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乱施仁爱之心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无知。仁是构成德的重要因素。儒家五种基本德性又以仁字为前提。所以,德性高尚的人有着强大的气场能量,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仁义礼智是儒家倡导的王道,也只有仁德才能与权力抗衡,因权力本身不能征服任何人。现在社会中,气场的强弱凭借的是一个人的德性,无关乎权力的大小,而德性就像是有无声的感召力,使人无法不敬佩、不服从。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尺度。所有的事没有分寸,没有尺度都会过犹不及。
子项曾经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就是已身想立道,也使他人能够立道,自身想行道于世,也想使他人行道。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求仁的途径了。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心就像是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气场,好的气场就像是阳光一样,让人温暖,气场的力量正是以柔克刚的深刻智慧。但是,讲仁爱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去实行仁义。在许多时候,仁爱的气场是化敌为友的良药,可有的时候,面对凶恶的敌人,还施以菩萨心肠,想以仁爱的气场感染他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人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想后果,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不可否认,在人们身边,总有不断地报复、争斗、欺骗等行为,这就是每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不顾后果、毫无原则,最终只能身受其害。
公元638年,楚军与宋国正式开战。楚国一直以来都是兵强马壮,宋襄公一直想找机会攻打,奈何自己是国小力薄,不能与大国相抗衡。有一次,宋襄公得知,周边的郑国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郑国,出口恶气。
宋襄公不顾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岂料,郑国的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到报后,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
等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之时,楚国的兵马也来到的泓水河的对岸。这时候,大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现如今郑国已明显地投靠楚国,楚国又是兵强马壮,恐怕咱们不是他的对手,不如和郑国一样,与楚国讲和算了。”而宋襄公却觉得,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是缺乏仁义,是不仁之师。而自己是以仁义治天下,不义之兵是不能胜仁义之师的。所以宋襄公不但没有听从大司马公孙固的劝告,还让人特意做了一面仁义的大旗,扬言,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
到了第二天早上,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看到此情景又对宋襄公说:“楚军已经开始渡河了。等到他们到了河的中心,我们就杀过去,一定能以少胜多的。”宋襄公看了看公孙固,又指了指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道:“别人连河都还没有过,我们就攻打过去,还有什么仁义可言,还是等他们全部都过了河之后,再决雌雄。”
楚军安全地渡过了泓水河,队伍还没有整顿好。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楚军已全部过河了,趁他们在整顿之时,我们发动冲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宋襄公听了此话,非常生气地对公孙固说:“这算什么仁义之师,别人还没有准备好,就去攻打他们,还是等他们整顿完毕,再决定如何攻打。”宋襄公刚说完,楚军就已布好了阵,列队就冲了过来。
这时的宋军还没有准备好迎战的准备,一时间乱成了一团。宋襄公见此情况,拿起武器冲在最前面,却也被楚军的队伍包围起来,大腿被箭射中。由于平时宋襄公对下属讲仁义,下属才拼死保护他。此时,宋襄公的仁义之旗,早就被楚军踏在脚下了,不知何处了。
宋襄公一直要做一个讲仁义道德的人。即使是面临着三军惨败的后果,也要做一个君子。可见在宋襄公身上并没有气场可言,施仁义道德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实在是可叹可笑。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弄清楚仁爱的对象,最终丧生在自己所谓的“仁义”之中。救狼的东郭先生,怜悯蛇的农夫,正是他们的仁慈、善良,才落得个身果狼腹,被蛇夺去生命的下场。宋襄公又何尝不是,同情敌军中的老人,怜悯敌军中的伤者,可是他却忘了战争是残酷的,对敌军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宋襄公没有认清仁爱的对象,时时摆出一副仁义的姿态。却不知,他的仁德,不但是害了自己,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一种无法挽回的伤害。
儒家提倡以仁为先,孔圣人也一直以宽容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弟子。仁,是孔圣人设下的关于道德的最高标准。但孔圣人坚持君子之道,对恶人决不能心存半点宽容和仁爱之心,否则后患无穷。
孔子与少正卯是同代人,都以教书为生,少正卯的学堂人要兴旺,而孔子的学堂却是三盈三虚,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将少正卯杀死在宫门外华表台下。孔子的弟子曾在事后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才当政,为什么要杀了他,恐怕会得不偿失吧?”
当时,孔子却说:“人有五种恶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坚持走邪道;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恩泽。这五种恶行无论沾染了哪一种,就不能成为君子,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岂有不杀之理!”
孔圣人主张对待像少正卯这样的恶人,没有必要持有宽恕容仁爱之心,宽恕和仁爱是针对那些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宽恕和仁爱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没有条件,当一个人的心灵气场受到魔鬼的诱惑时,为了某种利益要对其他人予以加害,只要这个人在最后能够真诚地悔过和忏悔,那么就应当给予他宽恕。
如果这个人执迷不悟,并心怀仇恨,那么他就不应该得到宽恕和理解。否则,宽恕就会纵容罪恶,等于愚昧。人们在做出选择时,都会考虑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能不能做,怎么去做,真正的君子不该有妇人之仁,妇人之仁只能使君子气场萎缩,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示仁义道德,那么君子拥有的气场才更强大。
人与人之间,仇恨永远也化解不了仇恨。只有用宽恕仁爱的心才能化解,这是永恒的真理。但是,宽恕仁爱之心只能是对那些心中有爱的人,对待那些品性低劣,阴险狡诈之人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宽恕仁爱不仅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使人明辨是非,也胜过世上任何一剂良药。不但能给对方带来好心情,也可以使自己身心舒畅。但是,仁爱和宽恕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适度的仁爱和宽恕,精神气场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
气场修炼的儒家智慧
儒家主张以仁为本,用仁爱之心决定气场的强弱。但有时看上去是不仁,实则是大仁。仁爱的气场并不是一味地散漫放纵,仁爱虽然是一种宽松的方式,提倡自我的方式。但孔子也强调“是可忍孰不可忍”,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掌握仁与不仁之间的度,才是中庸之道的真谛。
8.是非明则仁者气场无敌
是非善恶并不会像黑白分明的标签那样,贴在每一人每一事之上。正直做人,避免错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气场。不但如此,能够坚持正确的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只有凭借强大的气场和坚定的意志,把握良知的标尺,才能抵御诱惑。只要我们坚定地守护自己的美好理想,并且身体力行,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同时自身也能拥有强大的气场。坚持正确的行为,可能会使你暂时失去某些东西,但却能换来良心的长久安宁。只有拥有正确的是非观,才能使人用足够的勇气和气场做指引,使自己不至于失足懊悔。
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也是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只有修心,才能使一个人的是非善恶观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及时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的气场才能强大起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需要和生活思维,要学会理性地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不要盲目地追求,不要只学外在的东西,要择善而从,只有抓住内在永恒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修身、修心,只有如此,气场才会修炼得更加强大。
李晓辉站在十字路口,手里拎着一个鼓鼓的军用包,包里装满了皱巴巴的零钱,有大约一万多元,这是他早上去闲逛时在路边捡到的。不知道是谁不小心丢在路边的。李晓辉紧紧地搂着军用包,想到自己的家庭,内心一片迷茫……
李晓辉心情烦闷,再过几天学校就开学了,可自己的学杂费还没有任何着落。李晓辉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而且父亲因为一次事故,无法下床干活,只能躺在床上。而自己的母亲又是一名下岗职工,不但要照顾病重的父亲,还要为上学的他以及繁忙的家务四处奔波劳累。一想到自己那穷困潦倒的家,李晓辉就恨自己不能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想到自己的母亲、病重的父亲。李晓辉决定把刚刚捡来的军用包带回家中。当他往家走的时候,他又犹豫了,失主怎么办?那个军用包里皱巴巴的零钱不停地告诉他,失主不仅没有钱,而且和他一样甚至比他更缺钱,更急着用钱。
怎么办呢?此时此刻他宁愿自己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心的人,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钱据为己有,而不受良心上的谴责。他要这样做吗?他不停地问自己。他再也没有刚捡钱时的激动和兴奋了,有的只是无尽的犹豫。
他站在十字路口不停地徘徊,感觉自己的胸口有一团火在燃烧,烧得他不知所措。一个信念闪过了李晓辉的脑海,此时的他已有了主意,心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脚步也越来越稳。因为他懂得了,人格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天下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这是他安慰自己的话。于是,他大步地向医院走去,他看到母亲正朝着他笑,为他的选择而骄傲。那是因为母亲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苦难中坚强地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在等待着我们做出正确地选择,分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只有这样才能决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值得崇拜和效仿的,什么应该鄙视和抛弃的,只有这样,自己的品德才能进一步得到升华,气场才足够强大。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的软弱,坏事总是能瞄准人性的弱点,以有趣、新奇、刺激的诱惑意志薄弱者,带他们离开正道。只有用坚定的气场,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才能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对自己造成危害。
正确的是非观不但给人以勇气和指引,同时也能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无数个正与误、善与恶的岔路口。只要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就一定能够成为气场强大的人。
儒家的修身修心,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修养良好的品德,就是定位人生。一个人想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就要从修身修心开始。只有使自己的德性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准确地给人生定位。
那么,怎么才算是给人生定位呢?
(1)有着正确的是非观
生活中做许多的事情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因此,以善良正义的人做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面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生真正的对手往往是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也是自己,战胜面前的各种困难十分重要,战胜自己也是同样的重要。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就是战胜自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把握好人生的道路。
(2)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每一次的接触、判断、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之中,道德的陶冶、榜样的选择、理想的确立,都是人生的定位。定位人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规避自己的缺点,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之中,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层面的定位。定位就是人生的导盲犬,是人生的方向盘,是人生的提示灯。
只有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才能使自己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定位不但能决定人生,同时也可以改变人生,准确的人生定位能为强大的气场把脉。人的一生,就如同棋局一样,一生只能下一局,下的好与坏,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把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之上,才是人们不断奋斗的目标。
气场修炼的儒家智慧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个人的习惯养成需要时间,要改正一个陋习更需要时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不冲动、不轻率,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气场,才是辨别是非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