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的流派 六大派别

唐卡艺术兴起后,它在继承、更新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吸收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艺术精华,成为中国艺术中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使其日趋完善和成熟。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一些杰出的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画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他是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调。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因此称他开创的画派为勉唐派,为了与后来的新勉派区别,也称之为“旧勉(勉宁)”。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其绘画特点是主尊身后的背景中加入了汉地的青山绿水等元素,造像的法度也更为严谨,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色调更为活泼鲜亮,布局也活跃多变。

拓展阅读

勉拉·顿珠嘉措曾经拜萨迦一带的画师多巴扎西为师,苦心钻研,在绘画艺术领域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他根据《续部》编写了绘画理论专著《造像画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阐述了藏画的量度法则、绘画技巧,成为后世勉唐传人的必修课。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的《金刚亥母像》

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的明妃,是佛教弟子修密宗仪轨时正式修密的必备供奉像,因此常被绘于唐卡中。

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

其他尊像: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六格内,所占位置较小。

主尊:居于画面中央,占据大部分位置。

衣饰:着衣少而薄,饰物沉重感强。

形态:造像比较简单,身段僵硬。

相关链接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内地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的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主要流行于15世纪中期以后的后藏和山南地区。该派的影响虽不及勉唐派,但在画史中却也光彩卓著,是西藏绘画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其实,贡嘎岗堆·钦则钦莫与勉唐派的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同在多巴扎西大师门下学艺,两人早期的创作道路也基本一致,只是勉唐善于画静相神,而钦则善于画怒相神,所以钦则派尤其擅长表现具有阳刚之美的忿怒像,坛城的绘制也精彩绝伦。其在构图上保持了尼泊尔绘画中主尊较大的特点,但在风景表现上开始吸收汉地的绘画风格。它与勉唐派历来并称为“一文一武”。

噶赤画派

噶赤画派的创始人是南喀扎西,主要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其作品处处空灵,透露出淡雅的醇厚。南喀扎西从小就拜许多绘画高手为师,其中勉唐派绘画大师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对他的影响尤其显著。所以南喀扎西的绘画风格,在形体结构上以印度铜佛和勉唐画派为准则,而绘填风景和色彩运用则积极吸收明代工笔画中的某些规律及技法,从而创立了著名的“噶赤派”。也就是说,此画派实则是将藏族绘画的量度和汉族绘画艺术中的上色、布景结合了起来,营造出美妙神奇的艺术境界。

噶知画派

噶知画派的创始人是噶玛巴·却央多吉,主要流行于17世纪。这一画派是在勉唐画派的画风上,以丝制的十八罗汉唐卡为范本,吸收了汉地美术中树木、花卉、建筑的绘画技法,在继承勉唐派、噶赤派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画派。

勉唐派作品《妙音天女像》

该作品中妙音天女身着华丽天衣璎珞,手持琵琶,端坐于五彩缤纷的莲花台中央。其背景中明显有汉地青山绿水的元素,线条更为优美,色调活泼鲜丽,是典型的勉唐派作品。

勉唐派

勉唐派代表作品

勉唐派作品《吉祥天母像》

吉祥天母作为护法神,一般是忿怒佛母像,给人恐怖的感觉,但这幅勉唐作品中的吉祥天母属善相。勉唐派一向擅长静相神,与钦则派擅长忿怒相形成对比。

相关链接

右图是噶赤派作品《松赞干布像》唐卡的部分放大效果图,该画派创始人是南喀扎西,主要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走向繁荣。此画派是将勉唐派的传统技法与印度金铜造像的风格——直接摹写相结合,人物造像趋于优美自然,同时吸收明代工笔画的手法来描绘背景等,是藏族绘画的量度和汉族绘画艺术的结合,更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