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起源和发展 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画言史,以画叙事,它虽然主要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内容,但却包含了藏族人民对世界、历史、医学、天文、诗歌、美术等的认识。可以说,唐卡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探寻唐卡的起源和发展,是了解藏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唐卡的起源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关于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唐卡应源于壁画。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视为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到了公元7世纪,西藏绘画艺术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发展迅速并日臻成熟。当时吐蕃王朝相继修建了一些华丽的宫殿和大型寺庙,建筑规模空前雄伟,人们为了装饰这些宏伟的宫室,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遗存的壁画虽然说明了当时西藏壁画艺术的成熟,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卡。学者们考证,唐卡可能是由吐蕃的旗幡画演变而来,也可能是受印度便携式的布帛画神像的影响,逐渐将布帛画发展成为唐卡。据推测,这一发展过程可能是在公元10世纪中叶。

唐卡的发展

早期的唐卡由于年代久远,也由于纸张、丝绸等不易保存等多种原因,现在已十分罕见。保存下来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清朝时期,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工绘制壁画,这批画工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绘制机构。后来,直接成立了官方性质的画院,即“拉日白吉社”,院内的画师都是绘制唐卡的优秀人物,很多也是熟稔佛法的高僧大德。他们拥有高超精湛的技艺,更学习汉族绘画的优秀技法,创造出了大量精美的唐卡作品。这一时期,也就是18~19世纪,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拓展阅读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卡作品是《绿度母》,学者们根据此唐卡背后的题记和画中人物、造像风格等特征,推断这幅唐卡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作品。这与唐卡真正起源时间的推断相吻合。

唐卡的起源和发展

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图中是卡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小口垂腹罐,高15.4厘米,底径为5.6厘米,圆底,短颈,腹最大径接近器底,所以称为“垂腹罐”。罐身绘有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视为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壁画艺术是唐卡的源头

公元7世纪,西藏绘画艺术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高速发展并日臻成熟。为了装饰宏伟的宫殿,人们在宫殿的墙壁、天花板等处绘制了精美的壁画。一幅幅壁画绚丽多姿、色彩缤纷、延绵不断,成为美丽壮观的艺术画廊。壁画艺术的发展成熟促成了唐卡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