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学点历史智慧大全集
- 宋伟
- 1833字
- 2020-06-25 06:11:39
苏代的纵横术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不仅仅是一群舌辩之士,他们其实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国际关系专家。在战国著名的纵横家中,苏秦、张仪似乎首屈一指,孰不知,苏秦的弟弟苏代,在学识上也不亚于他的哥哥,只是由于他出道比他的哥哥晚,没赶上六国联合抗秦的好时机,所以名声才没有苏秦响亮。如果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许会对苏代有新的认识。
齐国讨伐宋国,宋国的处境十分危机。苏代写信给燕昭王说:“燕国作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却把人质送给齐国,使燕国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又侍奉齐国,帮助它讨伐宋国,使人民疲惫,财物匮乏;如果攻破宋国,攻下楚国淮北,其结果也是使齐国壮大,导致仇国强大而本国弱小。这三点都是燕国的灾祸呀!而您这样去做,想以此来消除祸害,取得齐国的信任。然而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取得齐国的信任,反而使它对燕国的猜忌更厉害了。因此说您侍奉齐国,实在是一大失策了。这样既劳民伤财,又得不到一点好处;攻破了宋国,就是壮大了仇敌,而自己国家却要世世代仍遭受祸殃。您把宋国和楚国的淮北这样相当于万乘之国的地方让齐国吞并了,这是等于再增加了一个仇敌齐国;北夷之地方圆七百里,加上鲁国、卫国,这就是相当于万乘之国了,而齐国吞并了它们,这是等于增加了两个仇敌齐国。有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还对付不了,如今却有3个齐国,这一祸患可就太大了。
“虽然如此,我听说明智的人办事,能够转祸为福,善于把失败转为成功。从前,齐人把无色旧绢绸染成紫色,就能售出高于原价10倍的价钱;越王勾践曾经栖身于会稽,以后却灭掉了吴国,称霸天下,这些都是转祸为福,由失败转为成功的著名的事例。如今大王是否也想要转祸为福、转败为成吗?那么不如远尊齐国为霸主而深表敬重,并派使臣与齐国结盟,烧掉与秦国往来的信函。订立这样的盟约:‘上策是攻破秦国,其次是孤立秦国。’秦国受到孤立的威胁,秦王一定感到忧虑。秦国历经五世,连年打败诸侯,如今却屈居齐国之下。按照秦王的脾气,如果能够使齐国处于困境,就会不惜动用全国的力量来打败齐国。既然如此,大王为什么不派遣人以上述困扰齐国的道理去劝说秦王呢?就对秦王说:燕、赵攻破宋国,壮大了齐国,侍奉齐国,并要做它的属国,燕、赵这样做实在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那又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形势迫使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秦国的缘故。现在大王为什么不让可以取信于燕、赵的人去拉拢燕、赵?您可以让泾阳君和高陵君先到燕、赵两国去,等到秦国情况有变化,就让他们分别留在燕、赵做人质。这样燕、赵就会信任秦王了。这样秦国就可以在西面称帝,赵国就可以在中间称帝,燕国就可以在北面称帝,并立为三帝来号令天下侯。如果韩、魏不听从,那么秦国就攻打它们;齐国不听从,那么赵国就可以讨伐它,天下谁敢不听从命令呢?天下都臣服听命了,就率韩国和魏国攻打齐国。对齐王说:‘必须送还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而送还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对燕、赵两国是有利的,建立3个帝王,这是燕、赵两国共同的愿望。这样,燕国和赵国在实际上得到了好处,在名誉上实现了愿望,燕国和赵国就会弃之如敝屣。反之,如果现在大王不结交燕、赵两国,就等于把燕和赵两国推给了齐国,那么齐国的霸业就会成功了。到那时,诸侯都拥戴齐国,如果唯独大王不服从,您的国家就会遭到诸侯的进攻;诸侯拥戴齐国,大王也服从齐国,名声就难免受到极大的损失。如此看来,大王如果不结交燕、赵两国,就会导致名声低下,国家危险的结局;大王如果结交燕、赵,就会名声尊贵,国家安宁。不要尊贵、安宁,却要低下、危险,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秦王如果听到这番话,就会被刺到痛处,就必定进攻齐国。既然如此,大王为什么不专门派能言善辩的人用这些道理去说服秦王?这样秦国一定会攻打齐国。联合秦国,是最重要的邦交;讨伐齐国,是长远的利益。注重最重要的邦交,追求长远的利益,这是圣明君主的事业。”
燕昭王很赞许苏代的信,说:“燕国的先王曾对苏代有恩德,在子之乱的时候,苏代离开了燕国。燕国要想向齐国报仇,没有苏代是不行的。”于是就召回苏代,重新重用他,和他一起谋划进攻齐国。最终齐国被攻破,齐闵王逃走。
苏代的话可谓有一言兴国的功效。通观上面的论述,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实是经过深思熟虑。苏代在简要的分析中既指出了燕国所作所为的严重弊端,又指出了燕国的可行的出路,最终说服了燕王,攻破了齐国,壮大了燕国,证明了当初自己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像苏代这样的纵横家,其实还是富有实际才能的政治家。
——见《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