大学的全部积蓄,58万元,一举投进了英霞公司。
结果,一分钱也没能拿回来。
再一打听,原来英霞公司成立10多年来,并没有像模像样地展开过业务,跟一个空壳公司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于是,恐慌情绪开始在龙冰华们的心中蔓延。
此时的英霞公司内部,也被恐慌情绪所笼罩。
由于不停地高额返息和巨额挥霍,英霞公司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只好不停地加大集资诈骗的力度。而集资诈骗的力度越大,其形成的资金窟窿就越大。
另一方面,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由于恐惧心理,连本带息一起撤资的情况,越来越多。汶川地震时,四川地区的投资者也几乎全部要求撤资。
多方夹击之下,英霞公司一直紧绷的资金链,开始断裂。
焦英霞的内心深处,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焦灼不安。她明白自己已经陷入了一张巨大无边的,只有恶性循环的网络之中。无论怎么挣扎,这张网都越收越紧。
但是,面对员工和投资者时,她还得强作镇定,并充分表现出自己作为成功人士的高贵与信念,以继续获得他们的尊敬与信赖。
所以,当手下干将前来汇报时,她在谈笑风生之间,迅速做出了决定。
干将们获悉,近些日子以来,急火火地撤走资金的投资者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转身又都把钱投到了兰西县的南山公司和哈尔滨的圣瑞公司等地方,因为,这些公司所开出的月息,一直都在6%以上。
价格战才是硬道理。焦英霞当即决定,为了稳住投资者,同时吸引更多投资款,从即日起提高利息。同时,为了跟那些快进快出的“投机分子”斗智斗勇,拉长返息周期。
于是,英霞公司出笼的集资新政就成了这个样子:存6个月返一次利息,月息4%;存一年返两次,月息5%;存一年返一次,月息6%。
与之配套的,是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