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上色过程 颜料和上色

经过三遍线描后,唐卡的线描草稿就打好了。此时画师要认真观察画面各个部位的端正程度和美观程度,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唐卡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画师有足够的功底和精准的手法。

上色的颜料

传统绘制唐卡的颜料大多是矿物质颜料,即从各种名贵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颜料,如珊瑚、珍珠、玛瑙、宝石等;也有从动植物身上提取、加工而成的颜料,如鹿角粉、藏红花、茜草、大黄等;还有纯金纯银。据统计,传统唐卡的绘画颜料中,仅矿物颜料就有20多种。一般来说,有主色和副色之分,主色有5种:白、黄、红、蓝、绿。副色是指由这几种主色相配所产生的颜色,一般有9种:桔黄、肉色、淡胭脂、黑、烟色、土黄色、深暗、绿松石绿和骨头色。以上9种副色又可分为32种公认的配色,配色的种类是多样的。另外,洗笔桶底沉淀的颜色集中保存后叫集成色,是人工难以调出的好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矿物质颜料的配制完全靠手工操作,过程缓慢而复杂,这样的颜料纯度高,质量稳定,覆盖力强。在诸多颜料原料中,金的运用可以说是唐卡艺术的绝技。金经过磨制加工后,不仅可以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纹样,它本身还可以变化出十多种色相,而且,宝石在涂金的画面时还可以磨出多种层次,这种技法在其他画种中是无法见到的。

上色的步骤

上色时首先要准备一大把毛笔,一种颜色要用一支笔,这样才不会串色。画师一般先涂刷出唐卡的底色和背景,确定整幅画的色彩基调;然后画景色,先在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每次只能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这是一个分色渲染的过程。景色上完色后才能给佛像着色,先绘莲花座,后画衣饰,最后才是佛身。一般用暖色画人物、佛光、建筑和花朵,用冷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地面和大海。冷暖色调交织错落,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亮丽清新。

拓展阅读

勾勒轮廓线,一般先画主佛,然后画菩萨、法师、护法神,接着画山河、日月、彩虹、蓝天、祥云、花草、动物、建筑和供品等。

唐卡的上色过程:颜料和上色

绘制唐卡的颜料

唐卡绘制中的所有颜料都是手工配制的,是用珍贵的矿物、植物或纯金纯银,进行研磨、调配后,得出各种合适的颜色。

黄色

将石黄放在石槽内磨成粉,在石臼内湿磨三四天,之后用清水反复冲刷,以除去盐分。

红色

将红色矿石磨成粉,在石臼内湿磨五天。胭脂红则是熬煮一种黄色树皮与草所得。

蓝色

将矿石磨成粉放在陶罐中,滴一滴植物油,并加水煎熬,沉在最底下的是藏青。再将藏青在石臼内湿磨五六天,最底层就是最纯粹的蓝色。特别要注意的是,蓝色和绿色需要细心研磨,不能用大力。

绘制唐卡的色彩

以上两幅图分别是《无量寿佛》和《金刚手千佛像》的一部分,前者为赤唐,是在浓重的朱砂底色上,用色彩和金线描绘神佛人物;后者为金唐,是以金色为背景绘制的作品。

相关链接

绘制唐卡时用毛笔从盛放颜料的碗里蘸颜色的过程,叫“蘸笔”,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大有讲究。有这样一个通俗的口诀:“白色、石黄和雄黄,如从雪山顶处取;大红、桔红、副粉色、金银粉,务须从碗壁蘸取;青绿色类则从海底捞。”可以说,蘸笔的技法直接关系到画面色彩的效果。