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巫术之门
巫术的世界恐怕是最接近普通人的异度空间,只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学习和修炼巫术,从而成为一名巫师。不过要踏足这个世界,必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它带来的可能不是力量,而是邪恶。一切要看你的心灵是否纯洁,意志是否坚定。或许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巫术之门就会为你开启。
巫术的起源
要对巫术追根溯源是件希望渺茫的事情,但很多对此感兴趣的学者都没有放弃过努力。在业界,被认可的巫术起源说大致有三种: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的天然存在说;万物有灵论;伴随人类情感和精神出现的心理学说。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是天然存在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巫术永远没有‘起源’,永远不是发明的、编造的。一切巫术简单地说都是‘存在’,古已有之的存在。”
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巫术跟人类一样是天然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能力,而不是被谁创造或发明出来的文化现象。
然而后人却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说服力,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如果说巫术是人类的一种能力,那么是否说明动物也具有这样潜在或残留的能力,又或者说,是否会使用巫术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标准之一?但显然不是,动物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动物却没有。当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被频频否认后,大多数人投向了万物有灵论的怀抱,他们认为巫术和宗教一样都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的基础上。
万物有灵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所创的学说,他认为原始人在经历过做梦、疾病、死亡等一系列身体现象后发现人除了肉体之外还有灵魂的存在。同样,植物、动物,乃至天地万物都是具有灵魂的。泰勒认为所有宗教都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上的。
支持巫术起源于万物有灵论的人认为,人们在意识到灵魂存在之后,试图跟灵魂建立起一种更亲密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操控灵魂,阻止疾病和死亡,同时获得一些力量,这就是巫术的雏形。这种对巫术起源的解释存在了很长时间,甚至直到今天都有大批的拥护者。但随着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巫术的认识也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弗兰兹·博厄斯的情感说。他说:“巫术又是什么?我相信,如果一个男孩看到有人向他的照片上吐唾沫并将其剪碎,那他是有理由生气的。在我的学生时代,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其结果必然是一场斗殴,而我会竭尽全力给予对方实际的打击,作为他对我的象征性打击的报复。如果打赢了,我会认为这是我遭到损害以后的补偿,而这一切并没有任何心理分析的含义。我相信,我的感情和其他青年不会有什么两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态度就成了‘巫术’。”
弗兰兹·博厄斯所说的情感,是指发泄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情感。当人类遇到打击的时候,会从内心憎恨施与打击的人,从而咒骂、毁坏,甚至拳打脚踢。巫术恰好建立在这种情感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打击报复的工具。换言之,巫术是为了宣泄某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而存在,它可以是报复心,可以是痴迷心,也可以是占有欲。
迄今为止,没人能准确指出哪种学说是巫术起源的正确解释,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巫术的热爱和追求。
女巫:巫师中的佼佼者
即使不是巫术的狂热追求者也知道,巫师之中以女巫形象居多,她们妖媚且拥有巨大的超自然能力。为什么女巫的形象如此鲜明?大抵是因为女性形象本身就跟嫉妒和傲慢挂上了钩,加之妖艳的女人让男人趋之若鹜,而自古又有牢不可破的“红颜祸水”的观念,因此她们被视为邪恶的灵体,成为巫师的生力军。
早期的女巫形象应该是古希腊的赫卡忒,传说她是巫术和魔法的保护者,专管幽灵,一到晚上就会带着地狱之犬到人间,在三岔路口或坟场狩猎。人类看不到她,只有狗能看到她,因此夜晚狗一狂吠,就证明赫卡忒出现了。
在古老的拉丁文文献里,关于女巫的记载非常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里面描写的女巫形象丰富细腻,但几乎全是负面形象,没有一个善良的女巫。或许从女巫这个词诞生起,就是贬义词。到了公元100年前后,女巫的形象有了些许变化,她们被塑造成一群被神祇抛弃的女人,因为愤恨而充满怨气。虽然有变化,但还是脱离不了邪恶。她们住在墓穴里,能够出入地狱,会将尸体炼成巫膏。她们能占卜未来,能迷惑人心,可以轻易控制一个人的心智和身体,更能轻易要了人的命。
从1480年开始,欧洲展开了一场长达300年的迫害女巫的风潮,有不可计数的无辜妇女成了这场风潮的受害者。最著名的案例发生在中世纪的德国弗赖堡,受害者的名字在德国几乎家喻户晓,因为她们的名字至今还刻在弗赖堡中心的纪念墙上,那是德国为了反思那场黑暗风潮留下的警示。
400多年前的弗赖堡,有个出名的裁缝叫雅克,他不仅是裁缝总会的会长,还是市政领导成员之一。他有两个女儿,妻子去世后,他又娶了一任妻子名叫玛格蕾塔,后来又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菲利普,女儿叫苏珊娜。
苏珊娜长大后,雅克为她找了户好人家。可婚后的苏珊娜还跟其他男人保持联系,这在当时而言不仅影响声名,还攸关性命。雅克在职的时候,没人敢对苏珊娜指指点点。可雅克于1583年告老退休后,议论的声音立刻在街头泛滥,矛头直指苏珊娜的私生活。
苏珊娜的情人叫马库斯,是个大学生,热情大胆,经常趁着苏珊娜丈夫外出的时候出入苏珊娜的住所,从不避讳。他因此被捕过很多次,可每次出狱后依然如故。警方没办法,只能把苏珊娜和马库斯都关了起来。马库斯在监狱里天天吵闹,弄得整个警局都不得安生。最后政府下了命令,把马库斯赶出了弗赖堡,终生不得再进入弗赖堡。
雅克有心找自己的老朋友帮忙从警局弄出苏珊娜,可疾病纠缠着他,连门都出不了。这么一来,玛格蕾塔只能出面花钱将苏珊娜赎出来。可这件事传到街头巷尾,不知怎么就变了味道,一个肉铺的伙计竟然说玛格蕾塔是女巫。尽管他后来一再说那是口误,却不可避免地为玛格蕾塔制造了一场悲剧。
在那个年代,女巫是异教徒,足够被千刀万剐。雅克不停为妻子辩解,也只是保住了她一时的安宁。雅克不久后便溘然长逝,更加不幸的是,雅克前脚去世,他的孩子们后脚就进来争夺家产。
1599年2月19日,玛格蕾塔被以女巫的身份投进了监狱,跟她同时被捕的还有卡塔琳娜和安娜,她们同样是普通的妇女,不知为何被冤枉成了女巫。
起初,玛格蕾塔坚守自己的清白,说自己不是女巫,完全是被冤枉的。然而在漫长的酷刑岁月里,她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她不仅承认自己是女巫,还说自己跟卡塔琳娜和安娜都是在女巫聚会上认识的。其实玛格蕾塔知道自己一旦认罪就会被杀,但就当时而言,死个痛快远比每天受严刑拷打要强上百倍。
很快,法庭就下达了对玛格蕾塔等人的死刑判决书。1599年3月24日,玛格蕾塔、卡塔琳娜和安娜被斩首示众,尸体也被烧成了灰烬。
玛格蕾塔等人的死亡掀起了迫害女巫运动的新高潮。在此之后,无数良家妇女被诬陷为女巫送进了法场。其实纵观整个迫害女巫的风潮,归根结底是宗教派别之间的争斗所致。
尽管不断被打压,巫术还是以小团体的形式流传到了今天。这种来自古老人类的信仰,更贴近自然并倡导男女平等,这给许多在信仰途中迷失的人打开了一盏明灯。
众鬼的狂欢——万圣节
万圣节是个特殊的日子,据说这一天鬼魂会重回人间,跟亲人朋友相见。当然,也有一些恶灵满心怨念要找人类报复,希望借此重生。于是,为了防止被鬼魂杀死,人们开始用衣服、面具和装饰品伪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也像一个鬼魂,让鬼魂难以分辨。现实中的万圣节,却是另一番模样。
巫师的节日
每年10月31日,是巫师的主要节日之一,也就是万圣夜,即万圣节的前夜。万圣节对异教徒而言,代表着夏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期画上了休止符。对巫师而言,则代表着辞旧迎新。
巫师认为,新旧交替之际是灵力最强的时候,不管是占卜,还是施法,效果都比平常要好。所以,巫师们经常在万圣夜聚会,一边闲聊一边占卜来年的运势。不过他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并不是聊天那么简单,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大祭司举行的庆祝仪式。在传统的巫术历史里,夏季归丰饶女神掌管,冬季则归狩猎之神统治,这跟人类原始的生活作息是统一的。在古时候,人们春夏季种植农作物,秋天收割,冬天贮藏和狩猎。
庆祝仪式就是要恭送丰饶女神的离开和迎请狩猎之神的到来。大祭司会戴着有牛角或鹿角装饰的帽子,感谢丰饶女神赐予的丰收,并祷祝狩猎之神为大家带来丰富的猎物。
除了两位大神的权力交替之外,万圣夜还被巫师视为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他们认为,死去的人会想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跟活着的亲人一起庆祝,于是会在万圣夜出来寻找亲朋好友。如果谁想跟死去的人通话,那么这一天绝对是好日子。有的巫师会在这一天举行通灵大会,帮助思念去世亲人的活人搭起一座灵魂之桥。
万圣节的来历
古老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被统称为凯尔特人,万圣节就出自他们的习俗和信仰。凯尔特人的新年在11月1日,也有一说是在10月31日。在他们看来,从11月起就是冬天,万物枯萎,生机尽失,需要靠之前积攒的食物来度过漫长的枯萎期,这无疑是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是旧与新的交替。与此同时,凯尔特人也认为所有的鬼魂都会在这一天重回故地,找一个替死鬼,从而让自己复活。活人因为惧怕死亡,所以戴上了各种各样恐怖的面具,一是混淆鬼魂的视听,二是以更凶恶的样子逼退鬼魂。除了面具,人们还会点燃灯火,在吓走鬼魂的同时也为鬼魂指引该去的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凯尔特人之所以在万圣节装扮成鬼怪的样子,是为了不被Samhain找到。Samhain是恶魔的名字,它能召唤恶灵,带来严冬,是太阳之神最大的敌人。每当10月31日这天,Samhain的力量就会增强,它可以轻松战胜太阳之神,并将其囚禁。而太阳之神经过六个月的蛰伏和修炼,会在春天变得强大,它会打败Samhain,重新照耀万物,带去蓬勃的生命力。而这六个月,就是秋天和冬天。
Samhain囚禁了太阳之神后,便会到人间寻找替身,陪伴它的是一群作恶多端的鬼魂。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戴上各式各样的恶鬼面具,据说这样可以混在鬼魂中不被认出,也可以躲过一劫。
公元1世纪,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之后,便把天主教的节日和凯尔特当地的传统新年结合在一起,变成了现在的万圣节,时间为11月1日。万圣节这个名词本身极具天主教的味道,它是“天下圣徒节日”的意思,英文为hallow,即为圣徒。万圣节诞生之后,风俗习惯依然继承了凯尔特的传统,戴恐怖面具、点燃烛火等。
中世纪来临后,万圣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被勒令消除,可事实上,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巫师继承了下来,并在每年新年的时候暗中进行。
杰克灯
万圣节最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南瓜灯,把南瓜挖空,刻上一张笑脸,把蜡烛放进去,摇曳的灯火把南瓜笑脸映照得十分诡异。烛火是万圣节的传统,但起初却不是放在南瓜里,而是放在萝卜、芜菁等植物里。后来用了南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南瓜个头大,容易雕刻。
不管把烛火放在什么植物里,它的名字都不变,就叫杰克灯。杰克是古爱尔兰一位传奇人物,他嗜酒如命,又喜欢捉弄别人,有次竟然连魔鬼都骗了。这事说起来十分有趣,他把魔鬼骗上了树,然后在树干上刻了十字架,把魔鬼困在了树上。魔鬼起初恐吓他,后来发现杰克根本不害怕,最终只能跟杰克谈条件。杰克告诉魔鬼,如果能用魔法让他一辈子不犯罪,那就放魔鬼下来。魔鬼答应了,从此杰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定罪。
也是因为有了魔法的庇护,杰克死后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只能以孤魂野鬼的状态游离在人间。而烛火就是他行动的指路灯,或者说是他现世的形态。从此之后,人们便认为烛火是死去亲人的灵魂,一定要小心保护,所以才放进了容器内,有了后来的南瓜灯。
万圣节的食物
万圣节有几样吃的东西是必备的:南瓜派、苹果、糖果,有的地方还会准备上等的牛羊肉。
●南瓜派
南瓜派在美国南方本来就是初冬最常见的食物,在万圣节吃只是更应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节日常见的零食。
●苹果
11月1日除了是万圣节之外,还是古罗马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波摩娜节。波摩娜是“果树之神”,掌管所有果树的生与死、丰收与歉收。罗马占领凯尔特之后,也把波摩娜节跟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其实从节令上来讲,10月到11月本身就是苹果丰收的季节,万圣节吃苹果只是顺应时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